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在《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写道:“李鸿章为中国近四十年第一流紧要人物,读中国近世史者,势不得不口李鸿章。”此话不为夸张。同样,研究近代战争,尤其是十九世纪后三十年的对外交涉和战争,都离不开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外战争中方关键人物之一的李鸿章,他是清政府国防战略的主要制定者。本文仅就其守势战略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今年9月17日,是中日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日,以现代眼光来回眸这场大海战,有许多东西值得深思。纸糊老虎只为摆设李鸿章曾洋洋自得:“就渤海门户而言,已有深固不摇之势。”“北洋海军可以雄视一切。”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后,李鸿章才说了实话:“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或可敷衍一时。”  相似文献   

3.
清光绪年间,北洋大臣李鸿章奉慈禧太后之命进京,带给太后一只印度鹦鹉,慈禧夸李鸿章把这等小事都挂在心上,李鸿章则连连称道:“太后之事无小事”。正是把太后之事当成头等大事,所以当慈禧力主修颐和园时,李鸿章也从一个坚定的反对者转为挪用海军经费修园,自1888年后六年间竟未添船购炮,终致甲午一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帝王的喜好与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利益,哪头大,哪头小,本来是显而易见的事。但李鸿章等的为官之道不仅古已有之,在当今社会也屡见不鲜。有些同志唯领导是从,曲意逢迎,妄言“领导之事无小事”,时时事事只把领导放在心上,挖空心…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海防问题开始引起一些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的关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建立近代海军问题被清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1875年,清廷任命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从而拉开了筹建北洋海军的帷幕。 北洋海军始建时,其舰船从阅沪等地抽调(如“镇海”、“操江”两舰分别为闽沪两厂制造),以后主要从英、德两国购买。1875年.李鸿章花费45万两银子从英国购买了4艘炮舰——蚊子船,这批炮舰于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100年前的那场“七.二五”惨案至今令亿万华夏子孙义愤填膺。 1894年7月,清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接到李鸿章密令,派遣军舰从塘沽护送外籍运兵船到朝鲜牙山前线。 根据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命令而在塘沽集结的清军已做好渡海到朝鲜作战的准备,清政府雇来的英国运兵船“爱仁”、“飞鲸”、“高升”三条火轮已向大沽口移动,从旅顺口启航的北洋海军护航舰船正向大沽口驶去。  相似文献   

6.
李鸿章是活跃在清朝晚期外交舞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对外交涉中提出的一系列军事外交思想对晚清乃至整个近代中国的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李鸿章所提出地“以夷制夷”“和戎外交”“诚信外交”“弃藩邦保疆土”“重海防轻塞防”这五个方面的军事外交思想进行阐述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以清政府遭受海上进攻开幕。百余年间,千年文明古国在任人宰割的屈辱中抗争,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战败的硝烟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清政府在其苟延残喘的最后几十年中,一度致力于海防建设,李鸿章是其中的主要领导人和实践者。他提出了理论主张,进行了探索尝试,主持建立了近代中国最强的、也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但如昙花一现。后人评说,晚清海防,成也李鸿章,败也李鸿章。李鸿章的海防思想,是清统治者在“未有之变局”中应付“未遇之强敌”的海防理论的集中体现。本文通过分析其海防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容的变…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一部分重臣大员萌发了一种彻骨寒心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八旗、绿营和练军、防军日益腐朽衰败的严酷现实,促使他们痛苦思考,探索着摆脱困境的出路。1864年,李鸿章首先发难,要求“变易兵制,讲求军实”“废弃弓箭,专精火器,”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无奈东渡 1895年2月12日,当威海卫失陷、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和日本政府驱逐张、邵回国的消息传到京城后,慈禧求和的心情更加迫切,她以光绪病体不能临朝为由,亲自出面召见军机大臣,商定对李鸿章"开复革留处分,披还黄马褂,任命为头等全权大臣",并下旨让李"星速来京请训".此时李虽万分的不愿意,但接到圣旨后也只得硬着头皮进京了.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以后,边疆危机纷至沓来。中国应如何对付外国的入侵,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巳成为头等紧迫的大事。对于身负军事、外交重任和力倡自强、御侮的李鸿章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由于李鸿章在战争与和平、御侮与自强、进攻与防御等重大问题上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因而在反侵略战争中扮演了一个颇不光彩的角色。现就以下问题进行论述。 一、明是和局,阴为战备,以保和局为关键 早在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时,李鸿章就主张以武力作为外交的后盾,提出“盖严兵卫正所以保和局也”。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他进一步提出:“明是和局,而必阴为战  相似文献   

11.
骆秉章是晚清湘军的重要将领,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并称“晚清八大名臣”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13.
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是洋务派实行“师夷长技”为核心的“自强”活动首领之一。他围绕着“自强”“御侮”为目的的一系列活动,对于国防建设的近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着重对其“自强”活动的主要内容,即练兵制器与加强海防建设的指导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施渡桥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以奕、文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以“练兵”、“制器”为中心的“自强”活动。随着这一活动的开展,翻译外国军事著作的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由此拓宽了西方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日甲午战争,是以日本联合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护航舰只及运兵船拉开序幕的。而这次中国舰船在丰岛海面所以受到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与李鸿章由海路增兵牙山的决策失误有关。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一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1894年春,朝鲜发生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请求清政府派兵“代剿”。6月4日,主持清朝军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接到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此时清政府才开始匆匆运兵向朝鲜牙山增援。7月21日,李鸿章派大同镇总兵卫汝贵率盛军马步六营,提督马玉昆率毅军两千,  相似文献   

17.
清末军队习洋操王子林洋操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清咸丰末年。当时,美国人华尔在华招募中国人组建常胜军:“饰以西服,各执洋枪,教以进退布阵之法。凡八十人为一排,步无错乱。”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驻兵江浙。后在上海成立洋枪队,聘请洋人教练洋操。戈登、华尔...  相似文献   

18.
张謇是晚清著名的实业救国、立宪救国论者,同时又是近代中国军事改革的热心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对于前者,史学界论述颇多,而对于后者,史学界几乎无人论及,这无疑是“张着研究”中的一个缺憾。鉴于此,本文拟对张謇的军事主张作简略论述。张謇虽为一介书生,但他于1882年曾涉足军事,充任淮系庆军统领吴长庆幕僚,东渡朝鲜,办理庆军前敌事务,对中国军队状况有所了解。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之际,在京参加甲午恩科会试的张謇,耳闻中国陆海军的败绩,便上书弹劾李鸿章。在弹劾李鸿章的奏章中,张謇在抨击李鸿章立和误国的同时,揭露中国…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朝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职。1853年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统抵抗太平军,后入湘军曾国藩幕。1861年组建难军,1862年升任江苏巡抚,1865年后历任署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武英殿大学土、文华殿大学士、两广总督等显职。李鸿章是清廷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之一,对晚清政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李鸿章自镇压太平军而起家,是晚清洋务运动最主要的首领之一。他自1861年组建难军起,便对筹建近代化军队,采用西法练兵,发展近代军事教育…  相似文献   

20.
1894年4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后,清政府应邀出兵朝鲜“代戡匪乱”。此举招致日本政府的不满,也开始出兵朝鲜“勘乱”,引起了中日外交争端和武力冲突。在英国的斡旋下,6月底,清政府为避免战端,首先提出两国在朝鲜共同撤兵的议案,并递交日本政府进行谈判,但对方却以种种理由搪塞拒绝,使清朝廷陷入苦苦等待。信守外交“公例”:李鸿章掉进了日本人的战争陷阱1894年7月14日下午,日本驻清政府大使小村寿太郎在获悉大岛义昌的混成旅团全部在朝鲜登陆后,便立即禀承日本政府外相陆奥宗光的电令,向清朝廷递交了日本政府照会书。照会书里断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