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往往一个零件上既有复杂面形也有微小结构.为了实现复杂面形/结构零件的高效加工,分析了快刀伺服加工方式的特点,设计并研制了音圈电机驱动的快刀伺服系统;基于动力学和电磁学分析,建立了快刀伺服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对控制方法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快刀伺服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研制的快刀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运动分辨率、定位精度和工作频响,能够作为快刀伺服加工的进刀装置.  相似文献   

2.
1980年7月9日,夏日的成飞处处显露勃勃生机。这天上午,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到成飞公司视察工作。在听取了公司领导和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的工作汇报后.邓小平参观了成飞公司零件加工、飞机初装、飞机总装等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3.
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加工的综合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分析了加工时零件表面热量场和加工参数、余量场之间的关系;利用数字扫描及滤波的方法建立起复杂形面零件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在加工过程中,对零件的几何质量和表面层质量进行了综合控制。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提高飞行器发动机中高负载复杂形状薄壁零件可靠性和寿命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走进中航工业西航机械厂43车间数控班组,操作者人手一册不断增厚的“知识宝典”让人眼前一亮。“知识宝典”即在班组员工中推行《零件加工记录制度》。班组给每位员工发一本《零件加工记录簿》,由员工记录自己每天加工的零件号加工过程是否顺利、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解决的方法及效果。为实施工艺优化或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5.
针对框体类零件超精密加工的难点问题--内表面问垂直度误差的高精度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波面干涉技术测量的新方法,建立了垂直度测量系统,分析了各调整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方法能够实现框体类零件内表面间垂直度误差的高精度测量与评价,并能得到误差的三维分布,测量结果可直接用于零件的确定性修形加工.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0.6"的综合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吴凡 《国防科技》1999,20(1):27-29
指出新一代主战坦克履带销的选材、形状设计及装配均合理;样机履带销在整车运行考核中暴露出的断销现象是包括原材料生产和制销生产在内的全过程工艺不合理所致;钢材生产工艺不合理造成的组织遗传性,影响钢材用户通过正常热处理发挥钢材潜力;钢材用户在制造履带销时采用切削加工,加重了履带销成品的脆断倾向;提出了全过程工艺改进意见,包括冶金厂的轧制工艺和退火规范改进,以及坦克制造厂履带销成型方法改进;采纳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将能有效遏制30CrMnSiNi2A钢在钢材用户方的终产品中,因组织遗传而产生粗断口的伪细组织;采用无切削成型加工替换现行工艺中的切削加工,更适于超高强度钢零件制造,并可节约大量(12%)昂贵的履带销超高强度钢。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金属轴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基于光学确定性加工原理将振动砂带研抛方法用于轴类零件的高精度修形中。在这种方法中,弹性接触轮在一定压力下与轴类工件接触形成一个矩形研抛区域,砂带覆盖在接触轮上,通过接触轮的轴向振动可以实现材料可控去除。利用圆柱度仪测量得到轴零件外圆表面的轮廓形貌,得到被加工零件表面轮廓的误差分布。使用脉冲迭代法计算接触轮在圆柱表面不同位置的驻留时间,通过机床主轴的伺服控制实现工件不同位置材料去除量的大小,从而实现被加工零件圆柱度误差的确定性修整。在经过仿真加工后,在一根45#钢轴的一段柱面上进行了确定性修形实验。结果表明,工件平均圆度误差从0.42 μm收敛至0.11 μm,圆柱度误差从0.76 μm收敛至0.35 μm,加工后的形状精度优于超精密外圆磨床的加工精度,验证了高精度轴类零件柱面上确定性修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加工中心用触发式测头系统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研究了在数控加工中心ARROW500上使用触发式测头(英国Renishaw的MP12测头)实现零件加工的自动监测,通过深入研究用触发式测头在加工中心上实现在线监测的方法,使加工零件的序前调整、找正,序中监控及序后测量等可自动完成,实现了加工中心高效率、高自动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快速发展,航空产品中大量复杂高精度零件需通过高效数控加工提升效率,保证质量。本文结合直升机关键构件加工特性分析了其对数控机床的加工要求,通过国内外数控机床使用情况对比分析了国产数控机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提出国产数控机床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空军武器装备继续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体系化、信息化、远程化、无人化、高速化、高空化和精确化等发展特点. 一、第五代战斗机开始全面部署,第六代战斗机发展初露端倪 2011年,战斗机发展继续沿着新装备研制、现役装备改进和前沿技术探索三个方向同时推进.美空军开始接收生产型F-35联合攻击战斗机,187架生产型F-22战斗机全部生产完毕,并开始升级改进工作;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试飞工作全面展开,各项系统研制都取得重要进展;美、日等国继续积极探索第六代战斗机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GPLE30液压调速器滑阀装置的组成零件衬套发生断裂的故障,对衬套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首先,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别对原设计和改进设计的衬套结构进行了建模和计算分析;然后,研究了衬套前后两种结构在扭转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及其应力集中系数。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结构设计后的衬套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和应力集中程度明显下降,因此提高了调速器的使用寿命,也证明了该改进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由于铝具有重量轻、携带方便,加工过程中节约材料、结构紧凑等特点,铝材薄壁零件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各工业部门。但薄壁零件的加工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铝材薄壁零件刚性差、强度弱,在加工中极容易变形,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如何提高铝材薄壁零件的加工精度将是业界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光纤法测量表面粗糙度易受到传感器光源、零件材料、零件加工方法和测量环境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测量的精度。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分析了带轮磨削过程中切削力和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从提高切削效率和强度出发,选择优化切削参数,建立了切削参数数学模型;提出了控制回转形薄壁零件磨削精度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在特能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我有幸荣获最美特能人提名奖,这既是特能集团、华丰公司对我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做好今后工作的鼓励。"徐越说。现任华丰公司机加车间军品零件加工制造班班长的徐越,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军品零件加工工作。多年来,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成绩赢得广大职工的普遍好评。甘于奉献,忘我工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计算机控制小工具抛光(CCOP)加工中三种常用的磨盘材料对去除函数特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材料去除模型,用以指导光学零件的加工。利用自行研制的AOCMT光学加工机床及接触式测量系统进行实验和分析。从去除函数形状、去除效率及稳定性、表面形貌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聚氨酯材料适用于粗抛光阶段;阻尼布材料适用于精抛光阶段;沥青材料适用于最后的修形加工和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17.
落实"三个紧贴"要求,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深刻认识"三个紧贴"揭示的特点规律中,提升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和标准;在牢牢扭住"三个紧贴"突出的核心重点中,突破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和阻碍;在积极构建"三个紧贴"需要的人才支撑中,提升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不断强化"三个紧贴"倡导的作风导向中,增强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工程车上一箱体类零件的补加工案例设计一种专用夹具。该夹具具有方便快捷,重复定位精度高的特点,解决了此类零件几何精装复杂,加工装夹难度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音圈式快速伺服刀架的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由曲面光学零件面形复杂,快刀伺服车削加工是其高效加工手段.针对压电陶瓷型伺服刀架行程小,加工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音圈式直线电机驱动的快刀伺服方案.音圈式快速伺服刀架行程大,可大大拓宽快刀伺服加工范围.以典型光学零件加工为例,对快速伺服刀架所应具备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给出了音圈电机的结构,对音圈式伺服刀架进行了理论建模、控制器设计以及实际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音圈式伺服刀架行程大、频响高,在刀架行程为±100μm时可达到300Hz的频响能力,同样行程下的频响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光学零件磁流变加工的驻留时间计算方法.该算法以矩阵运算为基础,首先确定工件上各个控制节点的高度余量,并将磁流变抛光模对各控制节点的材料去除能力体现到去除矩阵中,然后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求解驻留时间向量.采用该算法在自行研制的磁流变抛光机床上进行抛光实验,经过2次迭代加工后,有效口径为145mm的球面镜P-V值达到40.5nm(约为λ/15),RMS值达到5nm(约为λ/125),表面粗糙度Ra值达到0.57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