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逐梦苍穹的路上,中国航天人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国航天的故事日益精彩。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这一天,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花式"上演,不同地域的中国人有了共同的期待:中国航天在新时代续写新辉煌。在首届中国航天大会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神采飞扬,他告诉大家,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预计在2019年发射,将采集月球样品并返回地球,全面  相似文献   

2.
李永刚 《军事文摘》2023,(10):56-61
<正>小编的话:你知道吗?今年的4月24日是第8个“中国航天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请李永刚教授带领大家亲手制作一款好玩的气动火箭。你准备好了吗?一起开始吧!制作纸火箭,并且可以发射,是每个同学都希望完成的事情。我们知道,用泡沫塑料等材料可以制作火箭模型,再配合打气筒、充气泵作为发射动力就可以发射。有的火箭模型还带有LED发光管、  相似文献   

3.
国防要闻     
中国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6卫星2飞船,创历年之最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孙来燕对中外记者说,2003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中国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和两艘飞船。特别是“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载人飞行,成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为和平利用空间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新征程。50年来,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攀登高峰,向星辰大海不断迈进,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5.
<正>3月10,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长征火箭先后有17种型号投入使用,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  相似文献   

6.
<正>公元1970年4月24日,中国在第一个火箭发射实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进行太空探索的大幕从此拉开。47年过去了,那颗"东方红一号"卫星仍然在近地点434千米、远地点2032千米、倾角为68.4°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转动。如今,"天舟一号"无人货运飞船已经从中国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并在2天后顺利与"天宫二号"空间站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展望未来,在中国人已经实现了一箭多星、卫星导航、载人航天、载人空间站、无人探测月球等多项技术突破之后,中国航天在未来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事业已走过50年的辉煌历程。在纪念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走过的道路,展望今后的前景,对继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1.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走向世界等重要阶段,目前已进入重点跨越的新时期,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相似文献   

8.
正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中国政府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确定为"中国航天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彰显了中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展现了中国航天人自主创新、勇攀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虽然年轻,但是我们已经能够在世界的航天舞台有一定的话语权,究其根本,就是因为自主创新。中国航天用实践证明,产业发展依靠别人是不行的,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航天一院作为我国运载火箭设计研制的大本营,承担着不断提升我国航天运载技术水平和发射能力的战略重任。从1970年4月24日首次使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航天发射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及以美国Space X公司为代表的私人公司争夺航天发射市场,现在比较火箭发射次数也逐渐成为网上一个颇受关注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各国火箭发射数量的对比就好像看一场比赛,中、美、俄三国的航天发射数量交替上升代表了它们航天领域实力的对比,因而极具观赏性和代表性。但这里要说的是,火箭发射次数不是说一点意义没有,这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反映出各国在航天领域的某些态势,比如航天  相似文献   

11.
<正>1月20日,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发射迎来2021年开门红。中国电科在卫星运控系统、核心芯片、能源产品以及火箭外测系统等关键领域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  相似文献   

12.
从1996年10月第47届国际宇航大会在中国举办以来的17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马兴瑞在致辞中说,多年来,中国航天始终坚持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以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为代表的载人航天任务、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组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成功研制和发射数十颗应用卫星,初步构建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大力支持和推动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并带动一批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航天(space flight)又称空间飞行,指人类借助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46年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2年岁末,又传来了“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中国人实现邀游太空的梦想已指日可待。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发表一组文章,从航天产品研制、航天发射和航天测控的不同角度,展现中国航天事业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更加灿烂的明天。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组织撰写。  相似文献   

14.
<正>1月20日0时2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天通一号03星发射升空。中国兵器特能集团华丰公司配套的火工品助力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取得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华丰公司为这次发射任务提供了2种26套件火工品,分别用于运载火箭和卫星。这是华丰"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次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航天科技集团完成了以22次宇航发射为代表的型号飞行试验任务,宇航发射次数首次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取得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成功首飞以及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等重大航天标志性成果,极大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认识宇宙、探索新知、造福人类,是中华民族长久牵系的情结:"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到发射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从实施国际宇航商业发射到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从开展月球探测到北斗及高分组网,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中国航天事业一路凯歌,硕果累累。44载"长征"路上的一次次腾飞。  相似文献   

17.
正回首奋进岁月航天发展成就斐然6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年6月3日长征三号乙发射风云四号B卫星,我国在轨卫星规模和综合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23,(3):30-31
<正>2023年4月24日是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今年的“中国航天日”以“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为主题,主场活动将在安徽省举行。为配合“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开展,现面向社会广泛征集2023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一、征集时间通知发布之日起至3月24日24时截止二、设计主题2023年“中国航天日”的活动主题为“格物致知,叩问苍穹”三、主办、承办单位主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承办单位: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国航天基金会  相似文献   

19.
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新纪元,开启了我国迈向航天大国的征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为生动展现东方红卫星成功发射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探索浩瀚宇宙、学习太空科学知识、增加对航天事业的热情,激励航天人为建设航天强国而加倍努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特举办"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作品征集和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12月7日,在成功将中巴资源04星送入预定轨道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顺利完成第200次发射,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完成双百次宇航发射任务的国家。这表明,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迈上新台阶,中国航天开启了产业化发展的新时代。运载火箭是一个国家开展宇航活动的基础,其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空天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