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步兵,春秋时期指徒兵或卒,《左传》说:“兴徒兵以攻之”,所谓徒兵,即指步兵。“步兵”一词的正式应用,始见于《六韬》。《六韬·战步》说:“步兵与车骑战奈何?”这是我国军事著作中使用步兵这个术语的开始。判定《六韬》的成书年代,也就  相似文献   

2.
<正>三、浑天说浑天说,也经过了古代很多人的探索与传承。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的《天问》曾提及:“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这里的“圜”(环,即圆)有天球的意思。西汉末年的天文学家杨雄,在解说《天问》时,提到了“浑天”这个词,这是现今所知的最早记载。他说,“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此处涉及三个人:落下闳(汉武帝时期天文学家)构建了“浑天说”,  相似文献   

3.
亚,即次于的意思。最早听说与亚相关的词叫“亚健康”,这是一种临界状态,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的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非常容易引起身心疾病。  相似文献   

4.
“孙吴”的名字首见于《史记》一书,那时离“孙吴”生活的时代已有约四百年的时间。我仔细研究了《史记》以前各种资料中“孙吴”(指孙和吴)一词的含义,认为它指的是孙膑和吴起。我认真研究了“孙子”(即“孙大师”)一词出现的地方,得出结论:按照军事论文的传统,这个称呼指的是孙膑。我仔细阅读过银雀山出土竹简、史记、上孙家寨出土竹简有关孙武的记述,认为里面都是些说教性的故事,对研究历史用处不大。关于孙武预  相似文献   

5.
朱红胜 《国防》2004,(8):44-45
美国2003年《中国军事力量报告》中出现的“Assassin’sMace”,是对中国词汇的一种不确切的翻译,不能正确表达中文“杀手锏”原来应当表述的含义。但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自己错用了“杀手锏”来代替中国文化中原有的“撒手锏”一词。《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Assassin”的释义是:“person,oftenonehiredbyothers,whoassassinates.暗杀者,刺客(常为受人所雇者)”。“Mace”的释义是:“large,heavyclub,usuallywithametalheadcoveredwithspikes,usedasaweaponintheMiddleAges.中古时代用作武器的一种钉头锤;锤矛。”把这样两…  相似文献   

6.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4):12-13
在《论语》的第十六章中,孔子曾: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事进行对其弟子发表卜个很重要的论断,即“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意思是,把持当时鲁国大权的季孙不应攻打颛臾,真正应该着手解决的是发生在宫墙内的矛盾。当菲律宾不断发起对我南海主权的挑衅言行的时候,难道南海已成为其“季孙之忧”?  相似文献   

7.
“蓝色国土”是民众对国家“海洋国土”的称谓。根据1982年12月10日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57条和第76条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规定,经我国测量部门精确测算,我国享有近300万平方千米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与国家陆土具有相似的属性。这是一片大体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1/3的“蓝色国土”,根据《公约》第308条,我国于1996年6月7日向联合国递交了《公约》的批准书,之后第30天起,即1996年7月7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它意味着从这  相似文献   

8.
由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诸明星演出的电影《无间道》颇为卖座 ,续集在一部部地拍。观众对“无间道”作何解颇为疑惑。无间道是佛教用语 ,四道中的一道。四道即指四种可通至涅 般木之道。先说涅 般木,是指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 ,也用作“死”(指佛 )的代称 ,郭沫若早期诗作《凤凰涅般木》 ,便借用此词寄托理想。弄清涅 般木 后再说佛教中的道 ,道是指众生轮回之道途。而道有四种 :加行、无间、解脱、胜进。加行道指断除烦恼 ,是获功德之初级阶段 ;无间道则是指开始断除所应断除的烦恼 ,并由此进入解脱道 ;解脱道指已从应断除的烦恼中解脱出…  相似文献   

9.
读了《军事历史》1991年第6期王天成的文章《美国规定不设元帅军衔》,我对该文有不同看法。实际上,美国并没有“规定”不设元帅军衔,而只是如何翻译的问题。第二世界大战后期的1944年底,美国正式在上将衔之上设置了最高一级军衔,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元帅。40多年来,我国一直将这一级军衔译为“五星上将”,这是不准确的。第一,美军被译为“五星上将”衔的英文正式衔称,分别为“General of the Army”(被译为“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irForce”(“空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被译为“海军五星上将”),其实,它们的字面上都没有“五星上将”的意思。只是由于这一级军衔的识别标志是五颗星徽,在美国也有口语称其为“五星将军”的,英文为“Five—StarGeneral”。应该指出,General一词,既表示“上将”,也有“将军”的意思。但在这里是将军的泛称,而不表示上将。如“Lieutenant Gen-eral”(中将)、“Major General”(少将)。美军  相似文献   

10.
刘强 《中国民兵》2014,(10):38-38
当前网络中很流行“女汉子”一词,意思是指一般行为和性格向男性靠拢的一类女性,形容女性个性豪爽、独立。在吉林某预备役高炮旅的“Y”字阵营中就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汉子”。她就是一汽集团动能公司员工、高炮旅预备役副营长商丽娜。  相似文献   

11.
“仕”、“学”之间赵新乐《论语·子张》篇中有句人们熟悉的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与“学”无需解释,问题在这个“优”字上。以往人们大多把这句话中的“优”字理解成现代汉语中“优秀”的意思,其实大谬不然。《说文解字》对“优”的训义是“饶”。段...  相似文献   

12.
小议“一丑掩百俊”宋增建,黄振斌笔者翻阅《中国名句集》,见清朱彝尊的越江词里有这样的诗句:"一自西施采莲后,越中生女尽如花。"意思是:自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当年泛轻舟采莲以后,江南的姑娘便生得如花似玉,容美貌丽,俊俏迷人,没有一个丑姐丑妹。依笔者之...  相似文献   

13.
能耐,本是指一个人的能力、才能,或指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说一个人有能耐,往往指的是这个人很有能力,工作干得很好。但笔者以为,对"能耐"的内涵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分析一下。新版《辞海》对"能"的解释是:能通耐,即受得住的意思。《汉书.晁错传》中有言:"鸟兽毳毛,其性能寒。"这里的"能寒",即是耐寒的意思。可见,能耐既指有能力,亦指有耐性。  相似文献   

14.
为官即有权,有权即有势,这是老少皆知的。不过,“官”到“无权”乃是正的道理,并非尽人皆知。近读《资治通鉴》,韦澳的一席话令人感悟匪浅。当初,周墀当义成节度使,召请韦澳做判官,及至周墀当了宰相,韦澳对周说:“愿相无权。”周墀很迷茫,不知道话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16.
根据《装甲兵工程学院教育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与管理办法》,1998年9月,院高教委对我院97年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进展情况作了年度检查。简况如下: 《建设军事工程物理课可行性研究》课题。负责人:张建祥。此课题已完成课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教材编写题纲,并撰写了有关论文:《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试题库》课题。负责人:吴文化、张隽。此课题完成约300道试题及其答案及在DOS环境下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工程制图课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学建设》课题。负责人:王新华。此课题完成独  相似文献   

17.
由日本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扶桑社版《新历史教科书》和《新公民教科书》抹煞日本侵略罪行,宣传皇国史观。该事件引发来自中国、韩国、日本等一些亚洲民间团体的抗议声浪。  相似文献   

18.
邵贵文  谢素蓉 《国防》2006,(1):41-43
人的素质结构是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有机综合。国民素质更多的是一个社会性概念,通常指“后天的社会性”素质,即通过教育等因素可以改变的那部分素质。一般说来,国民素质的要素是多元的,其结构是多维的,但在国民素质的统一体中,存在着一些最基本的核心要素,即作为一个国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它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这些最基本的核心要素中,国防素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构成,更是一个公民履行基本法律义务的必然要求。提高全民国防素质…  相似文献   

19.
“无知之知”说周金祥作家秦牧在《咏学习》一诗中写道:"具有'无知之知'的人虚怀若谷,他们求知的热情永不消融。"这话颇值得我们体味和深思。所谓"无知之知",意思是指一个人没有或缺乏知识,自己能够勇于承认。换言之,也就是要有永不自满、锐意进取的学习态度和...  相似文献   

20.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