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网读书"是与"网上浏览"不同的概念,指在无法获得纸质信息资源时的一种替代性读书行为。虽然和纸媒载体相同,但"用网读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纸媒读书一样伴随着深入的思考行为,与"网上浏览"这种无目的性的浅阅读有着很大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特别是军网的迅速发展,为基层官兵提供了获取知识和信息更为广阔优越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及CIDR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CP/IP协议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通讯的标准协议,IP地址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的标识,为了减少Inernet上的网络风暴,要求每一个网络必须隔离开来形成了网,而过多的划分子网又会使网络的路由信息表增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网络成为当今知识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设军队政治教育网络 ,成为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 )建设军队政治教育网络是政治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被人们称之为“第四媒体”。全球目前共有 2 .6亿人上网。我国从19 94年引入互联网络 ,截止去年12月 31日 ,网民人数已达 890万 ,并且在未来五年内将以每年60 %的速度增长。各国政府、公司企业、院校科研等单位也纷纷上网 ,利用网络谋求自己的利益、寻找知识社会中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我军官兵处身于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时刻…  相似文献   

4.
刘荣 《宁夏科技》2000,(1):45-45
如今,网络被称为信息的海洋,在这个汪洋大海中,有足够的空间和包容度,可以让每一种鲜明个性都得以张扬,每一种正当的需求都得到共鸣。Inter-net网络之所以能具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生命力和增长速度,与其本身参与者和建设者的原创和分事精神分不开;Internet网络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在于其所有资源的可共享性和使用者在网络上的无限可能性;还在于所有网络建设的参与者,都无法独占网络资源,而必、须与他人共享。而这正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资源进行信息交流的可能。我们宁夏企业的网络应用水平,可能还没有成熟到要上网寻获商…  相似文献   

5.
日前,笔者前去了解某装甲旅开展网上读书情况,在该旅局域网的“留言簿”中看到了这样的留言:网上读书,使我学到了许多在实际教育训练中没有学到的东西;网上育才,圆了我的大学梦;网络是我了解世界的窗口……该旅政委杨以理说:“开展网上读书,必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丰富内容、营造环境、健全机制上下功夫,让官兵上网有看头、有学头,使官兵变网上‘玩’为网上‘学’。”他们是怎样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的呢?“网馆”留住了读书者的脚步“网上图书馆”开通初期,官兵们上网读书,下网论网,网络成了官兵们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短时间的“门庭若市…  相似文献   

6.
范惠 《国防》2006,(6):20-20
网上训练,是指依托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设施和软件所进行的训练。国防后备力量网上训练,既是训练现代化的标志,也是提高训练效益的有效途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网络建设发展较快,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已形成了以全军军事训练信息中心为中枢,各军区、军兵种互有接口,各级指挥院校相互关联的军事训练网络。同时,地方互联网普及率和覆盖率也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许多软硬件技术军地通用性较强,个别民用技术指标甚至处于领先状态。这些都是国防后备力量开展网上训练的优势资源。开展网上训练对于提高后备力量训练质量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首先,促进…  相似文献   

7.
TCP/IP协议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通信的标准协议 ,IP地址是计算机在Internet上的标识。为了减少Internet上的网络风暴 ,要求每一个网络必须隔离开来形成子网 ,而过多地划分子网又会使网络的路由信息表增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链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已达4100多万台,相对固定的网民超过1亿,而且其中18岁至35岁的网民占63.4%。河北省的调查表明,青年民兵上网比例、上网次数、上网时间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为开展民兵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手段、新的空间。从创新发展民兵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出发,让民兵思想政治工作搭上“网络快车”,似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那么,让民兵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阵地”可行吗?  相似文献   

9.
截至2006年10月下旬,北京某预备役团依托驻地政府信息网开设的“预备役网站”开通9个月来,点击数已达7万多次。在这段时间内,有150个国防宣传专题、1000多条重要新闻和消息通过网络进行发送和传播,各预编分队先后9次通过网络接受教育辅导,驻地群众也从网上获取了许多有益知识和信息,实现了扩大部队影响、服务驻地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网知网因特网(INTERNET): 是一个全球的、开放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一个用户自行管理的特殊网络。它可以为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各种网络服务。INTERNET基本功能有:发送邮件、发布新闻、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和信息检索等等。它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影响最广的国际互连网络系统。冲浪: 如果把Internet比作海洋,你的计算机就是一叶小舟,在Internet上遨游就是冲浪。调制解调器(MODEM): 戏称“猫”,是上网必需的设备。它可以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调制-Modu…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支前参战是我们的优势与优良传统,步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日益普及未来作战中,面对信息化之敌,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攻击、信息收集、舆论宣传、信息反击等活动,是人民群众支前参战的新渠道和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宁夏科技》2002,(2):38-38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  相似文献   

13.
当前,部队网络平台建设发展迅速,运用网络开展教育的理念逐步强化,官兵上网用网意识趋于自觉,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感到,网络作用发挥和功能拓展还有很大空间,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一、新的格局催生新的理念——要以观念更新促进工作创新,不断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视野 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必须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一要确立“教育服务官兵”的理念。官兵获取信息、选择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官兵站在不同的起点上,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从回顾四十年来我国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入手,着重分析了在网络信息社会到来之际,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适时地调整的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但笔者也发现,有许多人自上网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写东西时存有从网上抄袭的现象,有的人写论文从网上下载,有的是本应该个人写的学习体会从网上下载,有的连几句话的会上发言都要从网上下载.有的官兵甚至已不是一般的借鉴而是照搬照抄,成了网络“寄生虫”。  相似文献   

16.
信息栅格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栅格通过应用先进的网格计算技术、信息服务技术、网络基础设施和协议标准规范,将分布在一定区域甚至全球的计算机、数字化设备、数据、信息、知识等统一管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眼下时髦上网,而在榕城福州,千家万户上的却是“拥军网”,网络的终端就在福州老百姓的心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军事领域上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战已悄然登上了现代战争的舞台,并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一种新的作战样式。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人武系统,应时刻注意和加强民用计算机网络分队的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一、组建民兵网络分队的有利条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这使组建计算机网络分队有了充足条件。一是拥有庞大的网络系统。我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计算机网络系统,有众多的网民,只要通过一个入网电话,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参战,这为建立网络分队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数字化生活”正悄然影响军营,改变着官兵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网络在丰富信息资源、方便生活娱乐的同时,各种负面信息也冲击和侵蚀着官兵精神,对官兵有效应对和防控负面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认清网上斗争严峻形势,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监控应对,努力打好信息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有力地促进、提高军事通信科研的效率和水平,是我们在从事信息资源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军事通信信息资建设、服务方式等总是进行了探讨研究,旨在特定的物理网络环境下,建立一个能适应、满足军事通信科研单位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