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行     
谭桂亮 《政工学刊》2002,(10):64-64
想念的妈妈 ,今天身在军营的儿子又提笔给您写信 ,想告诉您一个不算好的消息 :今年儿子不能回家过春节了。算起来这是儿子第四次给您写这样的信了。每写一封信 ,儿子都感到很对不住您。您生病卧床的时候 ,儿子正在光缆施工第一线 ,没能到病床前尽孝子之心 ;农忙的季节里 ,儿子又在火热的训练场上 ,不能帮您一点忙。转眼春节将至 ,本应和家人团圆 ,毕竟从当兵到现在儿子一次也没回过家。但儿子在部队是班长 ,是党员 ,今年又被评为优秀士兵。组织上决定让我回家过春节 ,我想这样的机会还是让给战友吧 ,他们是新同志 ,比我想家。这丝毫不能说明…  相似文献   

2.
湖北襄樊人陈某,年轻时就有小偷小摸行为。3年前携家带口来到河南三门峡收购废品。一天,陈某在收购废品时,发现某超市后院有一台发电机,没人看管,欲将发电机偷走。发电机较重,陈某要求儿子小军帮忙。儿子不肯,陈某便骂儿子胆小怕事,逼儿子返还买手机的480元钱。在父亲威逼下,儿子只好妥协。帮助父亲驾三轮摩托车将发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民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位老人将要离世时,将他的四个儿子叫到一起。老人未曾说话,先拿出一把筷子,分给每个儿子一根,要他们将筷子折断。四个儿子分别很容易地就将各自手里的筷子折断了。此后,老人又将另外四根筷子捆在一起,让儿子们折。结果,四个儿子谁都未能将那一捆筷子折断。这时,老人说话了。他讲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要儿子们在他去后加强团结,这样,就  相似文献   

4.
孙大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对他很是孝顺,而小儿子却多次打骂他,有一次还把他胸部的一根肋骨打断了。为此,孙大爷和人聊天时说过以后的财产不给小儿子一分钱。最近这几年,小儿子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教育下。发生转变,经常时老人嘘寒问暖,老人感到非常高兴,并明确表示原谅小儿子。不久前,孙大爷因病去世,可在分割遗产时,大儿子却说弟弟虐待过父亲,并被父亲取消了继承权,所以不能继承遗产。请问:小儿子还有继承权吗? 刘小生  相似文献   

5.
一个母亲把一个苹果切开分给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却为谁能第一个挑选吵了起来。为解决这个矛盾,母亲想了一个办法:让一个儿子切,另一个儿子先挑。两人不再争吵。  相似文献   

6.
一位年轻太太,家里有一个儿子正在念小学;她又养了一只小猫。平时看着儿子上学,儿子上学后她就看着小猫玩耍。年轻太太的儿子不好好读书,没让她少烦心,每天都要为儿子做作业的事吵上一仗。太太常常逼着儿子坐在书桌前念书,儿子不愿读,只想着玩。小猫看着他们吵闹也感到好玩。  相似文献   

7.
原本只想为儿子出口气,没想到一巴掌下去,儿子的同学被打成耳膜穿孔,自己赔偿医药费两万多元,这让阿拉尔市市民盛明红至今仍十分后悔。事情发生在2009年10月16日,盛明红上中学的儿子小勇与同学张波从学校乘公交车回家,因张  相似文献   

8.
记者在风雪边关巧遇一对父子兵。父亲潘钦是卫生队长。儿子潘生杰是边防连长。父子俩都战斗在帕米尔高原一个部队,但一年难见一面。潘钦这次巡诊时,偶然与儿子相见。记者发现,潘钦总是为官兵们诊治完毕后,在背人处为训练中受伤的儿子治疗。老潘说:“儿子特要强。他是连长,不想让士兵知道他的伤势影响情绪。”像潘氏父子一样,一线驻训的父子兵、夫妻兵数不胜数,事迹感人。  相似文献   

9.
压气球     
一日清晨,与儿子去公园散步,买了一个气球在草地上玩耍,累了在长椅上休息。我把气球藏在衣服里面后抱起儿子,让他在气球上压来压去。“砰”的一声,气球爆炸了。儿子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开心。在我们左侧5  相似文献   

10.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我家住四川忠县乌扬镇将军村2社,儿子文治平于1997年12月参军入伍到西藏部队。当时我儿子在奉节县青龙乡务工,国家发布征兵命令后,因来不及赶回出生地乌扬镇报名应征,就地在青龙乡入了伍。儿子入伍后,我去奉节县青龙乡要他们落实优待金,他们说:“你儿子的常住户口不在我们奉节,我们不负责任,只能  相似文献   

11.
在南空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位母亲到雷达站看自己当兵两年的儿子,之前一直担心儿子不适应部队生活的母亲走进驻地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宿舍墙壁上爬满青藤,吃水还要从山腰上建的一个水库靠水泵抽上去。看到这些母亲心疼地说:"儿子,你在这边受苦了。"  相似文献   

12.
不学习,人就要掉队,思想就要僵化,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就是一句空话1920年的一个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柴屋里,有一人正在伏案疾书。母亲为儿子端来了粽子和红糖水,好一会儿,母亲在屋外问道:"红糖够不够,要不我再给你添些?"儿子回答道:"够甜,够甜了。"当母亲进屋收拾碗筷时,发现儿子的嘴里满是墨汁。原来,儿子精力过于专注,把墨汁当成了红糖  相似文献   

13.
感悟幸福     
一个周末,9岁的儿子参加课外辅导回来,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喊道:"爸爸,问你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我=几?"看着儿子带着几分神秘的笑脸,我和爱妻都没有答对。只见儿子拿出老师的模样,在白纸上一笔一画写下一行字:爸爸+妈妈+我=幸福!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光荣牺牲了,小儿子是个聋哑人,近年又患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我今年已71岁,有一性四间一舍的房屋和家具等财产。为小儿子在我死后的生活有人照料,我打算把全部财产留给我侄儿继承,然后由侄儿负贵照料儿子的生活。不知这样做是否合法,请给以解答。  相似文献   

15.
苑兰起 《政工学刊》2004,(12):29-29
古时候,一位日本剑道大师有三个儿子,都在学习剑道。有一天,大师想测试一下三个儿子对剑道掌握的程度。他在自家门帘上放置了一个枕头,只要有人进门时稍动门帘,那枕头就会正好落到头上。大师先让大儿子进来,大儿子在走近房门时,就已经发现了枕头,于是他将枕头取下,进门后又放回原处;二儿子进门碰动了门帘,但他看到枕头落下时便用手抓住,又放回了原处;最后,三儿子急匆匆地进门,那枕头直奔他的脖颈而来,就在枕头砸到脖颈时,他挥剑将其斩为两截。测试完毕,大师进行了讲评。他对大儿子说:“你已完全掌握了剑道。”对二儿子说:“你还要苦练才行。…  相似文献   

16.
笑脸     
1杜妈妈的“兵儿子”94岁高龄且双目几近失明的烈属杜菊兰老妈妈有400多个“兵儿子”,这在第二炮兵某部驻地不算是一件新鲜事。20年来,一茬又一茬“兵儿子”用真情、孝心与杜老妈妈传递着感人至深的“母子情”。今天,“兵儿子”又来看望杜妈妈了,看老人家笑得多开心。(满博摄)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安县桑枣镇抗震救灾一线流传着一对上阵父子兵的动人故事,父子俩都是四川高县民兵应急独立连的民兵。父亲名梁义明,儿子叫梁栋,高县庆符镇人。今年6月,当高考结束回家的儿子梁栋得知高县将组织人员到灾区时,立即到高县庆符镇武装部报了名,强烈要求赴灾区救灾。其父梁义明听说后,毅然放弃经营货运三轮车,在儿子的陪同下也到镇武装部报名参加救灾。  相似文献   

18.
童言无忌     
星期天,在儿子的纠缠下,去吉林江南公园游玩,去的时候打车,花了15元钱。在动物园观赏完毕,在野外吃过饭,看着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心满意足地准备打道回府。  相似文献   

19.
倪玉 《政工学刊》2004,(2):64-64
别看儿子还不到9周岁,可他却是我最难得的一位好老师。儿子5岁时,幼儿园的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自己的爸爸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我儿子的态度十分坚决,他很认真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打人的爸爸。爸爸打我们,是因为我们犯了错误,只要我们不犯错误爸爸是不会打我们的。要用打不  相似文献   

20.
一凡 《政工学刊》2003,(8):62-62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若自己给儿子带来幸福,反而会害了他。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何白手起家的故事,目的是希望儿子也能发奋图强,靠自己的努力走天下。儿子听了很感动,就决定独自一人去寻找宝物。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最后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树木,这种树能散发一种浓郁的香气,放在水里不像别的树一样浮在水面而是沉到水底。他心想:这一定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为此他深感苦恼。一开始他还能坚守自己的判断,但日子如水,时间最终让他改变了自己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