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丹麦王国由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和洛兰岛、菲兰岛、西兰岛、波恩荷尔姆岛以及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之间的400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约43000多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7400千米。丹麦横跨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之间,是波罗的海周边国家从海上进入北海再进大西洋的必经之路,每年约有125000多艘船只要通过丹麦海峡,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并以北海与大西洋相连。德国海军发展较早,从诞生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可说是世界上一支拥有悠久历史的海上武装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以“第三帝国”自谓的统一德国被分割为相互敌对的东西两部分,海军建设在“阻遏对方进攻”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海上战略以抵御对方威胁为重点。冷战时期,西部的联邦德国在美、英、法等北约国家的帮助下,海军发展较快,且现代化程度明显高于东部的民主德国。由于东西方两大阵营间激烈的军备竞  相似文献   

3.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由于地理原因,德国领海被分为东西两部分,海岸线全长1333千米。海上贸易在德国的对外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德国政府一直把海军看作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德国海军经历了兴盛与衰败的过程。二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实际上没有了自己的海军,1955年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在盟国的帮助下才开始复兴海军。随着造船工业能力的增强,德国开始自己建造舰艇,这些舰艇为保卫本国安全和根据北约战略需求而在波罗的海和大西洋执行各种战斗任务。在此后  相似文献   

5.
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由日德兰半岛大部和400多个岛屿组成,国土面积虽然不大,只有43080平方千米,但海岸线却相对很长,,有7400千米。丹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扼守波罗的海出口。  相似文献   

6.
丹麦位于欧洲北部,海岸线长达7314公里。西面濒临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扼守连接波罗的海和北海的主要通道厄勒海峡。厄勒海峡的最狭窄处宽仅约4公里,最深处水深20米。历史上丹麦因名家安徒生的童话小说而斐声全球,素有北欧"童话王国"的美誉,给人的印象是丹麦远离战争,似乎是一个不注重海军现代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7.
波罗的海舰队驻地加里宁格勒,系俄四大舰队中历史最悠久的舰队,为俄海军发祥地,现为俄海军第三大舰队,任务辖区涵盖波罗的海和大西洋海区,是扼守俄西部门户的主要海军作战力量。  相似文献   

8.
2007年7月24日-10月18日,由“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圆满完成了出访俄罗斯、英国、西班牙、法国4国的任务。在这次长达86天、22968海里的航程中,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横跨太平洋、印度洋、北大西洋三个大洋,穿越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6个海区,创造了中国海军出访的多项“第一”: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广州”号导弹驱逐舰首次执行编队出访任务;  相似文献   

9.
二次大战中,航空兵在反潜作战中战果辉煌,共击沉潜艇412艘,占击沉总数的37%,是击沉潜艇最多的兵力。特别是在大西洋,盟军航空兵对纳粹德国的反潜作战更是激烈,其胜利对整个大西洋保破交(交通)作战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当然,现代潜艇由于应用了核动力、精确制导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其性能和武器威力比二战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然而研究前人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视海洋形势十分严峻而航空反潜能力又比较薄弱这样的现实,提高对航空反潜作用的认识以及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大西洋航空兵反潜作战情况 1939年9月至1945年5月,盟军与德国在大西洋上围绕英国至美洲的海上交通线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的、直接关系到英国生死存亡的海上保破交作战。纳粹德国以潜艇为主要兵力进行破交,而盟军则把主要的海上和空中力量用于保交。 1940年6月前,德国潜艇数量较少,驻泊海区距大西洋战区较远,而且很难突破英吉利海峡水雷防潜区,要进入大西洋东部海域破交就必须经过北海,绕过整个英伦三岛。因此,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东部海域的破交只能由单艇进  相似文献   

10.
研制背景瑞典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海岸线长约2180千米。在冷战时期,对外贸易是瑞典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80%以上的工业品通过海上运输出口到国外,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对瑞典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另外,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苏联在海上抗争不断加剧,处于波罗的海  相似文献   

11.
每月一舰     
德国“不莱梅”级护卫舰70年代初,原西德海军提出建造新舰计划,以替代“弗莱彻”级和“科隆”级舰。当时原西德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是防止前苏联波罗的海舰队从北海入侵,从作战需要看,希望能拥有配备多种武器的战舰,而从条约规定和经费考虑,新型战舰的吨位又不能过大。海军最终于1975年确定了建造一级多用途护卫舰的方案,开始研制“不莱梅”级护卫舰。  相似文献   

12.
由"广州"号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出访欧洲舰艇编队和远航训练编队,在编队指挥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苏支前少将的率领下,前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中国年"活动,在返航途中顺访了英国、西班牙和法国,并与三国海军首次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成功举行了海上联合军演。编队于2007年7月24日从海南三亚启航,499名海军官兵肩负着祖国和人们的重托,一路上战风斗浪。出访舰艇编队横跨了太平洋、印度洋、北大两洋三大洋,穿越了南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等6个海区,航经新加坡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马耳  相似文献   

13.
“俾斯麦”号战列舰是德国最大的战舰,号称“永不沉没”的战舰,二战中它对盟国大西洋运输线是个巨大的威胁,成了盟国的眼中钉,它的沉没是二战中的特大新闻。  相似文献   

14.
张俊 《当代海军》2004,(11):58-59
一部《泰坦尼克号》大片让全球观众仿佛亲临般感受了那场无比悲惨的海难。孰不知半个世纪以来,德国人一直避而不谈那场灾难:1945年苏联红军潜艇击沉了一艘满载德国士兵和难民的德国巡洋舰--“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船上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内的9000多人葬身波罗的海,制造了一起20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海难。恐惧让德国人逃离本土“我们到了德国,城里一片火海,我感到很高兴。德国人是冷血动物,我们要在柏林搭起断头台。恐惧驱赶着德国人向西方逃窜。德国将翻滚着、燃烧着、哀嚎着,垂死挣扎着。复仇的时刻来到了!”这是苏联著名记者伊利亚…  相似文献   

15.
刘琳琨 《当代海军》2004,(12):58-59
据悉,俄罗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10月5日举行的遇难柴油潜艇乘员救援演习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加拿大一艘潜艇在北大西洋着火,已有1人死亡,8人受伤。英国、爱尔兰、美国紧急前往救援加拿大着火潜艇,由于天气不佳,救援工作当时受阻。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留给人们的创伤和造成的悲剧是永远也忘却不了的.在大战结束前夕的1945年1月30日,德国"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客船在波罗的海被苏联潜艇击沉.这次沉船事件造成9331名难民死亡,是世界舰船史上最悲惨的沉船事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1月17日,丹麦皇家海军宣布“阿布沙隆”号指挥支援舰将于2010年初赴亚丁湾、索马里附近海域执行反海盗任务,这将是该舰继2008年9月以来第二次赴该海域执行反海盗任务,再次引起世人对扼北海进入波罗的海要冲的丹麦皇家海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田原  胡红伟 《军事文摘》2023,(21):61-66
<正>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两国同德国围绕保卫海上交通线和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激烈争夺。德国力图通过绞杀英国海上交通线的方法迫使英国屈服,英国则竭力保卫海上生命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战争双方都竭尽全力。战争以英美取胜,德国战败,英美最终赢得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权而告终。  相似文献   

19.
<正>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美同德国围绕保卫海上交通线和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激烈争夺。德国力图通过绞杀英国海上交通线的方法迫使英国屈服,英国则竭力保卫海上生命线。为达成既定的战略目标,战争双方都竭尽全力。战争以英美取胜,德国战败,英美最终赢得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权而告终。  相似文献   

20.
1914年.从北海之滨的比利时奥斯坦德港.到法国的南锡.直至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进攻的德国士兵和防守的英法军队都陷入了由堑壕、碉堡和铁丝网组成的漫长阵线。数百万人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他们彼此憎恨.互相杀戳。机枪的火舌、隆隆的炮火吞噬着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