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装备零讯     
俄首架米-28N武装直升机交付部队近日,首架批量生产的米-28N“夜间猎人”直升机已经完成工厂试验,交俄罗斯武装力量。新直升机是两架试验机中的一架。这两架直升机目前应该进入部队试验阶段,试验过程中将检验无线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在工厂试验过程中进行了若干次试飞,并进行了作战发射。据研制者称,试验肯定了飞机的性能完全符合军方的战术技术要求。米-28直升机是专用火力支援重型直升机。其最大起飞重量11.5吨,最大速度300公里/小时。直升机在头部可旋转底座上装备30毫米自动火炮2A42,在其4个悬挂部件上可载有效负载的最大重量为1.605…  相似文献   

2.
瞄准线稳定精度是直升机载稳瞄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之一,它影响着系统的其他关键性指标如照射精度、跟踪精度、作用距离等。因此提高瞄准线稳定精度是设计和研制机载稳瞄系统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论文分析和研究了影响瞄准线稳定精度的因素,并采用Simulink建立数学模型,对瞄准线稳定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各因素对稳定精度的影响趋势,为机载稳瞄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直升机反潜的实际过程,以使用吊放声纳搜潜为例,建立了直升机反潜搜索时的机动航路解算模型;在解决三维实体动态加载、直升机旋翼表现、坐标变换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Vega Prime的视景仿真软件设计思路。最后以VC为开发平台,编程实现了直升机反潜过程的三维视景显示,仿真效果理想,对开发类似的作战过程视景仿真系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军用直升机的主动防御技术是未来提高军用直升机战场生存力的创新性前沿技术。针对军用直升机特别是运输类、战勤保障类直升机在现代作战环境中缺乏主动防御手段,易受攻击且毁伤代价大的弱点,首先提出军用直升机加装主动防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需求,然后分析国内外现有军用直升机主动防御技术和装备,最后根据作战应用原理详细分析了主动防御系统应该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可为未来军用直升机的主动防御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导弹技术发展的需要,弹载信息采集设备应运而生。然而弹载电子设备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振动环境较为苛刻,为保证其工作的可靠性,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弹载设备进行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基于振动学原理及有限元理论,采用有限元仿真技术对弹载信息采集设备中关键模块进行详细的振动分析;根据振动分析结果对弹载信息采集设备进行总体减振设计,采用增强探测器印刷板厚度为2 mm、背部添加加强筋和箱体底部安装减振器的方式进行减振设计,并对减振后电子设备的振动响应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电源模块各元器件减振效应均高于45%、各光纤连接器减振效率均高于90%。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舰载电子设备布线所导致的电磁兼容问题,以及传统电子设备布线设计效率和布线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在介绍布线设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舰载电子设备布线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没有进行三维布线设计的情况下,布线设计的替代方案——一种简化的布线设计方法。通过舰载电子设备布线设计,给出了解决电子设备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提高了电子设备布线设计效率和布线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40年代美国第一架实用型直升机——R-4投入使用以来,军用直升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结构、材料、动力装置、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等方面不断改进变化,飞行性能、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等一代比一代提高。回顾军用直升机的发展和应用,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多架救援直升机的起飞时序规划问题,以最小化最后一架救援直升机的起飞时间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直升机多起降点的数学规划模型。设计了基于任务优先级的快速启发式算法,提出航线交叉点的处理方案,给出起飞时间求解算法。以云南鲁甸6.8级地震的灾后救援为背景,设计了包含24架直升机和12个起飞点的起飞时序规划案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对航线交叉的影响与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和方法能有效解决多架救援直升机的起飞时序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舰载电子设备电缆布线设计技术及其基本原则。论述了电缆布线设计与电磁兼容的关系,以及电缆布线设计与电缆布线施工一致性的关系。提出了电子设备电缆布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通过电缆布线设计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武装直升机凭借其火力强、隐蔽性好、机动性强、贴地飞行等优点,成为现代战争中对地攻击的主要作战平台.从直升机固有特点出发,对影响直升机武器系统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对直升机武器系统误差进行理论分析并构建误差分析方程.对直升机载激光制导空地导弹导引头能力进行建模,并结合直升机武器系统误差进行仿真计算,验证直升机平台武器系统误差是否满足导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整机结构设计是电子设备设计中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的实现。本文阐述了整机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和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如设计内容,设计原则。结合科研实际,详细讨论了整机结构设计的设计顺序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发展现代军用直升机航空电子系统的必要性,简要论述了直升机航空电子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想,以宝石柱和宝石台两大项目为例介绍了美国在发展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研究中所走过和正在走的道路,并谈到了欧洲各国及南非的发展概况。从几项关键技术入手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有关今后发展中的技术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年仅33岁的熊绍海,在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旋翼传动室从事旋翼研制工作岗位上度过了11个年头,尾桨叶旋翼动力学组的每一项工作,他无一没有涉猎,通过扎实的实践历练和理论钻研,他已然从青涩的设计员成长为旋翼技术领域的骨干。直升机设计系统是充满风险与挑战的,这是一项要求近乎苛刻、极其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旋翼系统是直升机的核心,它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标志着直升机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飞机"黑匣子"理念,充分利用导弹弹上数字总线和接口资源,通过对信号采集与存储、设备回收、数据存贮、电源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弹载"黑匣子"总体方案及主要功能单元设计方法,并进行了抗冲击环境分析。通过弹载"黑匣子"可获取导弹飞行过程关键数据,解决了列装导弹飞行试验中因缺乏遥测数据带来的排故困难,也为导弹飞行试验数据录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卫星/微惯导组合导航是目前弹载导航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深入研究弹载卫星/微惯导组合导航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弹载导航的关键技术以及各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采用适应高过载环境的微惯性元件及电路模块的缓冲保护措施,提高组合导航系统的抗高过载性能;提出卫星辅助MEMS测量信息的姿态角估计技术解决了空中对准问题,采用基于加性四元数的差量卡尔曼滤波技术,实现了卫星定位与微惯导的高精度组合。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解决制导弹药的导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舰船》2012,(11):59
581号远洋护卫舰采用了我国170号驱逐舰的舰体和新型相控阵雷达,满载排水量7500吨,舰上装备有齐全的目标搜索、目标指示、卫星通信等电子设备,搭载有强大的防空、反潜、反舰武器。整舰采用隐身设计,设有一体化桅杆。舰尾设有机库,可搭载2架国产10吨级的多用途直升机及机载武器。  相似文献   

17.
“一体化”一词可以代表未来电子战的主要特征。一体化电子战、一体化电子设备在今天己经不仅仅是技术会议和大会发言中供人鉴赏的时髦词,在美国陆军轻型直升机和空军的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中,它已经被放在首位。由系统一体化产生的效益将改变所有未来先进军用飞行器的概念和设计。本文详述了这种设计思想的优点并展示了它在21世纪电子战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直升机2010年,武警森林部队成立了直升机支队,从而解决了山高路远、兵力投放困难的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神兵天降"。直升机吊桶作业,可将上吨重的水运载至火场上空直接洒向火头,是目前我国扑救森林火灾最有效的手段。猛士卫星综合通信车卫星综合通信车是执行各种紧急任务的综合通信保障,拥有卫星电话直拨、卫星高质量图像传输、卫星数据传输、GPS监控、单兵图像传输、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有线通信、有无线转接、综合通信、海事卫星电话等强大功能,是连接火场一线和指挥中枢的信息中转站。  相似文献   

19.
《当代海军》2008,(3):5-5
近日,《产经新闻》报道,由于失火导致雷达等精密电子设备几乎全毁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白根”号直升机驱逐舰尚有“生还”可能。海上幕僚监部已开始讨论新的变通方法,拟准备将明年计划退役的“榛名”号直升机驱逐舰上的舰载设备,经过必要的改装后配置“白根”号。  相似文献   

20.
《解放军生活》2013,(6):12-13
地图位置:中原任务:护送周总理组建不到半年,这个团便执行了一次特殊的任务。1959年10月11日,他们接到护送周恩来总理到洛阳视察的专机任务,机组人员连夜对直升机进行全面检修维护。次日中午12时,直升机载着周总理和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升空。飞行途中,机组成员聚精会神、密切协同,直升机飞行状态平稳,于13时在洛阳市体育场安全着陆。周总理走下直升机与机组成员亲切握手,并称赞机组完成任务非常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