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     
查理 《国防科技》2004,(9):14-19
一、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顾名思义,分子生物学(Molec鄄ularBiology)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本质和发展的一门新兴生物学科。它以核酸、基因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和新兴边缘学科。1938年,在美国洛氏基金会工作的数学家W·韦弗在一份支持生物学研究的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名词。英国生物大分子晶体分析学家W·T·阿斯特伯里于1950年,以“分子生物学”为…  相似文献   

2.
宇宙的科学     
杨逢春 《国防科技》1995,16(3):46-68
自从宇宙时代开始以来,在短短的时期内人类不仅向其它行星发射了自动星际站,并踏上月球,而且还对宇宙科学进行了一次革命,这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由于空间科学的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技术成就,对地球这颗行星及其相邻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在用高空火箭和轨道飞行器研究宇宙以前,维持行星上生命存在的地球大气层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对宇宙的研究。因为地球、太阳和行星之间相距甚远,而且到星体  相似文献   

3.
<正>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及对自由基研究技术和方法的突破,使人们对自由基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量的研究证实自由基参与机体生命代谢活动的许多环节,但它的活动更多地与生物机体的一系列病理损害过程有关.自由基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炎症,缺血—再灌流性损伤,衰老,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与自由基密切相关.而本文是将近年来人们对体育运动与自由基关系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在莫言小说中,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不给人类提供挣脱的机会,生命与生存成为不能承受之重;这就是莫言所要表达的历史的悲剧性本质。《丰乳肥臀》集中表现了人的生命和生存愿望与残酷的历史环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生死疲劳》侧重表现人的本质追求与荒诞的历史进程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实质应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中规范.人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是物质创造活动和精神创造活动的辩证统一,是个体生命活动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辩证统一,是主体活动和客体活动的辩证统一,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军事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战争这一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历来被众多学科从不同角度当作研究的对象。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互相促进,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近几年来政治学对政治概念的深入研究,使人们对战争本质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样,军事思想对战争起源和战争本质等的研究,也促进了政治学的研究,加深着对政治概念的理解。我想就政治概念的发展与战争本质的联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一种观念的建构,它包括反映性认识和价值性认识。相应地,创造活动的本质就是改变已有的观念建构,它包括反映性创造和价值性创造。  相似文献   

8.
1、人类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     过去,人类习惯于从单纯的生物与医学角度看待人类自身和研究人体本身。但 疑难病症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有 增无减,人类反复患病,多药不愈。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克隆技术将不仅应用于动植物,甚至可以直接应用于人类自身。生物的全息胚性质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验证。正是由于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更要求人类必须从思想意识、法律、道德上约束自身,达到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步提高。   今天,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已经从单纯的生理治疗结合了一般性的心理治疗。它为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面临着由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高新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一切活动。本文就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挑战和我们如何把握机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质量的信息技术人才,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与社会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个人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 ,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与社会这对基本范畴反映和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把个人与社会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生存、生产活动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最初的陆地、海洋、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空间和外层空间,并且开始适应、研究、认识、利用和开发太空环境,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伟大飞跃。我国的航天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从多方面改变着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从大的范围说,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界,技术的对象是人造物。前者是求知,是认识世界。后者是改造世界。前者如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等,它们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知识结晶,后者便是各种技术知识。当然,科学和技术是有密切联系的,有时候也不...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逻辑的笼罩下,人的生命的总体性遭到剥蚀,生命异化的本质主要体现为劳动异化。正是因为充分认识了人的生命所处的自然界的本质,深刻把握了人的社会性存在方式,提出超越生命异化的解放之路,马克思形成了对生命的本质及其价值的内在理解。马克思对生命及其价值的内在理解首先,马克思从自然与社会的双重视角看待生命的存在方式,将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视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从实践层面理解自然,指出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内在一体性关系,认为“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和利用它.研究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就是探索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以及思想政治建设与外部主要制约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物学     
查理 《国防科技》2004,(10):29-34
五、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分子生物学的准备和酝酿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其中20世纪40年代又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的孕育时期。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两点对生命本质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一是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二是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虽然1868年F.Miescher就发现了核素(nuclein),但是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并未引起重视。19世(接上期)纪末B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无细胞提取液能使糖发酵产生酒精,第一次提出酶(enzyme)的名称,酶是生物…  相似文献   

16.
政治工作环境是政治工作系统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环境制约着政治工作的效能。因而,正确地认识环境,科学地利用环境,是当前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政治工作环境的涵义与作用随着人类生存实践的不断演化和发展,环境显得更为重要。“环境”一词已由生态学的涵义,演化为现代人生存与发展实践的大概念。什么是环境?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所谓环境,即是生物实行它的特别活动时有关系的种种情况的总和”。而“所谓社会环境,即是同伴的一切活动,这种活动与每个当事分子的活动有密切联系。”“一切个人的活动与别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促进人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教育这种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教育本身在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因而关于教育的含义,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学派、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酝酿着新的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专家们预计,在未来30年到50年内,世界科学技术将会继续出现重大创新,很有可能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中形成新的科学前沿,出现新的科学飞跃,为人类社会发展打开新的广阔前景。未来科学技术引发的重大创新,将会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深刻变革,也将会进一步引起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必然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  相似文献   

19.
军事历史和军事历史学简说刘统,郑理军事历史即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就是军事历史学。它着重揭示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发展规律,是历史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维是在数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思维方式,而审计理论则属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但毕竟这两者在性质和特点上存在着本质差别。因此,在借鉴数学思维研究审计理论时,切不可生搬硬套。而应着力把握二者的共同特征,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