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联斌所著《中华武德通史》一书,最近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中华武德文化进行了系统的史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广博而不庞杂。《中华武德通史》知识含量大,把许多和武德相关的人物事件都入书中。比如,“向戌弭兵”的伦...  相似文献   

2.
卫琦 《政工学刊》2014,(11):21-22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战斗力生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和弘扬其优秀内涵,对于培育我军官兵战斗精神、推动强军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一、弘扬"精忠报国、捍族卫民"的武德传统,培育官兵听党指挥、报效国家的忠诚品格忠诚作为武德的基本规范源远流长,《左传》中说"临患不忘国,忠也"。  相似文献   

3.
武德人格--武德文化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军事历史研究》2003,1(3):144-152
本文认为关于武德人格的研究是武德文化的永恒主题.在武德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军人武德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始终是其重要内容.本文疏理和揭示了在武德文化演进过程中三种主要形态即中国古代武德文化、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关于武德人格的地位、作用、标准、构成、培养等方面的主要观点,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德文化起源于部落战争,成熟奠基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推进了武德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秦汉三国时期兵儒合一为主流的武德文化体系初步确立;由唐至明,中华武德文化经历了由衰微———复兴———衰微———复兴的曲折发展道路,民族魂在国危之秋崛起;从后金到满清,从清政府统一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武德文化实现空前统一,革命性转型在反帝斗争中雏现。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统武德文化走过了漫长而复杂的战争与军事活动历程,表现出的是在追求荣誉、满足欲望动机上的“英雄观”和“利益观”、赢取利益手段上的“尚武观”以及称霸世界目标上的“霸道观”.美军武德思想与实践是在嫡传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血脉基因中发展成长的,形成了美国独特的军人武德素养培育理念和方式以及独霸世界的战争伦理思维.  相似文献   

7.
中西传统武德思想根植于各自文化传统的土壤中,生发出特质迥异的武德文化形态。从慎战与颂战、德胜与武胜、王道与霸道之辨中全面剖析中西传统武德思想差异,对于深刻认识现当代中西方武德思想与实践有着追根寻源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传统武德的和谐价值之维体现为"贵仁尚义"的战争观、"安国保民"的战略目标和"先德后武"的战略方法。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也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军事伦理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正是这种民族文化特质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构建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先进武德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对军队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军队建设的必然选择。中华武德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先进武德文化也对和谐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构建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先进武德文化,必须坚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职业性与民族性、传统性与时代性、规范性与自觉性相统一的原则,着力从政治内涵、人民内涵和职业内涵三个方面来构建三位一体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古老而文明的中国,军事文化源远流长。在祟尚道德的国度中,军事文化不可避免地注入“礼义之邦”的文明,放射着灿烂的武德光华。文明的“礼义之邦”,创造了同样古老而文明的武德文化。中华武德文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其形成发展规律和基本内容来看,它既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亦内含着民族文化的一般。但是,在浩瀚的中国史学著作中,关于中华武德史的研究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对华夏文明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军事文明研究的视野。见于此,在解放军出版社和《军事历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
西方文明虽有崇尚战争、赞美胜利的倾向,但这并不影响其传统武德文化放射注重战争正义和军人德性的光芒。西方传统武德文化的“正义必胜”战略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注重自然法和重视精神力量作用”的传统在当代军人武德建设中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必须把塑造高尚武德作为培育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要继承传统的“忠国利民”、“尚武精艺”、“尚勇治气”、“师出以律”、“和军一心”等思想,强化官兵的使命意识、精武意识、迎战意识、法纪意识和团队意识,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3.
由空军政治学院伦理学教授、国防大学博土生导师王联斌撰写的《中华武德通史》,最近由解放军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发行,不仅填补了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空白,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对于中国军事史、中国文化史的崭新贡献而引起学界同仁的广泛关注。一些从事伦理学研究的博硕士生,通过对《中华武德通史》的研读,对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陶明报(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博士生)他认为,《中华武德通史》系统而深刻地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武德文化的独特内涵,开拓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新领域。近…  相似文献   

14.
论军人武德人格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军人武德人格在军人自身发展和军队战斗力增强乃至国家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体现在武德人格的自我调控功能,战斗竞争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民族凝聚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5.
由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王联斌教授等主编的《中国古代武德通论》,系"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军事文化》丛书之一,是一部开拓中国军事文化研究新领域的力作.《中国古代武德通论》按照"武德"内在价值规范的维度,对浩繁的武德史料进行分门别类、融会贯通,梳理出中华武德传统的两大主线是内以"和"为贵、外以"义"为上;厘定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体系是以"忠"为根本、以"仁"为核心的"忠、智、信、仁、勇、严"六大规范等等.这些开拓性研究不仅具有文化累积的学术价值,而且体现出开掘传统武德资源、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武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我军道德培养的宝贵财富。通过传统武德教育,对优秀传统武德进行理性梳理,充分挖掘其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精华,并运用于当代军人的道德培养之中,这对于拓宽我军官兵道德培养的视野,丰富道德培养的内容,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军人武德精神是打赢高技术战争的精神动力。建设“打得赢”的武德精神要继承我国军人武德的优良传统 ;要更新武德观念 ,高扬适应知识军事要求的学习精神 ;要下大力培养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武德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先进武德文化不能离开传统武德文化的土壤凭空生长 ,必须移植传统武德文化的德性灵根。用德性视角审视我国传统武德文化 ,其“德胜”战略思想、以“唯人是保”为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仁战”思想是我国古代灿烂武德文化的精华。在人类进入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对我军道德建设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武德思想源远流长。《词源》上解释说 ,“武德 :武道”。《中华大辞典》上也说 ,“武德者 ,武道之德也。”这就是说 ,武德的本源意义不但包括军队这种特殊群体的用武、从武之德性 ,而且也包括民间的武术组织和练习武术的个人的用武之德性。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技击为内容 ,通过套路、搏斗等形式 ,来达到防身健体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习武必先习德” ,这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句行话。这是因为 ,在农耕文明时代 ,练武之人与普通人的技击差异很大 ,必须使这种人接受一些规范 ,使他们能够谨慎地使用自己所学到的本领。武术界的“武德…  相似文献   

20.
曹操不仅重法治,而且重德治,自身的武德人格建设是其德治方略的重要内容。曹操治军尚和,善用仁德、道义和合军心,爱将恤士,善俘安降;关爱民生,以民为本,把安国利民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举人重德,重视以"仁义礼让"之德教化人生,培养人才,净化社会风尚,树立"官德"楷模;严于律己,不徇私情,教化人伦,以身为先。这是曹操合军心、顺民意、成就大业的重要基础。曹操的武德人格对于今人、后人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