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党建传真     
《兵团建设》2012,(18):46
正兵团召开援疆干部学习田百春事迹交流会近日,兵团召开援疆干部学习田百春事迹交流会,兵团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浩出席会议并讲话。宋浩指出,短短一年时间里,第四批援疆干部中不仅涌现出了田百春、李兆奎等典型  相似文献   

2.
《兵团建设》2012,(13):21
援疆干部、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灵计田百春同志来援疆没有夹杂任何的功利思想,纯粹是出于一种责任、一种使命,是对援疆事业的积极参与。他2005年就是副厅级干部了,当时报名援疆的时候,刚刚结束了驻港任务,组织上并不赞成他的这一决定。但是田百春却坚持自己的决定,他认为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候,他想亲自见证援疆事业的发展,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新疆的热爱。最让我感动的是田百春生病后,面对病魔的那种沉着和达观,处处都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每次去看望田百春时,聊天的内容都是关于兵团的事,工作上的事,很少谈及自己的病情。每次和他谈话的时候我都忘却了他是一个癌症  相似文献   

3.
援疆干部田百春忘我工作、献身事业的先进事迹感动了兵团、感动了新疆、感动了全国。6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作出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大力讴歌援疆干部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6月11日,兵团党委书记、政委车俊作出批示:要继续全力做好田百春同志的疾病救治;要深入学习周永康书记批示及田百春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做好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后续典型的深入挖掘、深度宣传工作。援疆干部、兵团新闻工作者、广大网民无不为田百春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立足本职、勤奋工作的精神感动,纷纷表示要以田百春为工作和学习的榜样。让我们重温田百春的先进事迹,一起聆听大家的心声。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2,(13):21-22
兵团日报社副总编辑张富强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错,我与田百春同志只相处了短短一个星期。而就是这短短几天时间,寥寥数次会面,都给我留下了难忘记忆。在初次与田百春同志的交谈中,我听到频率最高的话语是:谢谢,给报社添麻烦了。后来当他要回北京治疗,临行前报社领导一起给他送行,交谈中,我听到频率最高的话语还是:谢谢,给报社添麻烦了。第二天中午在飞机起飞前,田百春同志打电话给我,一接电话我才明白:他得知自己分管的一个版面交给我签发后,担心我看得费劲,就把版面的意图和设想跟我交流一  相似文献   

5.
姜蒙 《兵团建设》2013,(20):12-13
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经济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都需要人才作保障。浙江省台州市在一师、阿拉尔市落实智力援疆项目71个,提供支持资金4489万元;辽宁省实施干部人才援助"双百"工程,为兵团培训干部人才1800余人次,组织1837名兵团各级干部赴内地培训,21名兵团各级干部到辽宁省挂职锻炼。3年来,十个对口援疆省市按照急需、紧缺的原则,与兵团各受援师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和支教、支医、支农等方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70多位中央援疆干部从首都北京来到遥远的西部,来到兵团。  相似文献   

7.
"三年的援疆路是有限的,但我与兵团结下的友谊将是无限的;作为援疆干部,我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从此两地的亲戚关系将是永久的……"王承先在来到二师三〇团后的第一次见面会上深情地说。2010年4月,王承先满怀对新疆、对兵团的憧憬踏上了援疆之路,来到三〇团担任副团长。为尽快熟悉工作环境、完善思路、明确重点,与承包户一起查看播种质量、和他们一起吃"地头餐"……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苑     
正兵团召开第四批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8月8日,兵团召开第四批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干部人才总结表彰大会,总结3年来兵团援疆干部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表彰援疆干部人才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援疆干部,并对下一步援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援疆工作纳入到整体工作中谋划部署,编制好援疆规划。各受援单位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援疆干部的优势和特点,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任实职、给实权、负实责。(邱海强)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湖北父老乡亲:肩负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我们从荆楚大地来到天山脚下,从长江之滨来到赛里木湖畔,不觉巳近两年。援疆岁月因你们的支持、关爱和理解而精彩!农五师也称红星之旅,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她的前身红二十五军就诞生在湖北。世纪轮回,我们118名湖北援疆干部,踏上了农五师这片热土,感受到兵团人的豪迈热情,领略了他们战天斗地的"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10.
咱们的兵团     
“三年援疆路,一生兵团情。”这是第一批由中央和国家机关选派到兵团工作的援疆干部们的共同心声。3年来,援疆干部热爱兵团、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扎实工作,在兵团各条战绩上发挥了巨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受到兵团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援疆干部来兵团工作。他们的到来,既给兵团工作增添了活力,也使兵团人更好地履行屯垦成边使命增加了信心和勇气。中央选派干部到边疆工作这一举措,必将会在兵团的发展史上写下特殊的篇章。为此,本期“本刊专稿”栏目特编发援疆干部许柏林在兵团第一批援疆干部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和本刊记者撰写的首批援兵团干部业绩综述文章,以此共忆共勉,以此共颂“咱们的兵团”!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兵团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全国第三次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援疆工作。笔者认为,在继续抓好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和产业援疆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教育、人才、干部等文化、智力援疆力度,注意纠正重看得见、见效快的有形项目,轻费工夫、见效慢的智力投资;重建设、配置文化场所、设施,轻人才队伍培养;重引进内地现成的文化品牌和项目,轻挖掘汇聚西域文化、民族文化、军垦文化,创新具有兵团特色多元文化的现  相似文献   

12.
《兵团建设》2013,(3):32
2011年7月,王军作为江苏省检察机关第一批援疆队伍中的一员,来到了四师霍城垦区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一职,开始了他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回忆起刚到这里时的情景,王军感慨地说:"来到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兵团人  相似文献   

13.
曲敏,一位来自东北黑土地的援疆指挥员。他历任哈尔滨市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哈尔滨市呼兰区区长、区委书记。曾荣获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黑龙江省援疆干部副领队兼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哈尔滨市对口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农十师北屯市党委副书记、副师长。  相似文献   

14.
杨波 《兵团建设》2013,(17):10-11
一个个新模式、新举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批批民生项目增进了团结和友谊;一项项产业援疆增强了"造血功能";一批批援疆干部拼搏奉献,受到了兵团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2010年春,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启动,10个对口援疆省市密集进疆,汇聚兵团;中央部委纷纷出台援疆举措,中央企  相似文献   

15.
姜蒙 《兵团建设》2012,(9):42-44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后,600多名来自祖国各地的援疆干部来到兵团,为兵团的经济繁荣、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是根植戈壁荒漠的一棵棵胡杨、一株株红柳。  相似文献   

16.
正2012年12月20日,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塔里木河湿地种子库研究"正式在北京启动。兵团林业科研所接手了这一个项目,这也是兵团林业科研所第一次接手国家项目。启动仪式上,国家林业局援疆干部、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助理段华从石河子市匆匆赶到会议现场,正是有了他的大力推动,兵团林业科研所才拿到了这一项目。从确定走进援疆行列那天起,段华就开始恶补兵团有关知识,进疆时,他还随身带了几大箱关于新疆和兵团的书籍。  相似文献   

17.
离家别友何所畏,孤居一隅更无忧。大漠深处现足迹,戈壁滩上竞风流。——吴振鹏自勉小诗不久前,记者见到了财政部援疆干部、兵团财务局副局长吴振鹏。一谈起兵团,他不像是外地人,倒更像是个兵团人。因为,从吴振鹏来到兵团的那一刻,他的心就紧紧地与兵团连在了一起。昆仑山下的山区牧场,阿尔泰山下的边境连队,都留下了吴振鹏的足迹。他以一颗赤诚之心了解兵团、关心兵团、热爱兵团,赢得了兵团干部职工群众的喜爱和尊敬。来兵团前,财政部领导叮嘱吴振鹏: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我最引以为豪就是别人说我是兵团人。"这是江苏省淮安市在农七师的援疆干部冯维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近两年来,冯维芹积极融入对口援建工作中,始终把自己视为兵团、农七师的一员,足迹遍布北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各个工地,用心、用真情、用实际行动为援疆事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9.
5月14日,在河北省保定市援疆干部李兆豫的家中,笔者见到了他的妻子郝冬梅和女儿李雨瑄。"我们家兆豫在二师已经生活、工作两年多了,已经成了一名兵团人。我利用暑假去了3次二师,现在,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兵团。"郝冬梅说。2011年3月的一天,李兆豫告诉她和女儿,自己不久后就要到二师参加3年的援疆工作。听了丈夫的话,起初她心里十分不愿意:丈夫从来没有和自己分开过,况且女儿刚上初中,十分需要父亲的关爱……思来想去,郝冬梅认为丈夫选择去援疆是他的工作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既然你已经决定要去援疆了,我和孩子都会支持你的。"郝冬梅说",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有我呢。""爸爸,您就放心吧,家里有我照顾妈妈呢。"女儿李雨瑄的话,  相似文献   

20.
8月31日,第二批到兵团的援疆干部的脚步踏上了兵团的土地,国家三大企业全方位支援南疆3个师工作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也陆续进驻.他们接过首批援疆干部手中的接力棒,信心百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