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人,《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人格卑鄙的人,也就是那些品德不良、心术不正的人。“小人”应该是相对于“君子”而言的,“君子”是很讲气量和风度的,所以古人曾忠告世人:“近君子而远小人”。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事实上,要想提防“小人”就要“远小人”;要做到“远小人”,首先就要善于识别“小人”。但识别“小人”又不是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大凡“小人”,一般都善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见风使舵、见缝插针。他们的智商并不低,一般不做让人一眼就看穿的蠢事;并且,“小人”善于做情感游戏,能够相当准确地揣摩对方,…  相似文献   

2.
近读一典故《晏子之御》。说的是齐国国相晏子一天乘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远处偷看,看见她的丈夫为国相驾车,坐在大盖下面,鞭策着四匹马,非常得意。不久丈夫回家后,妻子要离他回娘家。他问这是为什么,妻子说:“晏子个子不足三尺,身居国相,在各诸侯中名声显赫。我今天看到他虽胸怀宽广,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谦虚的样子。而你八尺的汉子,只不过给人家驾车当奴仆却显得得意洋洋,自己感到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从这以后,车夫处处克制自己,也变得谦逊起来。晏子感到奇怪,车夫照实说了。晏子推他当了大夫。看完这个故事,不禁对车夫之妻…  相似文献   

3.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4.
“兵形势家”是班固在《汉书》中对兵学流派的分类。对这一流派的著作,他总共列有十一部,《尉缭子》则是至今唯一存世的一部,其余都已亡佚。因此,今天我们要探索“兵形势家”这一流派的风貌,《尉缭子》便显得弥足珍贵了。 《尉缭子》问世之后,历代学者甚为关注,不过,很少有人从“兵形势家”这一角度加以评介。郎使个别学者提到,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已。如王先谦指出:“今案其书自天官至兵  相似文献   

5.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具有影响的一部兵书,相传为尉缭所作。《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类有《尉缭子》31篇,今存五卷,24篇,万余言。《尉缭子》的作者尉缭,生卒年代和军事实践,史书均无记载。隋志关于“尉缭,梁惠王时人”的说法,较为可信。  相似文献   

6.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兵书。据史学考证,该书为先秦时期的尉缭所著。但先秦时期有两个尉缭,一个是梁惠王时的,另一个是八十多年后秦始皇时期的。至于该书作者是哪一个尉缭,尚在争议中。近几年新论多有“梁王”说,我们是同意此观点的。 《尉缭子》作为一部兵书,其军事伦理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他明知钓饵里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饵香的诱惑,张嘴吞饵,遂成渔夫钓物。之后作者点评说: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的幕僚智囊团聚集了四百多位当时在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他是通过什么办法聚笼如此多的人才?他与幕僚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又是如何?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在给“别人”做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别人事业的成功,还是自己成功,能力和舞台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要素。曾国藩的能力与舞台在哪? 青梅煮酒,实为两虎相斗。倾身结纳,志在英雄援手。曾国藩以其亲身实践告诉人们,待英雄要屈身,处小人要谨慎。人以类聚,事以助成。而强强联手,则更是大事易成。曾国藩如何与英雄结手?蒋介石说:“曾国藩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别的姑且不论,仅此一点,就足以作为我们的老师了。”曾国藩在自己建功立业的同时,常常能够很好地把握他与下属之间的“取予”分寸。他是如何立人、达人的?  相似文献   

9.
乾隆年间,小县令孙嘉注胆大妄为,给乾隆爷奏了一析。他把乾隆皇帝常犯的毛病,概括为“三习”。其一曰“耳习”,即皇帝习惯于臣民的山呼海顿,“喜谈而恶直”。其二曰“目习”,皇帝所看到的,都是对自己的顺从和作态,长此下去,皇帝只喜欢看到人臣的柔顺和连媚。其三曰“。0习”,由于皇帝的一切要求都能照办,久而久之,皇帝骄馒之心自起,只喜欢人臣绝对顺从,不允许哪怕稍微的件还。孙嘉诠断言,这“三习既成”,就会生“一弊”,即“喜小人而民君子也”。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一两百年了。历史事实表明,不只是乾隆皇帝,手中只要有…  相似文献   

10.
在国民党历史上,蒋介石曾有过所谓“五虎将”、“十三太保”。人们或许不知道,国民军领袖冯玉祥手下也有他自己的“五虎将”和“十三太保”。 1922年冯玉祥就任河南督军后,所部第11师扩  相似文献   

11.
他,1米89的大高个,队伍前第—眼看到的就是他。他便是河北某预备役炮兵团—营指挥连连长刘志国。如同自己身高—样,他在生活工作中也处处体现—个“高”字,自我要求高、工作标准高、完成任务质量高。2002年他所在的连队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联合表彰为“预备役部队建设先进基层单位”,被师评为“先进党支部”,他本人也被师评为“预备役部队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蜀汉名相诸葛亮辅助刘备、刘禅父子,三分天下,鼎足其一,其功业称得上是彪炳千秋。诸葛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善于选拔、使用人才,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以德为主。 在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中,他劝谏蜀后主刘禅重用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蒋琬等人,要刘禅“亲之信之”,因为他们都是“忠良死节”之臣,并且针对主公的弱点告诫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  相似文献   

13.
《尉缭子》这部兵书,在北宋就被收入《武经七书》,成为武学的必读之书。清代朱墉在《武经七书汇解》中说,“七子谈兵,人人挟有识见,而引古谈今,学问博洽,首推尉缭。”贯穿《尉缭子》全书的光辉的无神论思想,是对《孙子》以来兵家的朴素唯物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军事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剂图谋中兴的药方  相似文献   

14.
某 连战士黄小青 ,因多次“顶撞”领导 ,被战士们戏称为 :小青黄瓜一根———浑身是刺。黄小青曾因留长发 ,被领导几次批评 ,可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 ,依然不及时理发。这天 ,排长集合全排讲了理发的事 ,并说各班检查理发不合格的由李班长给重新理合格。结果 ,到最后全排人员只差黄小青一人头发不合格。小黄明知自己头发不合要求 ,却卧床说感冒发烧头痛得厉害 ,现在不能理发。指导员得知情况后 ,叫军医一同去看黄小青 ,给他测体温、服药。并对小黄说 :“有病要先治病 ,但病好了 ,必须把头发理合格。”指导员走后 ,小黄觉得测体温…  相似文献   

15.
有些领导总喜欢把“没准备”作为自己发言、讲话前的开场白。乍听起来,似乎很“谦虚”和“诚实”,但仔细想一想,实则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表现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没准备”的真正用意在于标榜自己或为自己找退路。其潜台词就是:如果讲好了,则说明自己素质高、功底深,要不怎么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如此这般呢?讲不好呢?也不是自己水平不高,而是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没时间认真地准备所致。所以,以“没准备”作“挡箭牌”,可谓进退都有路。  相似文献   

16.
话说老实人     
这年头,“老实”一词很难说是褒义或贬义了。说某人“太老实”,无异于说他是个“大笨蛋”;说某人“不老实”,又无异于骂他是个“大坏蛋”。因而既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不老实”,也没有人想让人家说自己“太老实”,那么,实行中庸之道,便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了。实际上,老实总是与“木讷”、“吃亏”、“无能”联系在一起的,在崇尚个性、意气张扬、激烈竞争的今天,老实便是“傻”的一种委婉说法。老实人总是安分守己,从不随便得罪人,即使别人得罪了自己,也不会记恨在心,更不会以牙还牙;对于别人的点滴之恩,总是牢记在心,若有机会,便以涌泉相报…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感染了无数官兵。据说,一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看过《亮剑》后训练热情高涨。但也有一些人更欣赏“李云龙不识字也能打胜仗”的“传奇”,欣慰于自己的“没文化”。李云龙“没文化”是时代造成的缺憾。如果他和赵刚一样有知识有文化,相信他将如虎添翼,打更多胜仗。然而《亮剑》中有一个细节也让人深思——李云龙抗美援朝请战未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中“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 ,想来都不陌生。齐国宰相邹忌长得很美 ,徐公也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一日 ,邹忌问其妻 :“吾与城北徐公孰美 ?”妻子说丈夫美。邹忌不信 ,又问其妾和朋友 ,得到的回答都是他美于徐公。翌日 ,徐公来 ,邹忌仔细端量 ,认为徐公要比自己美。为何明知不如徐公美 ,妻、妾、朋友却要违心说“美” ?一番苦思冥想 ,邹忌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 :妻是“情人眼里出吾” ;妾是“畏吾” ;朋友是“有求于吾”。由“邹忌与徐公比美” ,想到如何对待“群众意见”。显然 ,对邹忌来说 ,妻、妾、朋友 ,三者已可成“众” ,都说…  相似文献   

19.
饶军 《政工学刊》2001,(4):25-25
常 听一些基层干部抱怨战士听不进自己的批评。其实 ,原因并非全在战士身上 ,有时与基层干部的批评方法不当、批评缺乏艺术性也有很大关系。根据我在基层多年带兵的实践和体会 ,认为以下几种批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 )设问诱导法。战士偶有缺点错误 ,基层干部切勿简单训斥。人人都要面子 ,战士也是如此。所以有时明知战士不对 ,也不宜开门见山地批评 ,特别是不宜在大庭广众面前批评。基层干部可用设问诱导的方法。如有一位战士早操迟到了。早操之后 ,我找到这位战士和颜悦色地问 :“是身体不舒服 ?”这位战士摇摇头。“这么说 ,…  相似文献   

20.
穆洪奎 《政工学刊》2001,(10):35-35
随着我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士官制度的改革,部队干部和士官 的年龄结构发 生了较大变化。大批年轻干部走上连队领导岗位,士官的比例增大,部分士官服役期延长, 这对于我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 多数年轻干部面临管理老士官的情况。在一些单位的士官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问题。(一)老士官不服管。认为自己在部队工作时间长、资格老,又 是业务骨干,难免产生“骄气”和“娇气”,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领导的说教不当回事, 甚至根本不把年轻的领导干部放在眼里,明知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