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尚往来”,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是流传几千年的一种社会风尚。《礼记·曲礼上》载:“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人情,讲礼节。亲朋好友、同学同事或战友之间的礼尚往来,为加深理解,增进友谊之必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那还有什么人间情趣呢?  相似文献   

2.
刘福奎 《政工学刊》2002,(12):55-55
礼 者 ,乃表示敬意之谓。朱熹注《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古人不是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取、非礼勿欲之说吗 ?姑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这个规范那个规范 ,这个“礼” ,乃是指抽象的精神而言的。但是 ,现在一提起“礼” ,人们联想到的大凡都是实体的物质。不过 ,礼由精神嬗变为物质 ,并非今日始 ,而是由来已久。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 ,或礼品。古时买官、诉讼、嫁娶、办事 ,礼物越贵重越表明受礼者身份愈高、愈有面子。譬如…  相似文献   

3.
礼者 ,敬意之谓也。朱熹注《论语·为政》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规范 ,这个礼重点之处不应是落实具体的钱和物。然而 ,一提起礼 ,今日人们联想到的必然都是实体的物质。君不见 ,在媒体广告上公开宣传的“送礼有理” ,“收礼有利” ,决然不是精神的东西。礼由精神性的嬗变为物质性的 ,并非自今日始。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或礼品 ,当然 ,今天送礼的“功利目的”更直接了 ,如要办成事 ,没有“礼”的“润滑”也很困难的。更有一些为官者 ,按职论价 ,以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上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蔓延 ,一些战士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 ,给干部送礼的日渐增多。无论何种情况 ,战士给干部送礼大多是出于无奈。要建立纯洁的官兵关系 ,干部在给战士退礼时 ,要讲究方式方法 ,不能太生硬 ,以伤战士自尊 ,要诚恳地对战士进行思想教育 ,做到退礼有理有“礼”。一些战士受人际关系“物化”的影响 ,为达到某种愿望 ,往往在入党考学、立功受奖、战士提干、骨干调配、选改士官、新兵分配、选调学兵、探亲休假和犯了错误以求减轻处罚时 ,用礼物充当“敲门砖” ,开方便之门。干部如果“来者不拒” ,将助长…  相似文献   

5.
所谓军营“小群体”就是指基层官兵由于语言相同、志趣相投、情感互补而自发形成的一种保持经常性相互接触的非正式群体。它有别于正式的班、排、支部等集体,人数多少不等,所在单位也可能不同,对部队建设有利亦有弊。加强军营“小群体”的管理,对于强化部队管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军营“小群体”的类型地域型。这是军营中最常见的一种“小群体”,即“老乡群体”。“亲不亲,故乡人”,说不尽的故乡情,成为老乡之间相互交往的天然粘合剂。志趣型。官兵之间由于共同的兴趣、相同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不仅容易获得对…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素称礼仪之邦。讲礼、守节自然也成了人们道德的规范,行为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对长辈、对领导有了无礼言行,就会被指责为缺乏教养,目无尊长。然而,有时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倒是应该敢于对上“无礼”。中国古代就有一个敢于对皇帝“无礼”而最终得到重用的故事。公元158年,匈奴侵犯中原,汉文帝接到边防告急文书,即命将军周亚夫等三人各率一军分驻细柳、霸上和棘门,成鼎足之势,守卫长安。汉文帝为鼓舞将士斗志,亲率文武大臣巡营慰劳。当他来到细柳,只见军营旌旗猎猎,士兵各持兵器,严阵以待。汉文帝车队来…  相似文献   

7.
艺术源于生活。军营民谣源于解放军生活。新兵连、想家、站岗、演习、打靶、外训、甚至部队驻地的姑娘,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要素,军营民谣里全有了。反之亦然,军营民谣是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战士们把小曾当成“自己人”而不是明星。他唱出了他们心底的歌,他的歌里有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军营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踏进军营,像本文虚拟的“他”一样,当他学唱第一首军营民谣歌曲的时候,或许他没有意识到,但他的解放军生活已经在歌声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8.
李石六 《政工学刊》2001,(10):36-37
即将复退老兵临别军营之际,思想相对活跃,交往 相对频繁,不正常的心态也在少数人中悄然滋生。因压抑而产生补偿心理。紧张严格的军营生活行 将结束,一些老兵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辛苦压抑了好几年,总算熬到了头,可以松口气,好好补偿一 下。行为自由散漫,牢骚怪话多,不服从管理,个别的不假外出,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因失落而产生失衡心理。“军营外面的世界很精 彩,军营内的生活很 无奈。”地方上同龄人出入骑摩托、坐的士;穿名牌、抽名烟;腰别传呼机、手拿移动电话 。讲本事、论能力、测智商,人家不见得超过我,凭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戒“躁” ,自觉敬业。面对物欲喧嚣的世俗人生、五彩斑斓的现代社会 ,有的机关干部耐不住寂寞 ,守不住清贫 ,身在军营心下海 ;有的本事不大 ,素质不高 ,还时时在算“位子”、攀高枝。我们认为 ,要使机关干部稳住心 ,收住神 ,首先要戒“躁” ,做到自觉敬业奉献。①要在抓好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等教育的基础上 ,深化我军根本职能教育 ,明确根本宗旨 ,树立起扎根军营干事业的理想 ;讲机关工作的地位作用 ,树立起干机关工作光荣的信念 ;讲军事斗争准备的紧迫性、严峻性 ,树立起围绕“打赢”目标爱军习武的追求。②要正确运用物质利…  相似文献   

10.
读者肯定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看到或听到一些这样的事 :不管是大贪官还是小贪官在被送上法庭接受人民审判之前 ,绝大部分是从“行贿者”送的“礼”开始的。从收一件礼品开始 ,然后胆子越来越大 ,私欲不断膨胀 ,直至经不起金钱、权力和美色的诱惑 ,理想逐渐变成了“礼”想 ,进而滑向犯罪的深渊 ,最终把人民赋予的为人民谋福祉的权力变为满足个人私欲的“摇钱树”。当受到法律的严惩时 ,才悔恨交加 ,泪流满面 ,悔自己当初不该收那个“礼”。这看来 ,好像是那“礼”在作祟。但是那些贪官是不是在开始收“礼”时 ,能从“礼”中悟出“理”来…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李红军 《国防》2014,(2):46-46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人武部党委为充分发挥先进军营文化的塑魂育人作用,牢固树立以军营文化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理念,以和谐军营、文化军营、学习型军营为目标,先后协调投入经费30余万元,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主题、体现特色、协调美观、厉行节约”的原则,采取雕塑雕刻、园艺园林、景观建筑、灯箱展示等形式,着力打造“伟人名人、劳模励志、廉政文化、红色文化、军事文化”主题园区,构建了尚武、励志、和谐、安全、廉政五位一体的营区政治文化环境,使官兵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培塑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发自觉献身国防、搞好人武部全面建设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川西平原上有座军营,院内绿树掩映、翠竹相拥、花团锦簇;营区内运动场上活跃着军人篮球队、足球队队员矫健的身影;喜爱读书的官兵静坐在小亭中捧书细读;嘹亮高亢的军歌正从营区飞出。这让笔者在四川预师某团感受到了兵味浓厚的文化氛围。 (一) “岗楼对着酒楼,餐厅对着歌厅,训练场对着游乐场”。四川预师某团去年进驻县城后,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撞击着官兵的心扉。如何使官兵自觉抵制“酒绿灯红”的诱惑,团党委“一班人”决定用必须用先进文化来丰富官兵的精神生活。 为此,他们首先抓好文化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先后投入30多万元,在团机关修建了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建起了以乒乓  相似文献   

13.
“连队细节”在甄别中抽象出了一系列的连队生活符号; 在内容上,一方面对当代军营文化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和总结,另一方面在理性的智慧与感性的激情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平衡与切合; 在风格上,既不过分标新立异也不抱守“传统”, 既不随波逐流也不闭门造车。  相似文献   

14.
帮促先帮“志”。后进连队的官兵普遍既存在着期盼争先夺优,又存在着争先无门、夺优无望的矛盾心理,有的还发展成惟条件论,乃至“等、靠、要”的乞怜心理。因此,帮促首先要帮其“立志”,要多鼓励、少指责,不往火上乱浇油,不往冰上泼冷水,尤其是不能以偏概全、讽刺...  相似文献   

15.
走进77328部队军营,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连队,就会被浓浓的学习风气所吸引,为军营的变化而欣喜。创建学习型军营,争当知识型军人,已成为这个部队官兵自觉行动。部队建设年年上新台阶,年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团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耻感文化可以追根溯源到儒家思想。大致而言,儒家之“耻”有三层意思:一是德治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它能使民众知耻。孔子希望建立以仁为实质内容、以礼为制约形式的德治社会,所以耻和儒家理想的政治社会相联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就是说,若仅以刑罚治民,民虽能免于犯罪但却不知犯罪行为是羞耻的;若以德治教民,民便有羞耻之心,从而自觉地有所不为,自觉地避免犯罪。道德有其底线原则,这种原则的最终实现,是由耻辱感来完成的。二是孔子认为应以“不信”为耻。孔子认为人应该言而有信,不能信口…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社会上一些人对军营不屑一顾,一些青年学生也似乎别离了一度极为向往的“绿色军校”梦。然而,今年在河南省新乡市的莘莘学子之中,却出现了“报考军校热”。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对其原因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近年来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激发了中学生向往军人职业的热情;严格的军营管理和充实的军营生活,利于锻造高质量人才;有利于学生将来选择职业和可以免除地方大学高额学习费用等因素。读后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别有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触 角也穿越了军营的围墙,伸入到了官兵的 戎马生涯中,网络对官兵思想的影响和冲 击已经十分现实。最近,我们对部分单位 官兵“上网”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 调查、组织座谈、个别谈心、实地暗访等 方式.对当前官兵“上网”现象进行了研 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军营“门面”装点忧思吴晓干编者按:装点营门,看起来是小事,实则是美化军营环境的重要部分。它反映出部队的精神状态和审美观念。作为军人,天天都要进出营门,对营门的装点或司空见惯。可本文作者却独具慧眼,看出了在“军营门面装点”上也有文章,便发出了一番议论,...  相似文献   

20.
林臻 《国防》2016,(4):86-86
作为一部以军旅生活为背景的韩国电视剧,《太阳的后裔》通过浪漫的爱情故事和“养眼”的主角俘获了众多“粉丝”,其军营热血男儿的忠诚与奉献也在广大中国观众中引发热议。《太》剧之火爆,绝不仅仅是又一波“韩流”卷土重来,其军事文化软实力的成功输出亦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