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是由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1947年12月6日,察哈尔军区领率机关及直属部队和冀中军区独立第7、第8旅、北岳军区直属部队,在河北定县合编组成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部队组成的第7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晋察冀军区扩编方案,其中以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及军区所属各军分区的6个独立团组成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归冀中军区建制.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政治委员林铁、副司令员周彪、参谋长李波兼任第7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参谋长,下辖第19、第20、第21旅,全纵共2万余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的前身,为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冀中纵队于1945年9月,由冀中军区第7、第8、第9军分区各3个团,第6和第10军分区各1个团组成。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李志民,下辖第11、第12、第13旅。第11旅旅长杜文达,下辖第31、第32、第33团;第12旅旅长贾士珍,政治委员周彪,下辖第34、第35、第36团;第13旅旅长王道邦,政治委员黄文明,下辖第37、第38、第39团。冀中纵队于1945年9月17日,由冀中河间,天津以西、保定以南地区出发,于10月初到达张家口附近集结。10月18日,纵队首长率第11旅和第13旅参加绥远战役,解放了绥东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一部。同时,第12旅解放了察南之蔚县、广灵和暧泉镇,歼敌3700余人,肃清了察南残敌。 1946年3月,纵队奉命将第11旅旅部及第33团、第13旅的第38团调归冀中军区,同时将教导第2旅第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冀晋兵团、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华北军区第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1944年9月,为了适应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成立了冀晋、冀察、冀中和冀热辽4个二级军区.  相似文献   

5.
《军事历史》2012,(4):77
清风店战役后,华北国民党军战略要点石家庄兵力薄弱,处境孤立。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集中野战军3个纵队和冀中、冀晋军区等地方武装,于1947年11月6日发起石家庄战役。经4天激战,占领飞机场,突破外市沟防线,扫清了外围据点。10日发起总攻。担任主攻任务的第3,第4纵队  相似文献   

6.
君威 《军事史林》2007,(2):34-41
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决死第1纵队、太岳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1旅、太岳军区第8纵队第22旅、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1、第22旅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0师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7.
1939年1月,第120师主力从晋西北挺进冀中平原后,与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第3纵队兼)协同作战,连续挫败日军三次围攻。4月18日,第120师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判断日军可能在任丘、吕公堡、大城等据点日伪军配合下,对河间齐会地区进行"扫荡",遂决心集中所部7个团及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部队围歼进犯日军。  相似文献   

8.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0):39-4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一部和陕北红军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冀南军区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37-4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胶东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君威 《军事史林》2007,(5):35-3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豫军区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君威 《军事史林》2008,(6):13-1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北军区盐阜军分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和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原国民党军第59军合编组成的。 1947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渤海军区以其所属部队组建渤海纵队(当时番号尚未公布,而以渤海军区前方指挥部代称),军区司令员袁也烈兼纵队司令员  相似文献   

15.
君威 《军事史林》2010,(12):18-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8军是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军区部分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和桐柏军区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8军,从1949年2月正式成立,到9月军的番号撤销,仅仅7个月。该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河南、湖北边界的桐柏地区坚持斗争。 1947年7月2日,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决定,以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和3个独立团等部队,编为野战军第10纵队。9月1日,该纵队在河南省安阳地区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  相似文献   

17.
君威 《军事史林》2008,(4):34-4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诞生于抗战初期山东渤海地区(即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3旅、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渤海军区(1944年1月由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合并组成)等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解放军第7师、第11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君威 《军事史林》2007,(6):31-3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军区所辖之豫皖苏军区部队和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第20旅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冀南军区部队组成的第1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8年2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命令,以冀南军区所属部队为基础,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4纵队,司令员韦杰,政治委员甘渭汉(7月到职),副司令员石志本,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甘思和(7月到职),参谋长高厚良,下辖第41、第42旅,全纵1.3万余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的前身可追溯到"三湾改编"后组建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特务连,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冀晋军区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的冀晋纵队、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