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对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有一系列论述。一是爱国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 ,使我军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更加鲜明 ;二是论述了爱国与爱党相统一的原则 ,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定为我军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是充分肯定了爱国主义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确定了抓好以爱国奉献为重要内容的“四个教育”的思想 ,四是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要求 ,使爱国主义教育迈开了开放式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的构建卢士才王宪璋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爱国主义,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思想觉悟,也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爱...  相似文献   

3.
外军十分重视部队的精神教育 ,把精神教育作为凝聚军心、加强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用以统一官兵思想、加强军队政治控制、增强部队战斗力和保证各种任务完成。一、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激励官兵“为国献身”爱国主义教育是外军精神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目的是让官兵产生一种“亲密忠诚、自豪和满足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转化为道德上的责任 ,促使官兵去为共同利益 ,为国家和个人去行动和作出牺牲”。外军普遍认为 ,理想的军队应该是“事业型”的军队 ,即军队的主体成员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 ,当兵从戎是为了其共同的“事业”和“理想…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故城县霍庄村的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42年4月29日冀南党政军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突围战中死难的烈士们修建的,是河北省第一批命名的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一文中说:“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5月下旬在广西蒙山县隆重召开的“太平天国国际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的会议。蒙山县人民为了这次会议作了近2年的精心组织和准备,太平军的英雄业绩在蒙山县家喻户晓,会议代表所到之处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数万蒙山人民与会议代表举行的联欢活动,更是将会议推向了高潮。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主义”,本质上是指观点、思想和理论.1840年到1949年,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危机最为深重,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最为昂扬的时代.期间,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接受了时代的挑战和历史的检验,在忧患、抗战和求索中发扬光大,进入了新的更高的精神境界.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国魂”和“民魂”.所以中国近代史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独具优势,更应发挥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纪喻 《国防》1994,(11)
在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发表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既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本刊从本期起开辟“爱国主义教育讲座”栏目,供大家学习参考。本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开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把国防教育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是由国防教育的社会性和长期性决定的。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应当“成为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社会性的教育活动。”江泽民同志的论断,深刻揭示了国防教育的本质。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永恒主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防教育,升华爱国主义,是我国思想教育总体系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防教育的社会意义和本质 江泽民同志在《国防教育应纳入思想教育总体系》一文中,对国防教育的社会意义、性质、方针和对象都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图书馆被中国侨联定名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前,第三届世界云南同乡会在和顺图。书馆举行“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0.
燕鸿 《云南国防》2001,(3):30-30
近日,经云南省委批准,我国著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刘平楷烈士、“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和“优秀专职武装干部孔凡松”的家乡云南省昭通地区又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下,集环保、畜水、防洪、灌溉、发电、饮水、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大型工程——“滇字一号工程”——渔洞水库工程也位列其中。目前,该地区已形成了以威信“扎西会议会址”、彝良“罗炳辉纪念馆”、昭通市罗炳辉广场等为主体的覆盖全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格局,为开展爱国主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抢险救灾     
《云南国防》2001,(5):53-53
龙陵县投资2000万元修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松山战役遗址是滇西抗战主战场,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委、政府决定把修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十五”规划,拟定可行性报告,经省委、政府考察论证后,被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投资砌万元。在地区水利电力勘探设计院的帮助下,遗址地形测绘任务已圆满完成。预计“十五”期间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2.
38021部队担负着南沙守备任务,部队长年驻守在远离大陆的孤礁上.党委根据这一特点,坚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强化官兵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官兵为祖国的利益甘愿吃苦,乐于奉献,圆满完成守卫南沙的光荣使命.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知礁爱礁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官兵强烈的职业使命意识第一,结合官兵思想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化.教育中针对不少官兵对爱国主义是军人的重要道德规范缺乏认识的实际,在讲好专题课的同时,还组织播放《伟大的军队,光荣的战士》系列录相片和《林则徐》、《英雄儿女》等爱国主义影片,激发官兵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艰苦创业的进取精神,增强守礁卫国的历史责任感.第二,引导官兵知礁爱礁,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化.教育时,始终注意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富有南沙特色的知礁爱礁教育相结合,组织开展“熟悉海洋国土”、“祖国在我心中”、“我与主权碑’等活动.通过这些现实的教育,使大家明确南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沙的历史,浓缩着中华民族的荣辱,从中体会到守卫南沙岛礁的  相似文献   

13.
铜川军分区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参观、瞻仰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耀县烈士陵园等,接  相似文献   

14.
李晓军 《兵团建设》2006,(11):24-24
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建立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兵  相似文献   

15.
百团大战纪念碑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南的狮垴山顶。半个多世纪前,这里曾是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的主战场之一。狮垴山争夺战,我抗日军民血战七昼夜,歼敌近千名,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了缅怀先烈,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阳泉市报请山西省委批准,于1987年6月建成了“百团大战纪念碑”。1996年,百团大战纪念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选定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6.
毕绪增  李琳 《国防》2001,(10):50-50
2001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临江市的“四保临江”烈士陵园是此次被公布的示范基地之一。临江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第四纵队、辽南独立一师、辽宁独立二师、安(丹)东独立三师以及辽南、辽宁、安东等三个省军区部队和南满地区广大军民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指挥下,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延续下来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古往今来各国军队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学习和研究外军政治工作,不难发现,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都很善于打“爱国主义”这张牌,注重用“爱国心”、“民族魂”、“国家主义”、“民族精神”激发官兵的民族自尊心和为之献身的责任感.从教育的特点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毕绪增  李琳 《国防》2001,(10):50
2001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临江市的"四保临江"烈士陵园是此次被公布的示范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图片报道     
近年来,贵州省军区注重对干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图为省军区副司令员陆林治少将(前排右四)带领省军区“新条令集训队”的干部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息烽集中营旧址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农村国防教育路在何方?我认为要适应农村特点,实施“五五工程”。在教育内容上,搞好五个结合。一是同农村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相结合。二是同农村“三五”普法相结合。三是同征兵工作相结合。四是同民兵工作相结合。五是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