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的人民国防思想是杨杰国防战略思想的核心,其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具有历史进步性。本文通过系统阐述杨杰人民国防思想的主要内容,力图客观评析杨杰人民国防思想的重要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
寇铁 《国防》2006,(7):32-34
国防动员是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措施。新时期,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我军的新任务、新使命,维护好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安全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必须积极探索国防动员建设的有效对策,加速国防动员的创新发展。当前,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胡锦涛主席指出:“人民战争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军团结战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全面而深刻地领会胡主席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指导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江泽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这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战略是决定全局的策略。战略问题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个  相似文献   

4.
盖龙云 《国防》2014,(2):47-48
正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党指导国家建设、国防建设、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战略方针的精髓要义,就是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正确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统筹国防资源与社会资源,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协调运行、科学发展。重点是建立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  相似文献   

5.
坚持科学引领,深化思想认识,正确把握国防动员建设方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认真贯彻胡主席 “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通盘考虑,统筹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工作的决定》、《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要则》、《实施〈人民防空法〉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性、指导性文件,推动国防动员建设步入正规化轨道.  相似文献   

6.
王唯众 《国防》2006,(5):46-48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工程,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战略任务。在落实“十一五”规划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国防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把握国防教育工作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国防教育工作的定位,进一步增强抓好新时期国防教…  相似文献   

7.
辨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国防后备力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我党我军建设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明确强调要“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是党对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加快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对发展国防经济十分重视,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国防经济思想,提出了国防经济发展的新的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一是确立了“大国防观”的战略思想;二是提出了“科研先行”的战略措施;三是坚持了“国富才能兵强”的战略道路;四是制定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9.
杨杰(1889—1949)字耿光,云南大理人。他是民国时期继蒋百里之后,以国防理论研究获得重大成就而闻名于世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 “九一八”事变后,杨杰目睹日军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加紧国防方面的理论研究,发表《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等重要著作,力图变革国防现状,以拯救民族的危亡。杨杰的国防思想,在继承中外国防理论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使现代国防思想更加系统完善。其基本思想是强调积极地独立自主地建设适应总体作战的现代国防。  相似文献   

10.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保卫国家和建设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建设是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个崭新课题,有其独特的发展和建设规律。几年的工作实践,我感到,要真正把预备役部队建实建强,建出战斗力,必须牢牢把握四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