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叫金钱拜物教?中国古代西晋南阳的鲁褒曹在《钱神论》一书中写道:“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责贱,皆在乎钱。”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一剧道白中写道:“金子,……可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在金钱拜物教信徒看来,金钱可以买到人们认为不能买到的东西:权力、荣誉、良心、信仰、学问、品德、爱情……。这种对金钱的崇拜被称作为金钱拜物  相似文献   

2.
和谐思维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的合理因素,具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属性,是辩证思维的当代形态。和谐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和具有增值功能的价值思维,具备现代系统思维的全局性、战略性、开放性。应当充分发挥其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给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了空前厂泛而深刻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突破了原有的思维定势,产生了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这几年,大市场观、大经济观、大工业观、大农业观、大科技观、大教育观已被广大公民所接受,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大国防观,我们却研究宣传不够。本文对为什么要确立当代公民的大国防观,什么是当代公民的大国防观和怎样确立当代公民的大国防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当前公民的国防观念相对于市场观念的“滞后”现象,已经影响到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大国防观的确立,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历程中,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稳步、有序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既定目标。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整体推进、科学发展过程中,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政治以何种形态出现、发挥何种作  相似文献   

5.
姜辉 《兵团建设》2006,(7):29-29
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同志  相似文献   

6.
雷明 《中国军转民》2024,(5):145-147
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了人类文明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从大历史观的长程视角、全球视野与全局观念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在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孕育并以中华文明为底蕴;以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为本质,在对传统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中实现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跃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文明发展大趋势来回应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就是当代社会的现代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群的开发和利用,使信息产业逐步成为主导型产业,信息经济逐步成为基础型经济,信息网络逐步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纽带,由此形成了信息社会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军队信息化已逐步成为军队现代化的时代标志,反映了信息社会军队建设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武器装备、数字化战场和信息化作战样式,形成了信息化战争形态。信息化作为军队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辩证理解百年变局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作出的科学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有历史的依据,同时建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上,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愈发扮演着建设性的作用。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重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具有人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凭空诞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中国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在探索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诞生的。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七一”讲话 ,论述了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 ;分析当代中国社会阶段阶层问题的目的 ,应当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因而有必要和可能吸收他们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队伍中来 ,这对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本文从国家治理理念的转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三个方面,阐释了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社会,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危害较大的社会思潮,积极研究、正确对待这些社会思潮,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标准确立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哲学或认识论领域,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标准的确立,是引导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诞生的逻辑起点:认识路线、思想路线的端正,为我们党深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新时期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实践标准的确立,标志着当代中国人从先验理性到实践理性的伟大转变,是人的进步的一个伟大环节。人的进步程度,在于…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推动当代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团结奋斗的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民兵和青年中纹身现象屡见不鲜。仅去年兵役普查时,我市一个区就有78名应征青年纹身,是前年发现纹身的三倍。此风且有蔓延增长之势。纹身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丑林现象。一种是点牡会势力拉带结伙,称曲于世,另一种是哥们义气,硅头、拜把于,结为里友之好。近些年来,个别青年出现了一种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在全世界共同胜利的社会主义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著名理论 ,并且通过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从这以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的。虽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起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包含着力图超越民族国家的意蕴 ,但事实证明 ,那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当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和不均衡发展 ,提供的不是全球范围内而恰恰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社会主义的支撑 ,所以 ,当代社会展现的必然是具有不同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在民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时期,能否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排除各种错误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直接关系到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坚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事实上形成了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诠释,形成了早期形态的科学发展观,其精神实质就是试图通过革命或类革命的方式来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以促进和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在邓小平同志引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建设社会主义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是邓小平同志伟大的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文摘     
《兵团建设》2007,(5):49-49
知识窗物权法有关名词解释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