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3日,伊拉克中部城市费卢杰和拉马迪两地遭受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人,这是多年来伊拉克遭受的最严重暴力袭击事件;4日,“基地”组织攻占距离伊拉克首都不足100千米的军事重镇费卢杰,并公开宣布建立“伊斯兰酋长国”;5日,此事引发了西方媒体一片质疑和惊呼。自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当地时间2月1日,加拿大《比林斯公报》摄影记者拉瑞·迈耶拍摄的一副疑似失控的高空气球正横穿北美大陆的照片公诸于世。随后,因中国外交部宣布这是1艘因“不可抗拒”因素而误入北美的民用气象飞艇,遂在美国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美国朝野两党为此吵得不可开交。防空有责的美国空军初时宣布“因中国气球不具威胁,故不准备予以击落”,后因顶不住政治与舆论压力,在众目睽睽下于当地时间2月4日,硬着头皮出动F-22战斗机和AIM-9X“响尾蛇”导弹这样的现役“最强组合”公然击落他国民用航空器。  相似文献   

3.
赵利 《环球军事》2009,(10):1-1
5月2日,澳大利亚正式公布其新版国防白皮书,称将在未来20年投入700亿美元加强澳大利亚国防力量,不过这份白皮书却“不合时宜”地将“中国威胁”作为其强化军力的借口,称是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引发了邻居们的‘担忧”。无独有偶。上个月,所谓“中国黑客”的力量又被西方“神化”。据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21日报道,美国造价高昂的战斗机系统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项目被怀疑遭到黑客入侵。  相似文献   

4.
江雪 《国防科技》2003,(6):86-89
2003年4月1日,美国“海豹”特种部队成功地营救了在伊拉克被俘的19岁女兵杰西卡·林奇,美军用夜视镜头拍下的画面被美国各大电视台竞相转播。林奇被成功营救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美各地,并成了纽约股市的一个利好消息,引发纽约道—琼斯指数上涨2.7%。从越南战争至今,  相似文献   

5.
航天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9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途中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哥伦比亚”号是美国5架航天飞机中正式飞行的第一架,一共升空28次。“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使航天安全问题再次成为航天界、甚至世界各国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对于事故原因说法不一、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美国司法部2002年6月10日宣布,一名企图引爆“脏弹”的美国籍男子于近日被捕。这一涉嫌参与“脏弹”事件的嫌疑人名叫阿卜杜拉·穆贾希尔,又名若热·帕迪拉,5月8日从巴基斯坦飞抵芝加哥国际机场时被捕,据说此人与“基地”组织有关。6月11日,美国总统布什称,美国正在全力缉拿与这起企图用“脏弹”袭击美国的未遂阴谋有关的任何“潜在杀手”,并说,全方位的追捕行动正在继续,一定要将追查进行到底。何谓“脏弹”?美国为何如此紧张?  相似文献   

7.
豫夫 《环球军事》2010,(3):52-53
台湾“中央社”1月7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当地时间6日深夜宣布,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并允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出售“爱国者”导弹给台湾。台军高层宣称,“爱国者”导弹系统是同级武器中最精良的导弹之一,将使台湾拦截大陆来袭导弹的能力大大增强,但美国此次公布的军售案,是旧案的新发展,而不是新的军售案。由于中国政府对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表示坚决反对,台湾内部也对军购存在不同声音,故此次购买“爱国者”之举在岛内引发了相当的争议。  相似文献   

8.
丁建兵 《环球军事》2008,(12):16-17
最近,美国又抛出了建立以美.韩,日三国为核心的,有“东亚北约”之称的“东亚联合安全实体”构想,并伺机向亚洲其他国家辐射,以保住其在亚太的影响力。但韩日在防务合作上从来互不买账,美日防务合作近来也龃龉不断,加上韩国近来因牛肉问题而引发的反美风潮,预示着“美韩日防务同盟”恐难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9.
叙利亚冲突爆发已1年有余,近一段时间,叙利亚危机持续发酵,政府与反对派博弈加剧,国际社会围绕叙利亚问题不断发力,100多个西方以及阿拉伯国家参与的“叙利亚之友”第三次会议7月6日在法国巴黎如期召开;叙利亚近期举行了针对性较强的实弹军事演习,北约军舰持续靠近叙海域,双方“剑拔弩张”引发国际社会一阵恐慌;安南7月7日公开表示,联合国调停叙利亚停火的努力“已告失败”。叙利亚危机的未来走向引发世人关注,各方猜测纷纷。笔者围绕针对叙利亚召开的3次“叙利亚之友”会议,来寻求叙利亚未来的答案。(“叙利亚之友”是由法国倡导,美国、欧盟、阿盟等集团和国家参与的,旨在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外长会议,目前已召开3次,俄罗斯、中国、叙利亚3次都没有参加。)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美国新任总统布什自1月20日上任至今的近2个月里,在“美国国家安全”方面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美国新政府一经宣布这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行径,立即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俄罗斯更是反应激烈。普京总统和国防部长等军界要员纷纷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谴责美国这一“将破坏世界安全稳定结构、引发新的太空军备竞赛”的举动,并声称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22日,即将于8月份进驻日本横须贺港的美国海军“华盛顿”号航母(CVN-73)在从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域向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基地航行途中,突然发生火灾,经过全舰官兵的奋力扑救,终于在2个小时后将大火扑灭,避免了一起可能引发的核安全事故。这次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背景和时机发生火灾,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7年9月11日.俄罗斯成功试爆了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常规炸弹,代号“炸弹之父”。俄罗斯公共电视台第一频道实况转播了炸弹试爆的全过程.引发了全球尤其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俄罗斯试爆高威力巨型炸弹恰逢“9.11”这样一个敏感日子.无疑触动了美国紧绷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军火市场的特点刘育章西方国家称“军事工业是国家主权工业”。现在各国都在探讨如何使本国的军事工业走出困境。而军火出口则是下条重要的途径。美国称“军火贸易是美国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俄罗斯提出,要从思想意识争夺转为军火市场的竞争;英国军品出口...  相似文献   

14.
付征南 《环球军事》2011,(23):11-13
自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与两场战争的相互作用下,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美国的相对衰落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转型的主要特征,其所引发的“权力变更”效应持续发酵,导致亚太地区安全格局正经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同时,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巨大的“涟漪”效应,推动俄、印、日、韩、澳和东盟等域内国家纷纷调整安全战略。然而,各国此轮安全战略调整呈现出一系列自相矛盾和极为反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公元2001年9月11日晚上(北京时间),世界上所有的新闻媒体几乎都在播放一条同样的消息: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美国遭受了第二次“珍珠港事件”,伤亡惨重。这次“珍珠港事件”(亦称“9·11事件)与二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相同的是,袭击的都是美国拥有主权的本土目标,使美国都遭受了重大的损  相似文献   

16.
克林顿自1993年上台执政以来,先后六次大动干戈地使用了多达500枚的“战斧”巡航导弹。1993年1月7日,美国以伊拉克在其南部地区部署导弹为由,向巴格达以南21千米处的一个核设施发射了4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6月27日,美国以伊拉克试图杀害前总统布什为由,向巴格达市内的情报局总部发射了24枚“战斧”巡航导弹;1995年9月10日,美国以迫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海军》2006,(4):32-35
美国核动力航母“林肯”号首赴韩国参加军演;美日就归还那霸军港等设施达成共识;通用动力公司开始建造笛二艘濒海作战舰;美日“利刃2006”演习结束;南非海军“梅科”A-200护卫舰首服役。  相似文献   

18.
金戈 《环球军事》2008,(16):22-23
作为当代军事领域中的—对老冤家,美国和俄罗斯最近一段时期闹得可真是不亦乐乎。这并不是因为哪个美国姑娘与俄罗斯帅哥的恋情引发了争风吃醋的“特洛伊”之战,而是因为美国起劲地拆俄罗斯的“篱笆”,并激起俄罗斯进军美国后院寻找平衡的“灵感”。而这种灵感,又反过来刺激了美国,结果自然是双方你来我往,争锋不断。  相似文献   

19.
1996年4月,美日首脑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10月美韩举行代号为“雏鹰”的军事联合演习,11月美日又在朝鲜东部和日本周围海域举行代号为“利剑”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还加紧对蒙古进行渗透;继续突出美国作为东南亚地区保护人的作用;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与印度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等等,都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特别是3月间,美国派遣“独立号”、“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开赴台湾海峡,公然对中国炫耀武力,实行军事恫吓,形成了50年代以来台湾海峡地区最大的军事集结和中美军事对抗。面对  相似文献   

20.
近日,美国“棱镜”监控项目,引起舆论哗然。而此事的爆料者原美国中情局分析师爱德华·斯诺登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物。“棱镜门”事件再一次将美国的核心机密泄漏于世,引起国际社会对美国的“国际警察”行为的不满。然而,向媒体泄密并非斯诺登的专利。冷战结束前后,美国出现多次泄密事件,并引发轩然大波,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美国社会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