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预言的社会形态变化大致可分为这么几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还预言“共产主义革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了胜利。”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讲,有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带来了人类社会现代制度文明的共享 ,但具有对立性的“两制”将长期存在。全球化又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介促成“两制”新质的相互合作 ,共生共存。资本主义强国主导的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社会主义应融入全球化的潮流 ,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回应全球化的挑战 ,为最终实现全球社会主义和全球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能动作用”.作为研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发展及其作用的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能动作用。”作为研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形成、发展及其作用的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促进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五个必由之路”是总书记于2022年两会期间提出的重大论断,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新时代党团结引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指明了科学路径,闪耀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回顾百年党史,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深入探究“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科学机理、历史根源、现实基础既是对其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的深层次研究,同样有益于实践层面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深化“三个规律”的认识与坚持“两大纲领”的统一,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在谈到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一定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实际的社会主义是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550页)因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就是埋葬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事业,而要革资本主义的命,“扬弃”资本主义,其首要任务便是全面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科学准确地把握资本主义发展总进程的阶段性以及在各个具体阶段上所呈现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颖 《中国军转民》2024,(7):118-119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观照阐述“两个必然”理论,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经典表达,也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行动指南。时至今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东方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着人类思想进程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出的一项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的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与近年来逐渐动荡不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两个必然”理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对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不能就事论事地分析和认识,而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上进行科学认识.规律是事物运动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按照这个观点来进行"四个认识",就不难看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作用下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军事历史和军事历史学简说刘统,郑理军事历史即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社会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军事历史的科学就是军事历史学。它着重揭示人类社会军事活动的发展规律,是历史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以“两弹一星”成就为基点,从人类是科学精神的角度,试图探讨人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中的一般规律。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发展,中国科技发展必须在不断地开放、引进中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客观实际及其如何实现“跨越式”自主创新的根本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引,既跨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卡夫丁峡谷”,又全面彰显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其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自发发展模式的超越;价值基础是坚持“人民至上”,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至上”价值观的超越;自然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征服自然”发展范式的超越。以唯物史观为出发点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性,不仅有利于从学理方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科学体系的真理性,也有利于我们增强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3.
人的问题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马克思站在唯物历史的立场上,从人的本质、发展、需要和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他的人学观点,为人学的研究指明了科学的方向。马克思人学观对于在社会发展中解决人的问题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其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科学把握历史主题和中国国情 ,对我国社会发展模式与目标做出了选择。毛泽东构想的社会发展模式与目标 ,在总的原则上与“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但在实践中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同社会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经典《礼记·礼运》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终极的社会形态的一种论述。大同指天下为公,消除了阶级的人人平等自由的社会景象。共产主义思想脱胎于全世界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简单是只属于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文明传统的大同社会理想不谋而合。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就是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的大同社会思想向共产主义的更大格局开阔的伟大理论创造。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浪潮。资本主义社会经过调整和改良,呈现出发展态势;社会主义的胜利仍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做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在这“一球两制”、“一球多极”的国际背景下,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伟大的理论促进伟大的社会变革,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最为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关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实践,也同样毫无疑义地显示出这样的价值和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人类社会三大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最基本的层面上来把握社会发展,这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最新揭示。马克思主义揭示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到了党的旗帜上,这不仅充分说明我们党是一贯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而且还表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科学地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揭示的共同本质,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19.
“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科学地揭示了与时俱进的深刻内涵。我认为 ,体现时代性 ,就是要把我们所处的时代搞清楚 ,把党的历史方位搞清楚。把握规律性 ,就是要把握事物运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当前尤其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富于创造性 ,就是既要继承前人 ,又不墨守成规 ,不断地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可见 ,坚持与时俱进 ,一定要把握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把握住了“三性”就能够与时俱进 ;违背“三性”就会出问题。第一 ,坚持与时俱…  相似文献   

20.
<正>追求“人的自由”或“人类解放”是马克思的终生价值取向.在马克思的学说中:“人类自由解放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深层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未来理想社会的目的,而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灭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手段.所以研究马克思的“自由”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是很重要的!争取人类出版自由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诸文本是马克思集中讨论“自由”问题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