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边疆少数民族政策法规,完善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快少数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从现实看,“全面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艰巨事关民族发展、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器,理应为民族教育提供合法性依据与制度支持。本文拟梳理新疆地区民族教育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总结民族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为新疆民族教育法治化选择提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边疆跨国界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历来是关系国家治乱兴衰的问题.影响边疆跨国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者在同一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不同.论述现阶段影响我国边疆跨国界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宗教、地缘和民族文化变迁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贯穿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的一条主线,其具有的强大向心力和感召力,为民族地区工作凝聚了人心与力量,稳定了民族地区建设的社会环境,团结了民族地区发展建设的主体力量。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强化政治保证、增强文化认同、夯实物质基础、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着力,不断推动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既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又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民族文化背景。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蕴含广博的德育资源。“微德育”是“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创新手段,将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南疆高校“微德育”,对于推进新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强化德育的实效性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喻雯 《中国军转民》2023,(18):114-115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模式转变,有利于为民族地区振兴发展供给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重点在于加强榜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发挥文化作用,创新振兴路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民族地区振兴发展,要构建高校学生与基层党组织的沟通平台,设立民族地区振兴发展大学生工作服务站,引导高校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相似文献   

6.
民族认同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点话题,其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族和认同两者的概念探讨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双重属性;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有机契合,是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以加拿大为典型的西方多民族国家在解决"国家一体"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问题时所推行的一项主要政策。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格局"与西方的多元文化主义有异有同。本文以两者的异同为出发点,研究如何借鉴西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以促进我国的民族教育理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各民族文化与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本文从多元文化视角下民族教育的内涵入手,通过对文化冲突的深入剖析,总结了民族教育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得出了要通过多元文化整台教育的理念以及改革学校教育来融合民族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边防民兵作为党领导下的少数民族群众武装,不仅是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带头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时期新阶段,要着眼充分发挥边防民兵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深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述基于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思想,涵养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承袭于党的民族工作理论与实践。该论述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主要表现在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好地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稳步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族家庭教育对推动哈萨克民族的繁荣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哈萨克族民族教育的发展,促进新疆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本文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儿童家庭的实地观察以及深度访谈,呈现和总结了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的总体特征,并对哈萨克族儿童家庭教育对现代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哈萨克族家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 民族文化是其民族的特征和脊梁,主要表现为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生活习惯,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其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中华民族文化,是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古老文明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有口皆碑的优  相似文献   

13.
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均成为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军队要抓住国家调整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利用传统节日搞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激发官兵爱国情怀、提升官兵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军营、培养高尚情趣等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使传统节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新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族文化整合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创新与重建的有关理论问题,提出了民族文化创新是主动回应文化全球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提升,分析其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是民族凝聚力提升的时代背景;爱国主义进一步升华,是民族凝聚力提升的精神支柱;统一战线空前扩大,是民族凝聚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是民族凝聚力提升的坚强核心。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民族声乐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淀,中国民族声乐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传承和弘扬声乐文化底蕴的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逐渐形成了特有的形式、风格和灵魂。通过解析文化底蕴对民族声乐的影响和作用,揭示了文化底蕴对于中国民族声乐的重要意义。结合声乐教学实际,探讨挖掘文化底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世纪之出作出的重大决策.它对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下面就西部大开发在民族问题的作用和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世界正在经历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经济脆弱性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最大动力源泉。新时代培育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厚植各民族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打造共有精神家园的坚实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它的产生和发展形式有着与中华民族体育共同之处 ,也同时由于地域、自然环境的明显差异和人文背景不同 ,所以 ,它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摈弃了迷信落后的东西 ,经过锤练 ,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主要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