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针对现代舰艇编队作战视景仿真系统的复杂性和易变性,运用基于增量模型的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建立了三维实体模型库,应用XML语言进行编队配置文件的数据管理,完成了不同想定下仿真实体及其调度关系的重组;采用内存映射机制和共享内存技术,设计实现了通用的视景数据接口;建立了各种非视觉物理量的可视化模型.仿真结果证明视景系统满足实时性...  相似文献   

2.
将卷积结构引入循环神经网络,从而构建卷积循环神经网络。以此为基础,研究构建了面向中文分词与实体识别联合学习的序列标注模型。该模型依托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构建特征编码层,实现中文字序列局部空间特征和长距离时序依赖特征的联合提取;依托改进的循环神经网络构建标签解码层,实现标签序列长距离时序依赖的有效建模;依托统一的分词与实体识别序列标注模式实现分词信息与实体信息的联合学习,避免传统流水线法的误差传播问题。在人民日报语料和微软标注语料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框架较传统统计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有显著的性能提升,尤其是在识别字数较多的命名实体时,其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战仿真实体一体化建模的结果是生成能够便于计算机实现的作战实体类的组件模型,目的是提高模型的重用性和建模质量,使模型开发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主要论述基于一体化建模的作战仿真实体模型开发方法和过程,从模型转换的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两个思路来阐述实体仿真模型一体化建模过程,采用基于模型驱动架构MDA(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的作战仿真系统开发方法,并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建模、仿真与体系对抗的一体化,屏蔽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间的异构性。  相似文献   

4.
作战仿真实体一体化建模的结果是生成能够便于计算机实现的作战实体类的组件模型,其目的是提高模型的重用性和建模质量,使模型开发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本文主要论述基于一体化建模的作战仿真实体模型开发方法和过程,从模型转换的正向工程和逆向工程两个思路来阐述实体仿真模型一体化建模过程,采用基于模型驱动体系MDA (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的作战仿真系统开发方法,并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实现建模、仿真与体系对抗的一体化,屏蔽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数据间的异构性。  相似文献   

5.
融合新闻命名实体、新闻标题、新闻重要段落、文本语义等多特征影响,提出基于多特征融合文本聚类的新闻话题发现模型。模型根据新闻的多特征影响,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文本聚类方法。该方法针对新闻标题、新闻重要段落等特征因素构建向量空间模型及相似度算法,基于潜在狄利克雷分配模型构建主题空间模型及相似度算法,针对命名实体构建命名实体模型及相似度算法,并将三种相似度算法形成最优融合。基于多特征融合文本聚类方法,模型改进了用于新闻话题发现的Single-Pass算法。实验是在真实新闻数据集上开展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新闻话题发现的准确率、召回率和综合评价指标,并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营房土地三维可视化管理是实现营房土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而营房土地三维模型的建立是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的前提.为提高营房土地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提出了基于二维GIS数据和三维模型库的营房土地三维模型构建方法,解决了大范围、多区域数据采集和建模工作量大的难题,实现了数据的廉价采集和三维模型的快速构建,是实现营房土地三维可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应用三维机械CAD软件SolidWorks绘制手枪的三维实体模型及其各个零部件的主要方法与步骤;根据参数化和特征建模技术建立了该手枪主要零部件的参数化模型,最后通过虚拟装配技术生成了该手枪的分解模拟爆炸图以及AVI影像。  相似文献   

8.
刘荷花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7):179-182,187
数据集成和交换必须解决抽取、转换和加载(Ex tract、T ransform、Load),但过去的异构系统很难实现。针对数据抽取、转换和装载,通过结构化分析需求,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3个方面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基于ETL的系统逻辑模型。探究了ETL总体框架、U I和类包;创新了U I界面、数据处理的若干关键技术;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有助于后续数据仓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自行高炮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可应用于火控原理教学和装备科研等场合。该实验平台以某型高炮构建解算模型,采用实物和半实物仿真的方法,以实际车体模型为运动载体,集成了导航、姿态测量系统、目标探测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实体模型,在仿真火控计算机的控制下,可实现目标搜索、截获、电视自动跟踪、目标运动参数求取和射击诸元计算与输出等功能,同时,可处理车体姿态信息,实现瞄准线和武器线的稳定。该平台运动载体可以自动驾驶或遥控驾驶,配合仿真道路模拟车体姿态的变化,可以仿真短停射击和行进间射击等战术动作。  相似文献   

10.
用Pro/E建立某自动榴弹发射器的三维实体模型,并通过Mechanism/Pro模块将其导入到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通过对其各个部件施加约束、运动和力,建立了该发射器的虚拟样机模型.利用该虚拟样机模型,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对榴弹发射器系统进行了单发和连发射击时仿真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虚拟样机的可信性,以虚拟样机为工具,分析了发射器系统射击时的动力学特性,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如何建立科学、准确的通信模型以支持指挥训练模拟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采用面向实体的建模方法与技术,循序渐进地分析了指挥训练模拟对通信模型的需求,分析了通信核心模型的组成和关系,给出了基于通信模型的实体指挥信息交互逻辑流程,探讨了通信实体模型类体系和作战行动的实现方法,阐述了通信服务的实现方法。通信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在"XX通信系统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遵循复合材料中各夹杂相互影响的条件下,构造呈双周期分布且相互影响的椭圆形刚性夹杂模型的复应力函数,采用复变函数的依次保角映射方法,达到满足各个夹杂的边界条件,利用围线积分将求解方程组化为线性代数方程组,推导出了椭圆形刚性夹杂呈双周期分布的界面应力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夹杂间距对界面应力最大值(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规律,描绘出了曲线。  相似文献   

13.
单层平板吸波体界面反射模型的带宽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和指导吸波体设计,介绍了单层平板吸波体界面反射模型,推导了模型所揭示的吸波体内部能量流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导出吸波体反射吸收带宽计算公式,由界面反射模型得出影响吸收带宽的因素,包括吸波层厚度、1/4波长厚度在峰值频率处的变化率、指定的反射波能量、前界面反射波能量及后界面反射波能量等。利用推导的能量关系及带宽公式,对3个同轴样品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带宽公式推导正确。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陆军合成作战中战场要素多、变化快、关联复杂造成的冲突检测信息集成与提取困难问题,基于知识图谱与可视化思想,提出一种面向冲突检测的资源规划图谱构建方法。针对作战行动特点与冲突检测需求构建资源规划图谱框架,通过提取与对齐实体、关系、属性生成数据层,并对数据层节点进行层次规约构建概念层;引入ChordLink模型优化图谱整体稀疏、局部密集结构的可视化表达;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可行高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量试验数据标签管理及标签管理智能化问题,提出一种标签本体及标签实例推荐方法。采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半结构化数据,根据试验数据类型,构建本体概念,形成标签库;对图像、文本、音频、视频、纸质等多模态数据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装备实体以及实体关系抽取,构建标签实例库;利用规则映射和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标签本体与标签实例进行关系映射;最后,挖掘用户个人信息以及使用标签信息,结合个人信息以及标签信息,形成基于标签及标签实例的智能推荐。对比现有模型,该推荐模型在MAE和MSE指标上分别降低了8.82%和5.56%,AUC指标提高了13.33%,对试验数据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支持作战仿真应用模型开发、组装、集成与运行的计算机生成兵力引擎HYCGF进行了研究与实现。简述了其应用环境,给出了协同其他工具体系开发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的典型流程,概括了其功能特征。研究了基于模型组装的实体仿真框架结构,通过动态装配各类模型组件,使得实体在表现形式、行为能力、资源描述、受控接口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并提高了模型的重用型。构建了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基础类库,为作战仿真应用开发提供了规范、模式和服务。定义了计算机生成兵力系统运行所依赖的配置体系,可用于描述实体结构、模型参数配置及想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通用三维GIS平台开发提供了一种基于开源跨平台三维GIS渲染引擎osgEarth的技术方案,并对其中大地形三维模型实时生成和加载、LOD分页数据等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分析了osgEarth的特点和数据加载流程,结合实际项目应用介绍了平台方案的实现及效果,对于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坦克炮控系统摩擦力矩的非线性问题,以某型坦克炮控系统水平向分系统为例,建立了基于RecurDyn的炮塔转动惯量和摩擦力矩的三维实体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协同仿真,实现了三维实体模型的驱动,反映了炮塔转动惯量和摩擦力矩。仿真结果验证了摩擦力矩的非线性,从而为炮控系统炮塔摩擦力矩模型研究和摩擦力矩非线性补偿问题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组件的CSCW系统协作多用户界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阐述了研究协作多用户界面模型的必要性,介绍并分析了几种传统的用户界面模型,提出了协作多用户界面的结构模型,重点阐述了协作多用户界面结构模型的建模原则、模型组成以及界面模型中各个组件间的关联,分析和比较了传统用户界面模型与协作多用户界面结构模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网络空间态势信息的共享,利用本体模型准确地描述网络空间态势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依据态势感知理论分析了态势要素的构成和态势核心本体模型;对网络空间态势领域的物理实体、虚拟实体、网络空间环境、事件等相关概念及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本体建模;结合战场想定进行态势场景的本体描述,检验了本体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