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萌  庞婧 《中国军转民》2024,(4):172-174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运用,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学、计算科学、管理学等学科综合性研究的理论视角,剖析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的现实矛盾,提出网络思政教育精细化的概念,尝试探索出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教育精细化的三大路径,为大数据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遵循的实践范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在互动性与深化研究方面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探讨了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以及如何通过深化研究来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首先,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强调了互动性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深化研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包括理论研究、实践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一些关键策略和建议,以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深化研究,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网络舆情危机频频掀起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波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预期效果难度增大。探寻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机制和策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紧迫任务。从分析网络舆情危机的构成要件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入手,探究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以便在此基础上探寻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间的叠加效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新契机。文章以“概论”课为例,结合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和目前的教学现状,基于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进而提出在应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政课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网络舆情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舆情具有疏导作用。根据二者的密切关联,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根本,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受到了较高的重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增强了教育的交互性、便捷性,拓宽了教育的范围,同时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开展,需要思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的内容和模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发挥思政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价值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现实世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往往迅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引发甚至恶化群体性事件。通过分析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研究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形成机制与传格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变革的必然选择。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数字技术契合了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推进了网络思政教育范式转换;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带来的数据伦理失范、算法预测引起的意识形态淡化、数据滥用诱发的信息安全失序问题。因而,需要从价值引领着眼提升教育主客体的数据素养、从技术融合着手促进网络思政的数字化转型、从完善框架着力提供网络思政高质发展保障,使得数字技术能更好地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的质效。  相似文献   

9.
军队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占领这块舆论宣传阵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舆情监测和舆论引导对我们管好用好军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运用舆情监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强舆论引导,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出舆情内容具有突发性、舆情传播具有迅速性、舆情影响具有广泛性的新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从加强大学生舆论引导,完善网络舆情监督程序,健全多方联动引导机制策略入手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明显呈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课题。在重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两种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政府引导网络舆情的日常引导机制和应急引导机制,以期为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马甲机械发帖的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智能水平不高,引导效果不佳。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网络舆情智能引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本文借用和改造智能体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网络舆情引导方式,构建自学习、自组织的网络舆情引导智能代理模型,具有网评帖文生成、引导时机与方法选择、协同引导等能力,能够根据网络舆情态势的发展,自适应调整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实现智能化的网络舆情引导。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丰富网络舆论斗争理论,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短视频媒介的迅猛发展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隐忧,短视频媒介符合当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趋势,能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及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短视频的碎片化、泛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也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价值观树立造成一定冲击,为此,应从打造精品栏目、创新创作话语、净化生态环境、构建育人合力四个方面,打造全面、完整的“短视频+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论影响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科学研判网络舆情,加强引导监管,有效趋利避害,有利于网络化条件下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事关军心士气、部队的科学发展和国防建设全局,要加强引导网络舆情的思想教育,建立引导网络舆情的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15.
研究网络舆情分析中话题演化方法.首先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模型,基于话题模型抽象描述文本内容的隐含语义,进而建立文本流在时间序列上的关联模型;进一步,提出基于OLDA的话题演化方法,针对舆情信息的特点,建立不同时间片话题间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话题演化,为网络舆情分析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舆情频发的社会背景下,加强网民心理的分析和研究是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要举措。通过列举几种网民心理的类型,分析在这些心理的作用下网民在网络舆情中的行为表现。从网民心理疏导的角度出发,从引导主体、引导机制和引导渠道三个方面考虑,解决基于网民心理的网络舆情引导问题,为政府应对网络舆情事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当前网络生态发生巨大变化,高校舆论场的风险挑战与日俱增,发展形势日益严峻。在此背景下,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做好网上舆论引导,营造清朗有序的校园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舆论保障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海量化、多元化,探索出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模式,主动引导舆论,不仅是应对舆情所需,更是高校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是基于网络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热点问题所发表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军地交流的日益扩大,军营不可能与社会隔绝,有条件上互联网的官兵逐年增加,发生在互联网上的网络舆情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向部队大量渗透。现今,我军军网基础建设已初具规模,全军政工网已经开通,并逐步辐射到全军基层部队和院校,最终形成~个以全军政工网站为核心、覆盖全军的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因此,网络舆情将不仅仅发生于互联网上。面对网络舆隋大潮,军队政治工作者既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逆科技发展的潮流而进行全面封堵,也不能在新情况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必须正视现实,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发展的新动向及其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既要充分认识到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巨大冲击,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快,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利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和酶促反应相似的机理,构建统计回归模型来研究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进行论证,以期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网民群体的利益需求与心理作用力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因。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舆情认知机理,并借鉴信号与系统中激励和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建立了网络舆情扩散传播模型。其中,网络舆情扩散传播的强度由社会公共事务信息(刺激源)、网民心理和网络信息对受众认知影响等因素决定;网络舆情扩散传播的范围由网络空间社会结构决定。此外,简要分析总结了网民心理及其表征,以及网络信息对受众认知影响的因素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