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宇宏 《国防》2010,(7):65-66
大学校园近年开展的“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它是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要求,针对80后、90后高校大学生中出现的漠视个体生命、缺乏生存能力、不会独立生活等现象,所进行的集思想灌输、心理疏导、行为养成于一体的综合性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不仅经济上困难,而且还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研究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作为建设者的积极作用,要求高校做好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和责任感培育。高校党建工作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础工程,担当就是责任感。本文研究党建引领心理育人培育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具有显著效果,大学生可以在团体活动中深化责任意识,强化责任行为,实现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的高度统一。基于此,提出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党建+心理育人”融合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大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构建和应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路径。以期积极推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力量,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维度。基于积极心理资本理论的指导,就积极心理资本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围绕积极心理资本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供理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韦伟 《中国军转民》2023,(18):78-79
近年来“教育惩戒”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的教育惩戒是对违反校纪校规和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惩处,也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意识、改变不合理观念、培养优良品行的重要手段。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究高校教育惩戒的实施情况及教育惩戒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改进。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教育惩戒的作用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需要通过高校、教育者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惩戒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大量数据充斥的“微时代”,各个领域的信息以多样化的方式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碎片化的信息为原有高校思想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进行总结,调查、归纳其影响产生的原因。“微时代”对现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而究其产生的原因则是大学生对网络的频繁使用及“微时代”信息的隐蔽性。根据这些原因,本文对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靳超英 《中国军转民》2023,(23):183-185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丰富,对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育德”“育心”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及具体举措,期望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生参军入伍的人数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在返回校园后经历了“学生—军人—学生”的身份转换,这使得一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系列的适应性问题。笔者以昆明市某高校的退伍复学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其校园适应状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当前该群体所存在校园适应问题的原因;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群体在学习能力、心理建设、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校园适应问题,从高校层面、军队层面和退伍复学大学生自身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个别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给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提出了现实要求。无论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建立完善的机构,配备专职的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课程秉承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大思政”教学理念,分析了课程思政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联系和差异,结合课程思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从设置课程思政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载体、优化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呈现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挖掘、凝练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旨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同时,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李鑫 《政工学刊》2008,(8):52-52
2007年《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将心理教育与疏导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指出要“学习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广泛开展各种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根本目标是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和谐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4.
贺占华 《政工学刊》2008,(12):17-17
着眼时代发展,及时准确掌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增强经常性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一)密切关注新时期官兵的思想变化。青年官兵,涉世未深,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有的对非理性思潮、非道德行为产生“认同心理”,对形势和前途产生“阴暗心理”,对所谓“潇洒”现象产生“尝试心理”,对自我行为产生“放纵心理”等。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直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提出民族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并探索其实现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继续实行各民族合班教学;实行各民族混合住宿;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慢就业”现象是多方综合作用的结果。高校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其就业价值观、就业能力以及就业品格是择业、就业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慢就业”现象原因,探求各方的应对之策,才能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警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存在极个别心理健康状况异常的案例;警卫大学生除幻想性明显偏高、独立性明显偏低外,其余人格因素基本符合我国警察个性结构雏形.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心理测试作为警卫大学生筛选条件之一;建立军人心理档案;加强警卫大学生人生观教育;普及面向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训练;增进与警卫大学生的交流沟通;纠正传统偏见.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强军之路对军人心理健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围绕大学生征兵过程中的心理工作实际问题,开展调研分析,以新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将创新理念作为动力,协调理念作为牵引,绿色理念作为保障,开放理念作为契机,共享理念作为路径,提出建立征兵心理分级标准、规范和健全征兵心理健康筛查机制、完善役前训练心理筛查和教育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工作优势、建立协同与共享交流机制五个方面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大学生征兵心理工作体系,系统性提高征兵工作实效,为新时代强军把好关、选好苗,促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关注心理疾病的评估与矫治,忽视了对个体积极的品质、情绪体验等的关注和培养。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为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主张教育者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军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除了繁重的学业、环境的适应等普通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外,紧张的军事训练、严格的日常管理、单一的校园生活使他们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积极心理学提示我们,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个体的积极因素入手,不断地激发、挖掘、关注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注意培养和鼓励他们多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格障碍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问题需从最基本的教育入手,如对“人格”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心理和思想的关系;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多重人格的认识与对待;学会在压力中进步和成长等等。这是当代大学生了解自我、发挥潜能,实现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