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泪雨纷飞中看完的《一路格桑花》,是军旅作家党益民曾经几十次挺着胸膛行走过西藏而写成的。一直没有一本书让我这样感彻至深。捧读它,如捧圣洁的格桑花;倾听它,如聆听进藏驮马清脆的响铃;触摸它,一如篆刻在军人炽热胸膛的铁血诗行。沿着作者的笔端行走,生命之路上官兵的青春和生命栩栩如生。青藏线、川藏线、新藏线,从1983年起,作者曾40多次进藏。进出西藏的每一条路,他大都走过,都有他战友的身影。高原冻土晕倒的17岁运车兵、老虎口塌方血泊中的年轻排长、掉进汹涌雅鲁藏布江的战友……在塌方、雪崩、泥石流区,在无人区,在遇险关头,在死亡边缘,作者无数次触摸过死神的额头,无数次经历过生命的挑战和考验,每一次进藏都令  相似文献   

2.
也许因为有过在高原服役的经历,我一看到《一路格桑花》,就对它产生莫名的亲切感。"我爱的花儿在高原/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我爱的人儿在高原/他的笑容没有被污染。"在读党益民的长篇小说《一路格桑花》时,我常是泪水模糊双眸,被小说所叙述的故事和人物及他们表现的性格、精神情感深深感染。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每一分钟都有花开,每一分钟都有叶落;而青春则是一段行吟的乐章,每一分钟都有感动,每一分钟都有诗篇。“未来不是梦,书香度人生”是对是对智慧生存的一种绝妙注脚。很多的时候,我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悲或喜,我喜欢轻轻地、轻轻地潜入书香的漩涡之中,去呢喃地感受生命的流畅与  相似文献   

4.
相信所有的人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伟大胜利感到宽慰和鼓舞。历经灾难磨砺的过程,一幅幅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画面震撼心魄。总有一种力量在催人奋进,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是他们——共和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万里长空回荡。"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消防战士荆利杰跪地哭喊道……华西医院74岁的退休教授张洋林不知救治了多少伤员,救治了多少生命,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徒步率领先遣分队进入重灾区映秀镇实施救援的……  相似文献   

5.
贾勇 《华北民兵》2008,(10):60-60
相信所有的人为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伟大胜利感到宽慰和鼓舞。历经灾难磨砺的过程,一幅幅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画面震撼心魄。总有一种力量在催人奋进,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是他们——共和国的英雄们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在万里长空回荡。"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救一个!"消防战士荆利杰跪地哭喊道……华西医院74岁的退休教授张洋林不知救治了多少伤员,救治了多少生命,最后累倒在手术台上……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徒步率领先遣分队进入重灾区映秀镇实施救援的……  相似文献   

6.
格桑卓嘎     
254魅力编号【这样的我】来自西藏山南地区的我,性格犹如格桑花般热情、开朗,参军入伍是戒从小的梦想。2011年12月,我如愿穿上这身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女兵。如今,身为一线带兵人的我,时刻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战友们。"让绚烂青春绽放在祖国南疆,把无怨无悔镌刘在西南边陲。"是我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花,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山上,喜爱阳光,也耐得住风寒,美丽不乏娇艳,柔弱又不失挺拔,这就是格桑花。有一位女子,如格桑花一般,在海拔4500多米的藏北高原,整整12年,挎着医药箱在风雪中穿行了两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义务巡诊25000余人次,挽救危重病人42名,她的名字叫彭燕。  相似文献   

8.
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我倒在芳香四溢的草地上,羊角花、格桑花轻拂着脸颊,于是,我的心带着蓝色的梦,倘徉在高原的天空里…… 纯纯的蓝,净净的蓝,亮亮的蓝,这是任何忧郁派画家也难以涂抹的色彩;这是任何怀旧的作曲家也难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海鸥     
(一)这生命的海鸥,是我当兵到了浩瀚无垠的大海上感悟出来的。小时候,我总是羡慕家乡那可爱的小燕子穿梭来往于广类的田野,带着富有生命气息辛勤劳作的快乐;读书时,放学回家的路上,独自一人健呆呆地看着展翅盘旋空中的雄鹰,欣赏着它那无忧无虑一览众山小的宽阔心胸。是的,不管是勤劳的小燕子还是翱翔的雄鹰,它们都放飞着一种生命的乐章,放飞着鲜嫩、古老、辉煌的生命礼赞。于是,在军港的黎明中,我看到:一张张扇动着大海生命的翅膀,拍打着大海的每一根神经,用低吟的叫声唤醒了大海早晨的睡意……啊,我的心醉了.我的眼睛润…  相似文献   

10.
与《兵团建设》的相识十分偶然。去年单位订阅《兵团建设》的工作由我负责,因此我对《兵团建设》多了几分关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本杂志。一篇篇或有深度或有故事的新闻报道让我了解兵团的人、兵团的事,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让我铭记兵  相似文献   

11.
《国防》1999,(9)
我是一名老兵,原籍河南省林县姚林。在早年军旅生涯中,我先后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剿匪作战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火硝烟。几十年来,过去一幅幅战斗场景时常萦绕脑际,挥之不去。在建国5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将我所经历的一次最为惨烈的战  相似文献   

12.
鸽哨     
当墨绿色的军用吉普车卷着漫天的黄沙从山口急驰而出的时候 ,这片群山呈现出别样的美丽。一抹又一抹滴血似的晚霞映红了天 ,山势的雄壮与博大在此时更是一览无余。由于我的身体尚未完全康复 ,只能半躺在车中 ,欣赏这难得的风景。尽管身体还很疲乏 ,但是 ,我的眼睛却明净而又湿润……由于我一直在机关工作 ,对基层有一种特殊的向往与好奇 ,总想去看一看那里的战士是如何生活的 ,也很想去感受他们的情怀。机会终于来了 ,这次我随慰问演出队深入到基层 ,去了我平时听说的小、远、散单位。临行前准备的摄影器材派上了大用 ,幅幅精美、兵味十足的…  相似文献   

13.
《兵团建设》2013,(14):49
我一直试图看透成就事业的本质,以期获得生命前行的力量。在盘点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后,我发现有三种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一种力量是承受的力量。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够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难和失败的力量。我们和命运抗争的最常见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服毒药,只会使自己越来越陷入可怜的境地。我心中曾经充满过抱怨和怨恨,但后来我发现,所有这些抱怨除了证明自己无能外没有  相似文献   

14.
绚怀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奔赴国难的英雄啊!你们用长征养育的精神和长征磨炼的骁勇,让我泪流满面绚怀一生。谁的足迹曾经辗转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余省?谁用热血和生命铸造了那段辉煌的历史?思绪穿透70载光辉的岁月隧道,漫漫万里之遥,是什么促使我今夜难眠?此刻,当我以一颗虔诚的心感受万里长征时,历史如同光芒丛中的彩虹,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长卷,袒露在记忆的天幕上。  相似文献   

15.
正你有你的和平利剑,我有我的花儿朵朵。她是大山里唯一的支教教师,手拿书本在村里辅导学生,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教育;他是一名普通军官,却是民族团结的纽扣,注定要比常人奉献更多的青春和汗水。她是盛开在高原的格桑花,他是照亮异乡的月亮。向西,向西,再向西。若说年是卷,月是页,星期便是行,日子是标点。第二炮兵某旅助理工程师王建和魏转夫妻经历了求索和奋斗的艰辛,体会了奉献和成功的乐趣,用惊叹号书写了他们在西北高原工作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6.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定格了一种精神的永恒,每一件繁琐的小事,构成了一座追求的青春丰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内心再一次受到感染。红军长征精神犹如一面镜子,让我对比找出了自己的差距,让我学会做人、做事;无数先辈用生命为我诠释了生命的真谛。通过对红军长征历史、红军前辈的事迹、红军长征精神的学习,深深触动了我的灵魂,更加坚定了我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热血、立足军营报国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7.
胡杨涅槃     
望着傲然挺立在没有生命背景下具有生命的胡杨,我孤独忧伤的心头阵阵惊悸……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漂泊无依的感觉,莫名地陷入一种孤独的忧伤中,这种感觉愈来愈强地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热爱文字、喜欢阅读的人,在两年来的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一篇篇真实的新闻报道、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就像电影胶片一样记录着兵团的大事小事,记录着兵团人的所见所感,给我所从事的新闻宣  相似文献   

19.
拿到最新一期的《兵团建设》时,正是粽香四溢的季节。摆上一盘粽子,读着《兵团建设》,不失为一种享受。杂志上一篇篇文字,仿佛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在我的眼前,画中出现的都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杂志中的文字十分贴近职工群众生活,因此更容易引起我的关注。6月上半月刊的"特别观察"栏目,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讲述,让我们这些身处基层连队的党员干  相似文献   

20.
我去县人武部找“扶贫部长”杨云飞,临别时,他赠我5本《西南民兵》,并鼓励我多写稿。我非常感谢,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西南民兵》成为杨部长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爱不释手地看起期待已久的《西南民兵》,被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所吸引。读罢《苗岭千里摆战场百万民兵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