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里话外     
公私分明赖厂长一行五人到外地出差回来,将几十元公厕费的白条交给财务科报销。财务科长因为无法入账,感到非常为难。赖厂长一脸不在乎,说:"这有什么难办的?我出的是公差,上的是公厕,自然应该算公事嘛。账不好入,那还不简单,算在工作餐上好了,谁吃了饭不上厕所……"救火"救火!救火!"电话里传来紧急而恐慌的呼救声。"在哪里?"消防队的接线员问。"在我家!""我是问失火的地点在哪里?""在厨房!""我知道,可是我们该怎样去你家呢?""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吗?"  相似文献   

2.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不愿失败,可并不知道导致失败的致命误区,有时就在自己的心里。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的官兵说:"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做不好事情呢?""我为什么总是希望破灭呢?"……到底是谁妨碍了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看看自己是否掉入了某些心理陷阱。当认为自己没有错时,也许你已经处于某种心理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3.
幽你一默     
正小馒头黑皮/编绘老爸,你什么时候也能用四个轮子的车来接我?这个……明天就能实现你的梦想!这孩子!为什么非要用两辆自行车来接你呢?拼爹"宝宝,今天是你的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呀?""嗯……想要那种自制的拼图。""自制拼图呀?那宝宝想要什么图案呢?""要在图案上拼爸爸的样子。""宝宝是要拼好送给爸爸吗?""才不是呢,老师和小朋友都说,现在流行拼爹。"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戏剧学家萧伯纳,在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腼腆害羞的年轻人。有一次,他有事去别人家里,为了摁这个门铃,跟人家说一句话,他很羞涩地等了十分钟,在那儿做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是摁还是不摁呢?摁了以后,别人见到我,我要说什么呀?想好的那个hello或者今天天气真好,到时候能说出来吗?可见,萧伯纳的社交恐惧心理要远远超过一般人。  相似文献   

5.
抗击“非典”时期,领导批评人最多也最严厉,有的批评还显得有点过火。但被批评者绝大多数都能正确对待,没有因此而产生矛盾和对立情绪。一位朋友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批评是最大的关心。”假如“非典”能让人们都明白,“批评是最大的关心”,那真要感谢“非”典。如果没有非典,在批评“”“与自我批评难以开展的情况下,谁”能承认批评是最大的关心”这个人“生的基本道理呢?批评是最大的关心,有人或许对此还有异议。但细想一想,人之一生,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谁对自己批评最多,除了父母就是老师。实践证明,父母对儿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天…  相似文献   

6.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谁老不顺眼了"。看过励志书的人都知道,"看谁不顺眼,说明你自己修行不够",那么这句话如何解释呢?其实看人不顺眼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离不开他,如果你有能力离开这个看不顺眼的人了,你又何必老是虐待自己?因此停止抱怨,专注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吧,等有了能力,就看谁都顺眼了。"心中有什么,看外界,就会有什么",相信学习过"吸引力"法则的人对这句话一定很熟悉。看什么都顺眼的人,肯定优雅。  相似文献   

7.
"什么?我撞了人?马上把钱送医院?这都啥事啊,你打错了吧?"刚开始李参谋还以为是个误会,但当对方在电活里报出他的车牌号码和款式颜色时,李参谋急忙按对方说的地址赶往医院。"你是谁?那个撞人的司机呢?"李参谋走进病房没等开口,伤者刘某的家人首先把他给问住了。  相似文献   

8.
笑笑好心情     
吸血蝙蝠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只吸血蝙蝠脸上沾满了血飞了回来。洞里的同伴都问它到底是去了哪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血呢?那只蝙蝠被问得烦得受不了了,就说:"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跟我来吧!"  相似文献   

9.
笑笑好心情     
我老婆小李买了新房当了新郎,一群朋友前去参观。大家一边欣赏精致的装潢,一边不停地问新郎:"这套音响是谁选的?""我老婆!""这套沙发谁选的?""我老婆!""这壁灯谁选的?""我老婆!"……一个朋友问:"这房子里到底哪一样是你选的呀?"新郎得意地说:"我老婆!"  相似文献   

10.
笑笑好心情     
《华北民兵》2008,(6):62-62
我老婆小李买了新房当了新郎,一群朋友前去参观。大家一边欣赏精致的装潢,一边不停地问新郎:"这套音响是谁选的?""我老婆!""这套沙发谁选的?""我老婆!""这壁灯谁选的?""我老婆!"……一个朋友问:"这房子里到底哪一样是你选的呀?"新郎得意地说:"我老婆!"  相似文献   

11.
谁是谁的人?     
"谁是谁的人"是个老话题。逢各级改进作风正当时,风清气正,故此再提。"谁是谁的人",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背景、保护伞、拉帮结伙,想象成危难之时有人拉一把、踌躇之时有人推一把,提拔使用青云直上。其实选人用人,遵从群众公论、个人实绩,无论用了"谁"都顺理成章,即使是新朋故友都可以理直气壮,古代就有举贤不避亲的说法。怪就怪在背后那个"谁"起了什么作用,产生了什么影响力,会不会干扰对"谁"的评  相似文献   

12.
被新兵"碰瓷儿"一天下午,四班的新兵小张跑到连部找我,十分委屈的样子说:"指导员,我不干了,我要回家!"我有点不解,赶忙问缘由。他说,班长打他了。我在疑惑的同时,心想:总部明确提出"六个严禁",我们也反复强调不能打骂体罚战士,怎么还能出现这种事情呢?我对小张说:"你别着急,慢慢说,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打你?怎么打的?"小张没好气地说:"就是上午训练,我站得好好的,班长过来就捶我,捶得我现在喘气都疼。哎哟,哟!"  相似文献   

13.
笑笑好心情     
李炜 《华北民兵》2010,(8):63-63
化石的年代一位导游带领参观团参观博物馆时说:"这个玻璃盒子里的化石已经有2万零9年的历史了。"有一个人很赞赏地问道:"你怎么能如此精确地说出它的年代呢?""这很简单,"那个导游回答说,  相似文献   

14.
喜哥     
一次在他跳得正起劲的时候,楼下的人过来敲门,以为他们夫妻吵架了,跑过来要劝架,结果搞清楚状况后,弄得人家哭笑不得,说他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潮"。说到"喜子"班长,在咱营里可是个风云人物。好像不管什么事,到他手里都能变得精彩纷呈,充满活力。为什么?他又是谁呢?莫非他赋性聪颖、博学多才,还是有三头六臂、技艺超群?答案都不对,奥秘在于他有一颗像向日葵那样永远迎着阳光的心。他就是来自导弹发射先锋营的汪明喜班长。  相似文献   

15.
有话直说     
半辈子没瞅见一个"糊涂蛋",却发现那些自称糊涂的人,一个个都精得很,鬼得很。因此,一见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就烦,看到人家挂在高堂阔厅里的横批就不舒服。不舒服的理由,并不是因为我讨厌郑板桥,反对他那个名言,而是挂"难得糊涂"的横批者,明明是聪明绝顶的人,明明是在鸡蛋里能挑出骨头的人,却要修炼糊涂,把它当作一种修养,一种学问来参悟,去实践。试问,在个人利益面前谁曾糊涂过?洪水来了,冰雹来了,沙尘暴吹跑了你的独生子女,你能糊涂吗?鬼子来了,狼来  相似文献   

16.
猎人?猎物?     
一日编辑部在开选题会。"广州军区近期要组织一次特种兵集训,他们叫做‘猎人集训’,想邀请我们参加,我觉得这是一次体验部队生活的好时机,主编您说呢?"李鲜花发言了。"深入部队生活,和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这确实是个好机会,不过派谁去呢……"王主编的话还没说完,只见刚才气氛还很热烈的办公室,顿时变得鸦  相似文献   

17.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亚超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的消息顿时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因为他是清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被破格录取的学生,而且降分幅度之大,实在让人惊讶。张亚超是谁?他身上有什么特殊之处?为什么会得到清华如此“优待”?要解答这一系列疑问,还是让我们回到今年6月7日的那个凌晨。  相似文献   

18.
笑纳批评     
批评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人们不断面对的 新话题。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遭受批评,但生 活中又有谁能与批评无缘呢?有来自领导的, 有来自战友的,也有来自亲人和朋友的。批评 总是与人们相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几天前,一位战友闷闷不乐地来找笔者, 说起生气的原因:原来是连队指导员被上级批 评了,回来后憋了一肚子气,正碰上他去交学 习笔记,指导员就以笔记书写不工整、上交不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前不久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在一次演讲中对俄新闻界呼吁:不要谩骂自己的国家.他认为,在报刊上经常登载文章谩骂自己的国家会把投资者吓跑,从而影响俄罗斯吸引外资.他批评一些人:“在这里,谩骂自己的国家似乎成了一种勇敢的表现.要是有谁说国家的好话,就会被认为是溜须拍马.”  相似文献   

20.
问:我入伍一年了,常遇到不愉快的事。比如那次出公差,全班那么多人班长却偏偏派我去。我和班长吵起来。这时排长过来,说了我一顿。您说全班那么多人,我人小力单,为啥偏派我去,这说得过去吗?这样的事遇到的多去了。他们总与我过不去,是吗? 答:如果那次派去清理垃圾的是另外一个战友,如果他说:“全班那么多人,就我今天感冒了,为啥派我去?”或者再有一个战友说:“全班那么多人,就我一个是南方兵,所以才派我去吗?”如果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可以找到理由不去打扫垃圾,那么作为你们班这个集体还有力量吗? 是什么使事情变得难办了,是什么使集体松散了,是什么引起了同志们的不和谐,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说起来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思维方式,可以说它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