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朔风渐起时节,我们依然能够看到花样年华的兵们在一个个露天电话旁边享受着“耳朵盛宴”。在冰寒或酷热的空气里,兵们回到耳朵——无论是姿态、心情还是里面储藏的故事,我们始终相信,那都是温暖的、柔软的、私密的,那是属于当兵人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2.
牛钵峪村是陕西省凤翔县董家河乡的一个贫困村,自然条件很差。过去,外边人很少光顾这里。近年来却远近闻名,那是因为省、市领导常来看望在这个村住着的一位老红军女战士。前几日,笔者慕名采访了她。老红军名叫何秀云,四川巴中人,现年92岁,中等身材,满头银发,除了耳朵  相似文献   

3.
1940年5月19日,德国步兵从法国卡特勒附近的丛林中蜂拥而至,包围了法军的一个机关枪阵地。在这个阵地被迫击炮的炮火摧毁之后,德国军官呼吁那些幸存者投降。使这个军官惊讶的是,在这批法军幸存者中间,出现了一个身高1.83米、蓄着灰色胡须、在平顶军帽上嵌着五星徽记的将军。这是亨利-奥诺雷·吉罗。他在25年之内,第二次成为德国人的战俘。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纳粹党人和日本人关系十分密切。1935年,日本人想雇用一个西方间谍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活动,为日本搜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情报。由于日本人和亚洲人在美国活动目标太显眼,容易被美国人识破,因此,日本就想不惜重金从别的国家雇用间谍,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友好朋友——德国。日本人把这一想法秘密告诉德国纳粹党的主要头目戈培尔后,立即得到他的赞成。不  相似文献   

5.
希特勒是哪国人?看到这个标题,也许大家会大惑不解:希特勒,不是德国人吗?不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那个德国元首吗?是的,他是德国人,可是,他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呢?这不是哗众取宠,也不是空穴来风。据英国《泰晤士报》3月12日报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谴责德国城市不伦瑞克的管理者在1932年2月26把希特勒任命为公职人员,让希特勒成为不伦瑞克文化和土  相似文献   

6.
一如流行全世界的德国哲学、音乐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德国牧羊犬也以它无可撼动的优良品质和优异表现,成为世界范围内工作犬的奢华品牌。显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德国“黑背”是一个经历时间检验具有天然诱惑和尊贵的称谓。那么,“黑背”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细节和特征?正像世界500强的评选有一个统一的指标,德国“黑背”这个品牌也是靠一些硬性指标来界定。你只需要花10分钟读完本文,便能发现那些藏在“黑背”身上的秘密,学会辨识标准德国牧羊犬的秘诀。  相似文献   

7.
正只要你有心向学,什么地方都可以叫大学,比如,一家旧书店,一本书,一个码头。有人从美国人埃里克·霍弗的经历中,得出这个结论。霍弗创造了一个奇迹。什么奇迹?他为自己制造了—顶新帽子——码头工人哲学家。霍弗的双亲是从德国移民美国的犹太人,父亲是木匠。七岁时,霍弗的眼睛莫名其妙地瞎了,因此没有受过正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的那些日子里,间谍活动虽然一直存在,但通常比较克制,这多半是由于害怕,因为暴力行动一般会招致对方残酷无情的报复,而这种局面因1939年11月发生的文洛事件完全改变了。由于这次事件的影响,那种文质彬彬,坐在咖啡馆里刺探情报的时代结束了,代之而起的是血腥和暴力。 “黑色乐队”存在吗? 1939年9月初,一个名叫弗兰茨·费希尔的德国移民与英国驻欧洲大陆最重要的两名情报人员——R·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S·佩恩·贝斯特上尉取得了联系,他声称自己是德国军队内部一个反希特勒秘密组织的代表,并且询问英国人是否有兴趣会见一下这个组织的重要成员。史蒂文斯少校公开的身份是英国驻荷兰海牙的护照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贝斯特上尉长期居住在荷兰,自己开办了一家大陆贸易进出口公司,算是情报活动的掩护。这两个人都是英国情报局军事情报五处的特工人员,在德国境内的情报活动由史蒂文斯少校统一负责。英国人早就听说在德国军队内部有一个名为“黑色乐队”的秘密反纳粹组织,成员包括一些老资格的将军和军官,他们的领导人是曾任德军总参谋  相似文献   

9.
【那些令人激动甚而颤栗的心理体验不是当兵人恐怕难以相信也难以理解。不过,这又怕什么呢,打电话原本就是当兵人的“私生活”。只不过,这“私生活”从书信和日记里走出来,回到了光明正大的耳朵上。在浩浩荡荡的当兵岁月里,每一个当兵人都渴望回到耳朵,来一场悄悄的倾诉或者倾听,让对方来一块承担喜悦、粗糙、坚硬、泪水、成长、慌乱、委屈或者还有理想和渴望。】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富于神奇色彩、容易触发人们遐想的世界。在正式涉足这个神奇的王国之先,导弹工程师李百通领我在王国历史的回音壁稍事流连。原来,王国的历史,始于——硝烟迷漫中的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军队在连吃败仗,眼看招架不住之时,企图寻求一种自己能找目标、打出去能百发百中的新式武器,以此来摆脱战场上的厄运。  相似文献   

11.
魔窟脱险     
由球王贝利主演的二战影片(《胜利大逃亡》已经家喻户晓,可很多人并不知道,二战时期还有一个真实的"大逃亡"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局更加悲惨:1944年3月24日至25日的晚上,76名盟军战俘逃出了位于柏林西南100公里处的德国第三战俘营,他们选择的出逃道路是个被称为"恶魔"的地道。可是不出一天大多数人又被抓了回来,盛怒之下希特勒处死了其中的50名战俘,公然践踏了日内瓦公约;另外23人被重新拘禁;只有三人侥幸逃生——一名荷兰人和两名挪威人,他们都是曾与英国皇家空军并肩作战的飞行员。而他们惊险的逃亡故事,从萨甘火车站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隆美尔(上)     
马骏 《国防》2005,(11):74-76
德国的历史是刀与剑的历史,德国的历史是铁与血的历史。不断地拼杀,不断的征伐,使得德国成为军事家们滋生、成长的摇篮——弗里德里希二世、克劳塞维茨、老毛奇、施利芬……一代一代层出不穷,纷纷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重大的影响。本文的主人公——埃里温·隆美尔,也是这样的一个风云人物:他并非出身于贵族世家,也非战功卓著的军人之后,然而却成为了一代名将;他本想成为不问政治的职业军人,但后来却恪职追随希特勒,并成为希特勒的爱将之一;他是战术上的巨人,却是战略上的矮子;他是一位拥有双重光环的人:生前为纳粹宣传机器所极力吹捧,死后却…  相似文献   

13.
这个人有点奇:一天兵没当过,却有满嘴的军事术语、浑身的战术动作。一位将军评价他:“不是军人,胜似军人;不是军官,胜似军官。”这个人有点怪:一天军校没读过,写的书却向全军下发作为训练教材;撰写的10余篇军事学术论文填朴了研究空白、20多条军事建议被总部和军委领导批示采纳。他靠智力拥军,获得了“全国十大拥军模范”的荣誉称号。这个人有点痴:当兵梦破碎后,他有20多年无论春夏秋冬不戴帽子——“因为没有帽徽”,却永远穿着一条军裤——“我是半个军人”。这个人有点愣:因为钟情国防、热爱军事,赢得了“民间军事专家”的美名,结果他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经特许考取了陆军参谋学院军事理论本科和装甲兵指挥学院指挥专业的函授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个人有点邪:一位上将接见他,他居然带上了自己9岁的女儿,说:“歌星影星你见得不少,能看到部队的将星可不容易啊!”这个人有点硬:他在52岁时不用氧气爬上玉龙雪山4780米处,别人以为他是在欣赏风景,他却冲着苍穹高喊:“我有在山地作战的能力!”这个人有两个头衔: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二是宁夏某预备役步兵团预任副团长。这个人的名字叫沈克尼。  相似文献   

14.
沃尔玛是世界知名的零售业巨头。消费者有这样一种说法:沃尔玛的分店开到哪里,低价优质的服务就会到达哪里。据了解,在这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里,打印纸要求双面使用,做广告从来不请明星助阵,而是由员工或员工的孩子“赤膊上阵”。光是这两项,每年节省的资金就不下百万美元。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让利销售,消费者得到了更多实惠,公司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有一位到过德国的朋友告诉我,德国房东老太太很“抠门”、“死心眼”。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几个房东去上班了,老太太就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看电灯关了没有,还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听听水龙头、…  相似文献   

15.
1941年12月28日深夜,一架不明国籍的远程飞机飞行在欧洲上空。大地黑洞洞的,在寂静中显出几分安详。机舱里乘坐着9名捷克斯洛伐克人。为首的两人,一个叫库比斯,另一个叫加比希克。他们此行执行一项极其大胆的计划:回国刺杀恶贯满盈、号称“布拉格屠夫”的德国党卫军首要人物——海德里希。  相似文献   

16.
张晖 《军事史林》2014,(5):47-54
1933年1月30日,是德国政局进入纳粹时代的起点.这一天,纳粹党开始在德国执政,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在希特勒的政府中,戈林虽然只担任不管部长,但他在德国国会议长的头衔外,还有一个更具实权的职务——德国最大州普鲁士州内政部部长(管辖着德国2/3的土地,警察当时是隶属于州政府,戈林便控制了德国2/3的警察)。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撤切尔的“铁娘子”绰号,无疑是现代政治中最为著名的。很多人相信,这个绰号的出现改变了她的形象,“铁娘子”帮助她赢得了3次英国大选。那么这个绰号是如何来的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绰号竟出自一个苏联士兵之手。她的这个绰号首次出现于1976年。尤里·加夫里洛夫当时是个年轻士兵,在苏联红军的《红星报》当记者。有一天他突然冒出个念头,把撒切尔夫人和德国的铁血宰相俾  相似文献   

18.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6):64-65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相似文献   

19.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国股民人数仅占本国人口总数的7.1%,而这一比例在英国为23%.美国为25%。德国人为什么不热衷于炒股呢?"德国人向来以理智、冷静著称,一夜致富的股市梦想很难打动德国老百姓,"在柏林证交所工作的王岩首先从民族性格出发给了我们一个解释。长期从事德国经济报道的自由记者奥尔舍夫斯基女士介绍,"炒股不是德国家庭理财的主要选择。完善的保险制度给了德国人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教育、养老等也都不需要大量资金,德国老百姓并不把股票投资当作收入的主要来源"。另外,德国现有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使得德国老百姓月收入的大部分必须用于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金。因此.普通工人手里能够用来投资股市的"活钱"、"热钱"并不多。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战区建设理论,首先应该弄清“战区”这个概念。“战区”这一概念,多数人认为是瑞士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和历史学家约米尼于1815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指的是一个(或数个)集团军脱离其他军队单独行动的空间。这个定义是不尽完整的。另一位德国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他所著《战争论》中对战区作了极为详尽的论述,指出战区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整个战争空间的一部分”。这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战区是一个军事行动空间”已经相当近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