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抗震救灾中的中国遥感群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河 《现代军事》2008,(9):29-32
在四川的抗震救灾行动中,大陆和台湾的遥感卫星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使用这些卫星对地震灾区进行密集成像.同时迅速调集过去卫星对灾区成像的图片.灾情监测和评估的效果得到了加强。这些遥感卫星包括“资源-1”、“资源-2”卫星.“遥感-1”、“遥感-2”雷达成像卫星.“北京-1”号小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以及来自台湾的“福卫-2”遥感卫星等。  相似文献   

3.
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支持航天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建立了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性能指标与卫星发现目标概率和定位精度的关系以及信息处理与传递模型.以支持导弹打击大型移动目标为例,以命中目标概率为作战效能指标,建立了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作战效能模型.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影响卫星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合理反映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作战结果的影响,可用于从顶层分析航天装备.  相似文献   

4.
吴浩 《国防》2013,(7):78-80
自从"辽宁舰"驶入位于青岛的新母港,关于它的信息几乎都来自国外商业卫星公司。比如美国的数字地球卫星公司最新发布的卫星照片显示,"辽宁舰"与"88号"补给舰停靠在同一栈桥两侧。这家卫星公司出于商业宣传的目的,曾多次公布拍摄到的"辽宁舰"卫星图,包括之前的海试情景。有这样一个传闻:美国卫星发现每年9月都有大量军人在中国的校园中集结,然后于一夜之间消失。经过数月分析和进一步侦查后,他们才知道中国的大学生都要进行军训。  相似文献   

5.
针对敏捷成像卫星自主规划问题,将规划、决策、执行和信息反馈相结合,提出星上自主规划框架,并介绍框架结构和模块功能。在分析主要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时间线约束网络的问题模型。通过将各种卫星动作前后衔接,组合成能够完成不同任务的动作序列,提出一种面向卫星动作序列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分为规划和决策两个部分,并在卫星执行每一个动作序列的同时基于多种启发式规则进行规划,在动作序列执行结束时进行决策。实验结果表明了自主规划框架和模型的合理性以及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侦察卫星及无源对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侦察监视手段相比,卫星侦察具有范围广、时效性好、可重复观测、情报信息准确以及获取途径安全合法等优点.叙述了侦察卫星的工作原理和在军事上的应用价值,介绍了成像侦察卫星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无源对抗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开机时段间结构关系分析和开机时段内的观测任务序列结构关系分析,研究了敏捷成像卫星原观测方案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与原观测方案结构特点相适应的调整思路,设计了局部动态协同重调度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9.
成像侦察卫星系统内部关系复杂、任务需求种类较多,利用基于町执行模型架构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建模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从模型到仿真的综合集成.通过研究可执行模型架构理论,集成UPDM与成像侦察卫星系统功能模型,对成像侦察卫星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验证了可执行模型架构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灵巧成像卫星对地面目标观测摆角的计算问题,考虑地球自转和卫星在轨运动等约束,利用空间坐标变换建立了基于椭球体的空间运动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任意时刻卫星对目标观测摆角的计算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任意时刻观测摆角的获取为灵巧成像卫星任务调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评估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对地面目标的威胁,在对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成像过程以及影响其成像效果的成像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目标检测概率的卫星威胁特性分析和预报模型,划分了威胁等级。通过STK/Matlab联合仿真,实时显示卫星在轨运行情况以及卫星对目标区域的覆盖信息,计算并输出在过境时间段内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的威胁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供更可靠和直观的光学成像侦察卫星威胁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军事》2008,(6):13-13
2008年3月27日,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用“宇宙-3M”运载火箭将德国的“天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4”(SAR—Lupe4)侦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采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提供分辨率优于1米的侦察图像,还可在夜间成像或透过云层成像。SAR-Lupe星座则由分布在3个轨道面的5颗卫星组成,每颗卫星重约770千克,设计寿命为10年,星座运行在高度约为480千米的低地球轨道。根据计划,该星座的第五颗卫星将在2008年7月发射。  相似文献   

13.
正民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6):48-49
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间,航天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6000颗,其中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在这些航天器中,军用卫星占到卫星总数的2/3,它们在军事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苏联以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后盾,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在太空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由于苏联及俄罗斯军方对其军用卫星、特别是成像侦察卫星的部署、使用及近年来的研发情况一直进行严格保密,致使外界对其了解甚少。这篇文章对人们窥斑见豹,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多星在海洋中搜索动目标,当动目标失去联系或者目标存在战术意图时,这种不确定动目标搜索将变得极为困难。建立搜索图描述搜索的环境模型,提出了一种解决多星搜索动目标问题的方法。利用信息融合的信息更新搜索图,并根据目标的运动预测方法再次更新搜索图,动态规划整个多星搜索动目标过程。卫星搜索策略是最大化目标发现概率。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解决多星搜索动目标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民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7):54-55
由于俄军使用的成像侦察卫星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的设计产品,其在轨时间短、发射频率高、成像分辨率低、不能实时传输及性能不稳定的缺点已严重制约了俄军对情报的现实需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军总参情报局就提出了研发新一代重型成像侦察卫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苏/俄两大侦察卫星研发机构——萨马拉“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和莫斯科拉沃奇金纳科研生产综合体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重型侦察卫星计划。萨马拉“进步”火箭航天中心提出重达14吨的“蓝宝石”低轨详查型卫星计划,  相似文献   

16.
美军卫星侦察能力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振宁  周芸 《国防科技》2003,(12):32-36
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美军卫星侦察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本文对美军卫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对照相侦察卫星、雷达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的侦察能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了卫星与无人机在执行观测与资源调度上的特性差异基础上,建立了多平台联合对地观测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多平台协同进化调度算法(MPCCPSA)进行求解。MPCCPSA采用分层式协同进化架构解决了不同类型观测方案统一调度生成问题。根据不同类型平台使用特性以及观测目标集合特点,采用分治-合作策略将其分解分配到各平台,顶层的交叉、变异操作保证各种群的多样性,底层的分治、合作算子保证卫星与无人机之间保持观测能力动态互补,在确保可行解的前提下加快收敛速度。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空-天基多类型平台联合观测优化调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光学小卫星成像调度系统设计需求,考虑侧视、存储容量、能量和数据传输等复杂约束,面向小规模问题应用,设计了问题求解流程.建立了顶点和边都带权的成像约束图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标记更新最短路算法的复杂约束成像卫星调度算法解决成像方案生成过程;对数传方案生成过程,给出背包模型并采用带回看策略的贪婪启发式方法进行问题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适用的.  相似文献   

19.
GEO卫星星体相对固定、覆盖面积大、多普勒频移小、技术相对成熟简单,是重要的卫星发展领域之一。文章重点介绍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Inmarsat、Thuraya、Terrastar和Skyterra,包括这些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和趋势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在古城西安,有一支为"嫦娥一号"卫星绕月探测而殚精竭虑的队伍,这就是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赵葆常研究员及其科研团队。在这次绕月探测工程中,以赵葆常为主任设计师的西安光机所有效载荷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