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来4至8年,两岸军备竞赛将达到恐怖均衡水平。北京会强化军事力量,最终确保即使在美军介入下,也能跨海作战;台湾的目标是,即使大陆能跨海登陆作战,也须付出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 陈水扁当选后,两岸"慢性危机"可能在未来4年此起彼伏,尤其是围绕台湾修宪问题,中日美台四方如何角力,将决定台湾海峡是战还是和。总体上,中国对台政策在大选后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
豫夫 《环球军事》2014,(3):130-132
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2013年12月在岛内“立法院”宣称,希望与大陆合作,为台湾景观申请世界遗产。龙应台的说法让“两岸联手申遗”这个老话题又有了新活力。由于台湾不是联合国成员,因而无法自行申遗。两岸合作申遗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前几年的相关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3.
大陆和台湾地区同属一个国家--中国.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了两岸至今的现状,并在人员往来方面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出入境制度.就两地的出入境制度作一系统的比较,从而发现联系与区别,以便完善大陆出入境法律制度,更好地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出于两岸的历史和现实,我国台湾地区对大陆的军事动态一直非常关注。台湾地区对于大陆信息战问题的研究已经超过了20年。虽然台湾对大陆信息战的研究和描述充满了断章取义、凭空臆想甚至无端的指责.但是了解台湾眼中的大陆信息战.对于我军仍具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那么,台湾地区究竟是如何看待大陆的信息战及信息战相关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5.
《兵团建设》2007,(11):110-1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已达到发达水平,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出口。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促统一的政策,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进入调整期,台湾的经济支柱发生了动摇,因而其经济的好转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台湾内部因素也妨碍了其经济增长,问题焦点集中在2004年选举,如果泛蓝阵营取胜、两岸经济关系会有大发展。否则,我们将面对气焰嚣张的民进党。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制定安全与发展相一致的战略,以面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制定了关于两岸居民往来的行政法规,虽然两岸关于入出境往来的行政法规在适用对象、入境申请方式和目的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两部行政法规又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在管理体制、人员限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要闻速递     
<正>大陆试探两岸联防南海可能日本《每日新闻》2010年8月19日报道,据台湾"国防"相关人士透露,去年以来,中国大陆曾多次非正式地试探台湾方面是否有意在南海展开联合防卫,中国大陆方面最近将南海也归为与本国领土完整攸关的"核心利益"。虽然台湾方面表示"眼下无法商讨",予以回绝,但是伴随着两岸关系改善,不排除双方在海洋方面展开合作的可能性。台湾宣称从历史、地理和国际  相似文献   

9.
继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臭名昭著的“两国论”后,2000年4月吕秀莲又鼓吹“台湾的主权是独立的”,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两个华人的国家”,这些数典忘祖的分裂行径,理所当然遭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痛斥。中国人民在同李登辉、吕秀莲之流背叛民族,分裂祖国的罪恶企图进行坚决斗争,继续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同时,也对新中国  相似文献   

10.
张维佳 《当代海军》2005,(10):56-59
应该讲,前段时间,台湾岛内不少政党连续组团访问大陆,受到了祖国大陆热情坦诚的接待,这为发展两岸关系营造了很好的气氛。然而,这种和谐的气氛同时却让岛内的“台独”分子们很不舒服,他们开始不断地通过鼓噪炒作所谓的“雄风”系列等导弹,以此来制造两岸紧张的气氛,妄想抗拒两岸之间的和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从19世纪末,日本帝国同其他世界强国展开竞争,谋求在东亚建立地区霸权的平等权利、国际认可和安全保障。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的这一政策遭到美国日益强烈的反对。尽管它一度将日本成功地纳入限制军备体系,限制了它的领土野心,但从1931年秋季的满洲危机可以判明,日本不会长期接受规定的势力范围。在亚洲大陆,日本从1937年7月卷入同中国的一场毫无计划的消耗战。虽然它取得重大战果,占领了大片土地,但显而易见,鉴于其对手的幅员和人力资源状况,这场战争单靠军事手段不可能决出胜负。一、从中立转向军事同盟自1939年秋,日本领…  相似文献   

12.
1995年6月以来,由于李登辉访美,使得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变得再度紧张。李登辉为何这样张狂?台湾的“国防预算”、武器装备、三军实力究竟如何?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峡风云录》中有一篇《祖国大陆有能力封锁台湾吗?》详细分析了两岸对抗局势及可能发生的前景,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3.
豫夫 《环球军事》2011,(22):42-43
台湾《联合报》10月18日报道称,马英九17日举行“黄金十年”终篇记者会,提出与大陆洽签“两岸和平协议”的构想,引起岛内热议。但之后其“公投”“和平协议”的话题一抛出,却引发外界强烈质疑,民调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4.
方敏  庄林 《国防科技》2001,(3):48-53
不堪再回首,台军风雨艰难路 台湾军队的前身是1949年由大陆逃台的“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始建于1924年,最初由黄埔军校学生和粤、湘、滇、桂等地方军组成,在北伐战争中经过广招兵马和收编各路军阀而不断得到扩充,1926年蒋介石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控制了最高军事指挥权。北伐战争后,在蒋介石两次发动的内战中,“国民革命军”遭到了毁灭性  相似文献   

15.
刘德俊 《军事史林》2010,(10):46-51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在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蒋介石黯然宣布下野,不久便被赶出中国大陆,偏居东南一隅。对于国民党军的失败,美国方面给出了十一条原因,台湾国民党当局也总结了八条。  相似文献   

16.
顺庆起义爆发后,起义军遭到反动军阀的镇压,刘伯承率顺庆起义军与反动军阀作战.在顺庆起义发动的同时,泸州起义也已爆发.本文介绍的是泸州起义之后面临的种种问题,在危机面前,刘伯承指挥起义部队苦守泸州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刑事法律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必将影响海峡两岸共同合作打击跨境犯罪工作的开展。海峡两岸应在《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框架下,在协商互信的基础上,本着对两岸刑事法律制度差异的清晰认识,采取合理、有效的刑事对策弱化其对两岸合作打击跨境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峡两岸有关中国近现代军事史的出版物中,在涉及汤恩伯时,有一引人注目处,即关于汤的生卒年的记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汤恩伯原籍浙江省武义县,系国民党军界要员之一。曾与陈诚、胡宗南同为蒋介石手下的三员宠将,显赫一时,是中国现代军事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大陆解放前夕,败退台湾,后病逝于日本。对于汤之生卒年,从目前所能见到的两岸图书资料看,约有下列几种不同说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相似文献   

20.
李为 《环球军事》2008,(14):24-26
因“8·23炮战”而闻名于世的金门,一度是两岸军事对峙的最前沿,最多时驻军达10万人。随着金门与大陆小三通的开始,金门的军事地位已经逐渐淡化。近日,金门县长李炷烽更是要求台军全部撤出金门,以促进旅游观光,使金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