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军工资讯     
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11万吨出口油轮签字仪式 2004年2月26日,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与丹麦A·P·穆勒 马士基集团公司2艘11万吨原油/成品油轮建造合同的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来访的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出席了签字仪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长印出席了签字仪式。 此次签约建造的2艘11万吨原油/成品油轮是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丹麦A·P·穆勒马士基集团公司建造的系列船的第15、16艘船,也是新船重工成品油轮系列的第27、28艘船,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转民》2005,(12):24-25
本刊讯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船重工)和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新船重工)整合重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尘埃落定,12月9日,在大连市人民文化俱乐部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两个企业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新起点。两个企业此番强强联合,志在携手打造中国造船业的新型“航空母舰”。大船重工与新船重工整合重组,是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改革,加大调整力度,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体现,他将有利于优化大连地区造船资源配置,促进大连地区造船工…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2月28日,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联合卖方与新加坡环球航运公司在北京共同签订了两艘32万载重吨(VLCC)超大型油船的建造合同。中国船贸总经理徐子秋、渤船重工董事长兼总经理贺荣光与船东新加坡环球航运公司董事、总经理苏包文刚共同在合同书上签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强及相关各界代表见证了签字仪式。这笔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我国造船界又刷新了两项纪录:一是该型船为目前我国造船企业承接的吨位最大的船舶;二是成为我国船舶企业按照新的国际规范承接的第一笔船舶订…  相似文献   

4.
5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辽宁省领导、大连市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在新船重工,李长春对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继续发扬“新船”精神,力争使新船重工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  相似文献   

6.
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他要求大连地区造船企业紧紧抓住当前加快船舶工  相似文献   

7.
要闻传真     
2004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温家宝总理首先参观了渤船重工沙盘模型和产品模型,听取了渤船重工大力开发民船产品等情况汇报。当得知渤船重工正在为希腊船东建造174000吨新型双壳散货船时,温家宝表示满意,并希望船舶重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2月28日,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联合卖方与新加坡环球航运公司在北京共同签订了两艘32万载重吨(VLCC)超大型油船的建造合同。中国船贸总经理徐子秋、渤船重工董事长兼总经理贺荣光与船东新加坡环球航运公司董事、总经理苏包文刚共同在合同书上签字。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强及相关各界代表见证了签字仪式。这笔合同的签订,  相似文献   

9.
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大连造船新厂,她是于 1990年成立的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国家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和特大型重点企业。 2000年8月18日,造船新厂成功实施债转股,正式挂牌成为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回顾造船新厂成立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爱新船、建新船活动为新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新船党委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十年来,我们以“爱建”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工厂先后荣获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先进党委”、“…  相似文献   

10.
继成功地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设计建造了两条15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之后,大连新船重工为美国科诺克·菲利普斯公司建造的目前国内吨位最大的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于2003年8月13日在大连新船重工建成,中共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为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命名。该船在大连北良港深水区进行倾斜,强度等项试验后已于8月21日正式交付业主。这不仅是我国建造的第一条出口FPSO,同时也标志我国造船业与世界海洋工程制造商联手合作,共同参与大型国际海洋工程装备承包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公司的前身为辽宁渤海造船厂,2001年7日18日经债转股更名为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我国集造船、修船、钢结构加工、冶金、设备和大型水电设备制造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和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基地。公司濒临中国内海渤海湾北岸,位于北戴河海滨、山海关长城、古兴城风光旅游带东端,依山傍海,风景秀丽。著名的葫芦岛港即为公司所在地。公司的前身始建…  相似文献   

12.
6月16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大连新船重工为伊朗建造的第五条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顺利交工。至此,从1999年8月20日项目合同正式签订,到最后一条船全部交工,经过近五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我国首次承接建造的VLCC项目取得了圆满成功。这标志中国造船业水平提升了,使中国进入到了世界少数有能力建造VLCC国家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05,(1):68-69
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居装车间主任郑琳。在他的带领下,居装车间生产改变了被动局面,跨入到先进单位行列。  相似文献   

15.
军闻述评     
据《中船重工》报道,2006年9月16日,中船重工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副总经理董强在参加大连船舶重工11万吨成品油船22号船命名仪式期间,听取了中船重工总经理助理、大连船舶重工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波对公司近期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工作的汇报,并视察了船舶建造施工现场。孙波向李长印等详细汇报了目前大连船舶重工生产经营形势、主要产品建造进度及整合重组后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并表示对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充满信心。孙波表示,下一步大连船舶重工将继续提高船舶专业化建造水平,进一步推进科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1日七二四所举行建所30周年庆祝大会,刘华清、迟浩田、邹家华、宋健、曾培炎、刘积斌、王荣生、黄平涛等领导同志分别为该所题词祝贺。 同日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建造的68000吨原油船“班公湖”号签字开工。 6日武昌造船厂承担建造的“天下第一门”-三峡永久船闸南线人字门正式开始吊装。人字门高38.5米,宽20.2米,每扇门重804吨,无论是尺寸还是重量都在世界船闸闸门中名列首位。 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颁奖大会,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电焊工…  相似文献   

17.
1月18日,由原青岛北海船厂债转股并规范改制的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1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李长印总经理关于呈报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01工作情况和2002年工作安排的信函上批示,“去年船舶重工的工作取得新成绩,尤其是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同意今年工作安排,希望新的一年新班子带领全体职工以打好军品科研和调整脱困二个攻坚战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1月26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做出了关于集团公司总部与七院院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的决定,将七院院部与集团公司总部管理职能进行整合。1…  相似文献   

18.
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船重工)是由原大连造船厂整体改制而成立的,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大型综合性骨干造船企业。2002年4月,大连造船厂成功改制,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大船重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生产经营,全面实施“五个创新”。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适应公司未来发展,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9.
面对造船技术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认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转向文化竞争,质量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形象。质量文化是质量工作的“源头”,是承载企业生存、发展的“诺亚方舟”。因此,他们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注重创新质量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在培养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观念,制定质量行为准则上下功夫。建设质量文化的关键在于职工的广泛认同。新船重工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精心设计、尽责管理、一次干好、取信用户”的质量方针,并在30万吨VLCC、5668TEU集装箱船建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转民》2008,(10):79-79
9月12日,国内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试验1”号在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顺利下水.该船是渤船重工依托中船重工集团整体研发制造优势,为中国科学院建造的国内最先进的新一代综合科学考察船,也是我国第一艘大型小水线面双体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