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坦克和装甲战车被人们习惯的称为“陆战之王”。它曾经披靡于战场,被认为是主宰胜负的王牌兵器。 一战时期,是“陆战之王”的产生时期。此前,阵地战是敌我双方最常用的作战样式。这种作战方式对防御一方优势极为明显,被形象的称为“绞肉机”,使得进攻一方难越雷池半步,甚至会在战场上出现两军对峙、寸步难进的僵持状态。物极必反,“陆战之王”应运而生。在英军第一次使用坦克进行作战时,就顺利的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占领了敌方的阵地。此时的坦克其主要目的是依靠自身防护力为冲击步兵实施引导和掩护。  相似文献   

2.
史放 《环球军事》2014,(21):54-56
一战爆发后不久,欧洲西线的战事便很快就由运动战变成了阵地战。在1914年秋天的马恩河会战结束后,德军和英法军队都不断向北面运动以求能够包抄敌人的侧翼,从而令对峙线不断朝海岸线推移,这一过程史称“进军大海”。而在双方同时到达海岸之后,西线战场就彻底陷入了阵地战和堑壕战。为了打破这种僵持局面,交战双方此后都做了若干次不成功的进攻尝试,而到了1915年9月,英军的一次全力进攻看起来大有成功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天基信息支援下的空中进攻作战对于夺取战场控制权、改变战争局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作战领域不断融合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深入渗透应用,现代空中进攻作战展现出不同以往的样式与特征.基于新特征下的空中进攻作战对天基信息支援的作战需求设计了天基信息"云"支援体系,分析了空中进攻作战中天基信息支援技术体系支持,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天基信息支援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和未来空中战场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信息作战是作战双方在战场上为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开展的一系列作战行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作战在作战目的、作战空间、作战时间、作战力量、作战指挥、作战行动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作战目的上已不再是有多大的作战目的就有多大作战行动,而是打破了作战行动与作战目的的“对应性”,战术级作战行动也将具有战略目的。在信息作战中,信息的流动、分配、引导、协调和控制,能使有限的作战力量充分发挥超自身作战能力的作战效能,可以择敌要害攻击,给敌以致命一击,从而使战场瞬间的突击力和爆发力达到“核聚变”的效应。这种“核…  相似文献   

5.
<正>空地联合作战体系及指控流程是作战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难点问题,完整的作战体系和合理的指控流程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战争的走向。虽然“兵无常法、战无常势”,对兵力的部署调用要随着战争的态势、战场环境、敌我信息等因素随时进行调整,但是对于作战双方中任意一方来讲,现有阶段空地联合作战的基本特征都是一样的,即多维信息综合主导、多层协同并行展开、多方联动整体作战。  相似文献   

6.
1953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了夏季进攻战役,这次作战曾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主要是:进攻之前的战术准备问题;各兵种在进攻作战中的协同问题;如何保证在冲击出发地区预先潜伏突击力量,以避开敌人猛烈的火力拦阻问题;如何巩固新占领的阵地,展开反复争夺问题;如何在敌人构成完整防御体系的战术纵深内,进行穿插渗透作战,分割包围敌人的问题;等等。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胜利,志愿军各参战  相似文献   

7.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二个年头,刘邓、陈谢、陈粟三支大军挺进中原,摆成“品”字阵势,展开战略进攻。与此同时,陕北解放军出杨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山东解放军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的敌军引向海边,构成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战略部署。内线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进攻。各战场解放军的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了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这从根本上扭转了敌我双方攻防态势,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它在进攻的时机、方向、样式和依托等方面,均有独特…  相似文献   

8.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日美双方海军的最后一场决战,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战。战前形势波谲云诡,错综复杂;战役进程跌宕起伏,充满悬念;战争结局出人意料,发人深思,充分展现了战争特有的魅力。 兵强马壮,美军直指莱特岛 1943年初,以美国为主的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入战略进攻,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战场上的绝对优势,进攻锋芒直指菲律宾。菲律宾位于双方战线中部,是由日本本土至其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基地——东印度群岛的咽喉。为了割裂日本战争布局,“像瓶塞一样”地堵死日本赖以生存的战略物资补给线,美军决心于1944年10月登陆莱特岛,进而夺取整个菲律宾群岛。其中,美海军的作战计划是:由海军中将哈尔西指挥的美国海军主力第3舰队(17艘快速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和58  相似文献   

9.
进攻与防御总是一对矛盾体,互为条件,共同促进发展。近期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表明,进攻作战通常实施并行全纵深立体攻击、形成信息遮断优势、打乱和破坏对方“指控链”及认知系统,防御作战必须相应地构建网络化动态防御体系,夺取制信息权,创造和转换战机,提高战场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美陆军根据自己以往的战争经验教训,提出了主动、灵敏、纵深、协调四项基本原则来作为“空地一体战”的具体指导原则,成为部队在战场上必须遵循的准则。 1 主动。所谓主动就是指以自己的行动规定或改变战斗的条件。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包括;一是要始终夺取和保持主动权,即在进行一切作战行动时要有进攻精神,力求主动地将其意志强加于敌人,迫使敌军按照我方作战的节奏行动,同时,  相似文献   

11.
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大多数战略进攻只能进行到它的力量还足以进行防御以等待媾和的那个时刻为止。超过这一时刻就会发生剧变,就会遭到还击,这种还击的力量通常比进攻者的进攻力量大得多。”这个适情停止进攻的时刻,即为“进攻的顶点”。它是作战力量极限的标志,关系着攻防双方的根本利益,是攻防类型转化的分水岭。美军作战理论中,“顶点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美军1986年版《作战纲要》中指出:“任何进攻作战迟早都会达到这样一个时刻,攻方的力量不再超过守方的力量。或者攻方综合考虑战争因素,认为作战已达不到预定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战争无非两大类型——进攻与防御。防御一方要千方百计地设置障碍阻止对方,而进攻一方则想方设法去清除进攻方向的障碍,以至于现代战场出现了种类齐全的爆炸性障碍。防御一方使用了诸如火箭炮之类的爆炸性障碍撒布器,其速度之快、工作效率之高,不但使用肉体之驱滚雷的英雄、排雷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就连号称现代战场“清道夫”的装甲机械也面有难色。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地毯”扫雷系统闪亮登场了。  相似文献   

13.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庞大、意义深远且极具特点的一次登陆战役。由英美双方组成的盟军联合指挥总部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只有用计诱骗敌人,避敌锋芒,然后进行突然袭击,才有成功的希望。为此,盟军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欺骗、隐蔽工作,施展了种种疑兵之计,使德军错误地判断了其登陆时间、地域,从而达成了出敌不意、迅速夺取登陆胜利的战役目的。疑兵计划之一“:齐柏林”计划分散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盟军为了配合东线苏联红军的进攻,全面打击法西斯的军事力量,决定开辟第二战场。为此,盟军制订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作战…  相似文献   

14.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15.
周义 《国防科技》2002,(8):53-56
台军认为,“现代战争无不依赖电磁波。武器装备越先进,对电子战需求越迫切。电子战必将主宰未来战场。任何军事行动。只有灵活运用电子技术,实施有效的电子战,才能达成察觉敌人之意图,反制敌人之行动,确保本军及友军之安全,进而瘫痪敌人之火力与指通力,以迅速获得彻底之胜利。”因此,台军一直高度重视电子战技术、装备和作战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古今中外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在作战中,既要保存自己,又能消灭敌人,历来是作战双方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隐身草”、“土遁术”的神话不可能成为现实,但潜水技术、伪装技术、隐形技术等在军事上的运用,的确大大降低了破作战对方发现的概率,隐  相似文献   

17.
李成刚 《军事历史》2006,(12):17-24
四、“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和海上作战(续上期)按照“沙漠风暴”作战计划,多国部队从1月17日到2月24日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整个空袭分三个阶段,即对伊拉克战略目标的空中打击、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战场准备。(一)第一阶段:对伊拉克战略目标的空中打击“沙漠风暴”总体作战计划将进攻发起时间定在1月17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阐释了“法律战”的概念,认为在21世纪冲突中,法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决定性要素,敌我双方都可以将法律作为进攻或者防御的武器。作者认为应该将法律“实战化”,指挥官要做好“战场法律准备”,包括教育训练部队、听取专家法律建议、提前与媒体建立联系,并争取敌对方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美参联会《2010联合作战设想》中首次提出了联合作战新概念“主导布势”。所谓“主导布势”就是力求全面控制作战空间。美军认为,作战空间不仅是指部队探测、跟踪、打击敌人的三维空间,还包括时间、速度和电磁频谱等因素在内的“全维空间”。控制作战空间就是要在空、地、海、天、电磁多维度上综合发挥美军信息、机动和作战能力的优势,形成全方位、全时空控制战场和直接威逼敌重心的主导态势,力求少战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这种“主导布势”显然比过去“夺取战场主动权”的观念有所扩展。美军控制作战空间的主要方法是:  相似文献   

20.
黄涛  徐国强 《国防科技》2003,(11):62-64
一些观点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战场日趋“透明”,欲达成作战的突然性似乎一厢情愿。事实上,信息化条件下敌对双方的对抗更加激烈,战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双方的作战准备永远达不到无懈可击的程度,存在着被对方利用的“间隙”、“死角”,必被高明一方所利用而达成作战突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