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郎、好莱坞童星及其它张文雯大凡读书人都知晓“江郎才尽”这个历史典故。故事说的是南朝时期有个名叫江淹的儿童,5岁时便能出口成诗,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时人传为美谈。他父亲常常引以自豪,便带江淹四处炫耀,出尽风头,还趁机骗几个钱。谁知到十几岁时,江淹竟一句...  相似文献   

2.
本人不曾做过官,也不会做官,更没有做官的命,但时常跟官。凭直观和感受,吾以为为官者应过好“三关”。 一说“金钱关”。大凡为官者都是管啥有啥权——管人事的有人权,管财经的有财权,管物资的有物权,管部队的有兵权……种种权力,寄予了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公仆者理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切莫玩弄“权术”,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利。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秉公无私,勤政为民。这样才能永葆公仆形象不褪色。 二说“人情关”。为官者也是人,什么  相似文献   

3.
县令拉纤羞刺史程伯福据《新唐书·循吏》记载:唐朝时,益昌县令何易于上任不久,其顶头上司刺史崔朴携宾客乘船春游,途经益昌县境时,通知他派民夫去拉纤。何易于接到通知后,一个民夫也没派,而是只身一人前往拉纤。崔朴很吃惊地问:“这是怎么回事?”何易于回答说:...  相似文献   

4.
轻敌致败     
晋孝武帝太元20年(公元395年)4月,西秦王乾归派乞伏益州率领六千骑兵进讨占据上邽(在今甘肃天水市)的姜乳。左仆射边芮、民部尚书王松寿说:“乞伏益州屡胜而骄,不可专任,必以轻敌取败。”乾归说:“益州骁勇,诸将莫及,可以用很好的副手辅佐他”。乾归便以平北将军韦虔为长史,左禁将军务和为司马。军至大寒岭(在上邦西),乞伏益州不设警戒,听任将士游畋纵饮,并且下令:“敢言军事者斩”。韦虔等人多次建言,他均不听。姜乳乘乞伏益州骄傲轻敌之隙奋力反击,将乞伏益州打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为官者败在“身边人”手里的不少。《红楼梦》里就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贾政有个贴心仆人叫李十儿,贾政放任江西粮道时,他随主子在衙门公干,当管门衙役。别看李十儿地位卑微,但献媚取宠、拉人下水却很有“本事”。贾政初到粮道任上,“勤俭谨慎”,对州县官的馈送,一概不受,并告示乡里:“凡折收粮米,勒索乡民者,必详参揭报,严惩不贷。”善于胁肩诌笑、投机钻营的李十儿,看看没有油水可捞,便摇着三寸不烂之舌算计起贾政来。他先是到处散布:“凡有新到的老爷,告示出得越厉害,越是想捞钱的法子。”州县官信以为真,纷纷给贾政送银子。州…  相似文献   

6.
李膺的魅力     
夜读《后汉书》,看到李膺一节,不禁击节叫好:真英雄也!李膺,东汉大臣,河南襄城人。初举孝廉,屡迁青州刺史、渔阳太守、蜀郡太守。因为他为政清廉,执法严厉,对贪官打击无情,所以每到一处任职,总有一些贪官吓得自动逃亡。特别是他任青州刺史那一回,青州是全国吏治最差的地方,可以说是无官不贪,命令刚下,他还没到任,治下各县的贪赃县令闻讯后竟然全部弃官潜逃,正好为他重新任命一批清廉的官员腾出了位置。李膺的“魅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为官者要"不欺"任福军宋朝邓州有位新科状元贾黯,在回乡省亲时慕名前来挥望范仲淹,并施礼求教:"范大人,学生初入仕途,应当怎样做才好?"范仲淹推心置腹地说:"为官就要忧国忧民,不然就难当好官。我们为官不在大小,都要上不欺君,下不欺民,为官清正,廉洁奉公...  相似文献   

8.
“老杆子”在吾班并非最年长,而是因其党龄最长而获此殊誉。大二结束时,本班的九位兄弟全部加入了党组织。有人建议:按大家党龄时间的长短排个行。“老杆子”在新兵就因表现突出入了党,理所当然就成了我们的“老大”。“老杆子”从此便取代了他的名字。“老杆子”平时言语不多,干工作总是默默无闻、拈“重”怕“轻”。在班里,他常常“公差”自己扛。由于平时言语  相似文献   

9.
“呼噜排长”既不姓呼,也不叫噜。他真名叫黄明轩,是我们的新兵排长。只因其人打呼噜“惊天地、泣鬼神”而闻“鸣”于新兵中队。呼噜排长其貌不扬,甚至有些对不起观众。头很小,眼睛却大而有神,上身大,下身大, 腰却很细,简直就有点像葫芦。不仅如此,大家觉得他的穿着也有些“滞后”,一双在地方早就应该被“淘汰”的解放鞋。他补了又补,缝了又缝,还穿得津津有味。“呼噜排长”美其名曰:  相似文献   

10.
"官无二业,事不并济"出自范晔《后汉书·张衡列传》,意思是说为官者不能兼做其他职业,许多事情不可并行不悖。张衡给出的理由是:"昼长则宵短,日南则景北。天且不堪兼,况以人该之。"在他看来,世上很多事情存在此消彼长或顾此失彼的关系,很难两全其美、皆大欢喜,为官者尤须慎之又慎。"官无二业,事不并济",作为古人给居官者立下的规矩,透过历代吏治和官箴不难看出,其意在引导和规范官员尽心理政、用权为公、守好俸禄,而不能一心二用、荒废主业,更不能与民争利、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11.
老安其人     
我分到技师组的第二年,老安正式成为技师组组长。用我们的话说:这位上尉技师终于“遂了心愿”。老安对组长的位子是否“魂牵梦绕’无从考证,只是当了组长管我们便名正言顺了,以往诸如“你以为你是组长?”这类的话,我们再也吐不出口了。技师组共六人,清一色军官,老安并不老,组里与他平级的就有两个,之所以称其老安,绝无敬意,他简直是个别里科夫似的人物,谁要在他面前发几句牢骚,或工作中有些许急馒,他准保摘下眼镜,瞪起一对小眼睛训你一通:要讲政治,少发牢骚,工作要严谨,机房无小事等等。他讲得一本正经,于然一位大首长…  相似文献   

12.
姚志华 《政工学刊》2013,(11):64-64
每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抱怨,而且,常常是怨人多,责己少。其实,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的是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对自责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重以周”,就是责备自己总是很重、很周全、很严格。他又说:“重以周,故不怠。”勇于自责,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放松、懈怠,就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及时改过,不断向上。可见,勇于、诚于、乐于责己者方能收获成功,走向完美和强大。  相似文献   

13.
无兵不安     
“我们不能低估民兵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才不兴’这四句话之后,加上个‘无兵不安’十分必要。”在中共成都市委六届四次扩大会上,市委书记吴希海同志这样说。“吴书记,请您首先解释一下,‘无兵不安’这个口号的含义。”不久前,我们走访他时,一落坐就这样问。“从广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军队,我们的国家就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14.
姬小琴 《环球军事》2012,(12):71-71
作为《环球军事》的老读者,和他相伴已有10余载。它就像一个“窗口”,让我们放眼看世界,洞察世界风云;它就像一座“宝藏”,让我们积极探索.挖掘各自的“宝贝”;它就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让我们学智、积智、增智,成为一名“能说会道”的军迷。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南明区区委书记蒋星恒不是行武出身,却又“军味十足”。他对人民武装、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爱和支持,深得广大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交口称赞,被誉为人武战线的“贴心书记”。 “在其位、谋其政,当好第一责任人”他给自己立下了一条规矩。他提议每年“八一”建军节作为区委、政府领导们军事日。于是每逢建军节那天,区委、政府机关的领导总是整整齐齐,轻车简从,列队来到练兵场。“瞄靶”、“射击”、“报数”、“齐步走”、“蹬下”、“向左向右看齐”。全神贯注,杀声震天!蒋书记说,当一天兵,就会增加一份对“国不强民不安”的思想。我们这些人的国防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住修德的根本环节 ,在常思基层群众的巨大作用上正认识 ,克服官僚主义的傲气。“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修身是为官者追求的第一要务。而修德则是修身的首要目的。通过修德克服官僚主义 ,首先就必须从思想上对基层群众的巨大作用有一个清醒认识。(一 )树牢群众的观点。深刻认识到 ,军队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哪一个个人所能完成的。尤其在当前军事斗争局势日益严峻紧张的形势下 ,高标准做好军事斗争准备 ,努力提高“打赢”能力 ,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基层广大官兵 ,依靠其积极有效地开展科技练兵活动 ,依靠其加强基…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竹岛派出所塔山警务区民警戚恩雨是个“片儿警”,社区的居民不爱喊他的名字“戚恩雨”,都叫他“老戚”,说“这样叫着亲”。每次介绍.社区大妈总这样解释:戚是亲戚的戚,恩是感恩的恩,雨是及时雨的雨。他是我们大家的亲戚、及时雨,他做的事让我们感恩。  相似文献   

18.
逝接介绍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一篇文章,感受颇深。姚老一生走过了89个春秋,从事创作达70余年,撰写了65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在总结人生经历时,姚老把成功归结于“耐得寂寞,勤学苦练”八个字。他说:“耐得寂寞的目的,是为了勤学苦练。耐得寂寞的人,就能勤学苦练,从而作出成绩来。这样,人们就会承认他、记住他。相反,耐不得寂寞的人,就会心存浮躁,哗众取宠,热衷于出风头、赶时髦。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坐下来刻苦学习,更谈不上埋头钻研,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当然也就不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姚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耐得寂寞与学习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唐太宗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很清醒很明智,不愧为一代明君令主。虽然他没有留下什么“太宗文集”,于“立言”上小有遗憾,但他的历史功绩却一直被人们传诵,史家一直把他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所开创的盛唐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 当然,唐太宗不肯出书,不等于说我们的官员就不能出书。我以为,如果确实是出自自己之手而不是找人捉刀,或作为历史见证,或作为经验总结。又有一定参考价值,那就不妨出上一本。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华坪县县委书记和炳寿虽然不是行伍出身,却深谙“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道理。上任伊始,他就说:“党管武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委一班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他在深入乡(镇)检查工作时发现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轻武装”的现象后,他提出了“五个列入”:即把民兵预备役建设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武装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的议事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