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武官情报是美国重要的情报来源之一,但由于经费缺乏,导致驻外武官在遴选和任职培训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了武官军事情报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不能提供机密情报和很少对情报进行分析两个方面.这一时期,影响美国武官情报工作发展的因素有4个:优越的战略环境、独特的军事传统、驻外武官的素养和决策层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清朝发动 了几次大规模的武装侵略,一度攻占了北京。为 了进一步扩张在中国的势力,列强开始在其驻华 使馆派驻武官。最早向清政府派出武官的国家是 法国。它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在北京设立了 武官处。随后,英、美、日、俄、意等国也相继 向清朝派驻了武官。西方武官制度从此逐渐传入 中国。外国武官在华的活动直接为帝国主义列强 的殖民主义扩张政策服务。他们不择手段地从事 侵犯中国主权的军事情报活动,甚至直接参与对 中国的武装干涉和侵略行动。 光绪年间,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武 官制度的传入和洋务运动的发展使得清政府感到 有必要仿效西方建立武官制度,以便进一步了解 外国军事情况,引进西方军制和军火工业,建立 北洋海军。1890年(光绪十六年),总理各国事 务衙门会同海军衙门奏请由海军派人随使节常驻 外国考察。这是实际上是未冠以海军武官头衔的 海军武官,但尚未形成定例。  相似文献   

3.
李杰 《当代海军》2002,(10):10-12
进入新世纪,欧洲各国最新研制的驱护卫舰不再“待闺阁中”,而是加紧舾装“披挂”,纷纷登台亮相,正成为欧洲海军主战装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在驱护舰领域最令人耀眼的是被誉为欧洲护卫舰的3朵“姐妹花”:而最先出场亮相的是2002年9月交付西班牙海军的F-100级护卫舰;紧随其后的则是德国的“梅科”级护卫舰;挪威“南森”级护卫舰的建造也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4.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不久的一个夜晚,我正在纽约第3海军战区海军情报组值班。晚上11点钟,办公室的寂静的气氛被电传机的震颤声所划破。这是从华盛顿发来的指令,它使我开始去从事一项只能被称为“公务窃盗”的任务。 “拜访”斯蒂芬·克·席格利 在芝加哥,斯蒂芬·克·席格利表面上是经营银行和保险业务的,而且在银行和保险界享有国际盛誉。但是美国当局怀疑他操纵一个纳粹间谍网。他在一个中立的欧洲国家的首都保留着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1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超乎想象的恐怖袭击。而预测潜在威胁几乎已120年历史的海军情报局,那天有8名情报人员牺牲。恐怖分子的袭击使情报局改变了重点,但不是改变设备工具或任务。 海军情报局是美国最古老的情报机构。自1882年成立以来,海军情报局就承担着搜集对国防部战时有用的海军信息情报。其早期的任务重点是搜集外国作战舰船的技术特点、商  相似文献   

6.
库兹涅佐夫元帅1902年7月12日出生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的梅德韦德基村。1919年参加海军。1926年伏龙芝海军学校毕业后到黑海舰队服役。1934午起担任“红色乌克兰”号巡洋舰舰长。 1936年西班牙内战,他作为苏联驻西班牙海军武官和海军总顾问,领导苏联海军志愿军参加了西班牙人民解放战争,这期间他在军事上的天分显露出来,同时累积了更加深厚的海军指挥经验。正因为如此,回国后被斯大林任命为海军人  相似文献   

7.
尽管2003年世界军事热点远离了欧洲地区,但欧洲各国海军的发展动向却十分令人瞩目。这不仅仅体现在以美国,西班牙为首的国家派兵支持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更体现在欧洲国家的防务趋向“独立”、海军战略的大调整和海军装备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8.
美专家谈人力情报与技术情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尔夫·彼得斯是美国陆军前高级情报官员、分析家,精研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和情报问题以及未来战争问题, 退休后专职写作,出版了多部涉及军事情报的书籍。本文将彼得斯分析美国人力情报现状的主要观点介绍给读者。这些观点视角独特、深刻尖锐,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巨型客轮日薄西山之日,正是巨型油轮迅速崛起之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使美国发了一大笔战争之财,而且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造船业,使其造船业后来居上,当二战结束时,欧洲人发现,其客轮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了美国的严峻挑战。40年代末,一艘名为  相似文献   

10.
<正>俄乌战事延续至今,双方在战场上的得失高下或许有意见分歧,但情报、监视、侦察(ISR)领域,普遍的观点是乌克兰后来居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优势”,这既与该国2014年在乌东顿巴斯惨败后实施全面军事情报及内卫体制改革有关,更得到美国为首的北约大力协助。美国《国家》杂志2022年5月1日刊登对乌克兰国防部军情总局(格乌尔)局长基里尔·布达诺夫的采访,作为新一代乌情报主管,他与北约同行的关系比俄罗斯等原苏联同行更为亲密,  相似文献   

11.
尽管美军海军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情报、监视和侦察需求,以监视那些来自陆地的敌人,但海军还是决定在未来几年内,减少大约四分之_的高度专业化的多用途情报侦察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海军组建初期,仍沿袭前苏联海军80年代中期后实行的“近海防御”战略。1993年,俄罗斯开始对其海军战略内容进行修正,至1997年演变成现行的“区域性积极防御”战略。(一)战略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海军和日本海军,欧洲海区仍为战略重点。俄建国之初,采取亲西方政策,曾公开声明“俄罗期没有敌人”。但北约集团趁华约集团自动解散之机东扩,力图挤占和剥夺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和传统的势力范围。1995年后俄改变了无敌国的观点,明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俄罗斯的主要敌人。作为欧洲民族的俄联邦,长期以来始终把政治、经济、军事重心放在欧洲,其…  相似文献   

13.
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办公室[DefenseAttacheOffice(DAO)]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办公室设在东京,属于美国通过正常外交途径公开外派的军事情报组织,其任务主要为监视日本军事力量建设,具体担负以下3方面的任务。(1)搜集所驻国家军事、政治情报并向国内报告。(2)作为美国国防部全权代表,处理驻日美军的各种军事外交事务。(3)协助美国驻日本大使处理军事问题。此外,驻日武官办公室还负责不定时的各级别联络,还要做好美国国防部官员和军方人士的访日接待工作。该办公室现有5名通过外交途径派遣的防卫武官。他们不一定有技术背景但是精通  相似文献   

14.
欧洲海军装备技术展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海军装备技术展,也是未来海军装备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欧洲、美国都在为未来的空地作战,地地作战研制新型“模块化导弹”,主要计划包括英国、法国、瑞典联合实施的欧洲模块化导弹(EMM),美国陆军、海军联合发展的联合通用导弹(JCM),以及美国陆军为未来作战系统研制的间瞄发射系统(NLOS-LS)。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1月,一条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下水了,1999年12月正式编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被命名为海军“宜昌”舰。该舰入列后先后迎接了了48国驻华武官和三位外国高级将领的参观访问,赢得了国际友人和各级首长的高度赞扬。参加了6次重大军事演习任务和10次大型评比活动,多次单舰执行重大任务,破誉为“南海尖刀”。  相似文献   

17.
北约军政首脑认为,联合海军在大西洋、欧洲战区以及在其周边地区可以承受诸多任务。尤其是在爆发欧洲战争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地区冲突跃为盟国主要威胁的条件下,海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北约决定优先发展海军并拟定了有关发展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 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欧洲各国最新研制的驱护舰不再“待字闺中”,而是加紧栖装“披挂”,纷纷登台亮相,正成为欧洲海军主战舰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向世人展示出了由全新设计理念、高效奇特设施和威猛强大武器“打造”出来的21世纪水面战舰的全新形象,推陈出新的另类外形设计、超乎寻常的本领及其对未来海战的深刻影响,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后来居上的挪威海军的南森级宙斯盾护卫舰。吨位最小的宙斯盾护卫舰世界上第一艘宙斯盾舰(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于1983年1月服役,至今已20年了。其间,通过在导弹、雷达和计算机等领域的不断…  相似文献   

19.
李牧洋 《当代海军》2005,(12):64-65
王立申档案: 1946年出生,浙江省青田县人。毕业于“海军军官学校”1969年班、“三军大学海军指挥参谋学院”和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教育学函授班,曾在南非“海军参谋大学”、美国“潜艇学校”学习,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工业管理硕士学位。王立申1988年5月任“海狮”号潜艇艇长,1989年3月任“海龙”号潜艇艇长,199年9月任“华阳”舰舰长,1993年10月任“诺克斯”级“导弹护卫舰支队支队长”,后任“驱逐第一舰队副舰队长”,1994年1月晋升“少将”。1995年7月任“驱逐第一舰队舰队长”,1996年6月任海军“62.2特遣支队支队长”,1996年7月任“海军武器获得管理办公室主任”,1998年8月任“海军督察长室副督察长”,“海军情报署长”、2001年6月任“海军舰队司令部副司令”,并晋升“中将”。2002年3月任“国防部战略规划司司长”,2003年12月任“海军舰队司令”。  相似文献   

20.
我人民海军对外交往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从8月23日起,我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舰从上海启程,开始对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4国的访问。到10月17日,我海军官兵告别最后一站——意大利的拉斯佩齐亚军港,圆满结束了对欧洲4国的访问。这是我海军首次对欧洲的访问,标志着我海军航迹已遍布三大洋五大洲。这次欧洲出访既向世界展示我海军的崭新形象,同时也使我海军官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对世界发达国家的海军建设有了更切身的体会。本刊记者司彦文、郭建跃随舰采写了一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欧印象记,这里一并刊出,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