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炸药装药损伤的萌生、演化直接影响炸药的力学响应过程,及其爆轰性能,是武器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就炸药装药损伤行为数值模拟技术,从本构模型和计算模型两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炸药本构模型及炸药装药力学行为数值计算模型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含损伤本构模型和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建立适应性更加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描述炸...  相似文献   

2.
火炮口径系列化是我国兵器科研设计中的重要课题,也是“九五”期间有待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谈谈对火炮口径系列化的粗浅认识。1.国外现状火炮口径系列化,是火炮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的基础。没有火炮口径系列化,对火力系统、火控系统的研究设计会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3D打印技术在两个方面的研究有所涉及,那就是火工品装药和炸药装药,专业人员对这两个方面研究有所进展。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在一定方面有其存在的应用,比如可以实现复杂结构的装药,成品低且质量小,使用安全性能高,尤其在火工品装药和炸药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文章对3D打印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炸药中的研究,对其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防御高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巡航导弹对海军舰船的袭击,海军水面战中心(达黑格伦)分部(简称NSWCDD)正致力开发一项有效的防御技术,这项技术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杀伤武器——水幕,这将为海军舰船提供一种费用低而通用性好的末端防御系统。水幕是由若干水下爆炸物在浅水爆炸后形成的。为支持水幕防御技术的发展并验证其价值,1995年7月进行了鳞片状线形炸药的水下爆炸试验,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连续型和离散型线形炸药在水下爆炸后在空中形成喷射水柱的数量。长30~56英尺装有C-4炸药的连续型线形炸药在水下爆炸后在水面上形成羽状水雾。装有C-4炸药,重10磅,间距8英尺的5到8枚离散型线形炸药在水下依次爆炸后同样可以形成羽状水雾。线形炸药的布放深度和离散型炸药的水平间距应使喷射水柱的数量最大。安置在线形炸药垂直和平行方向的VHS摄像机以每秒30帧的速度拍摄下水幕的形成过程,爆炸试验产生的水幕尺寸可以通过记录在录像带上的数字化图像来确定。本报告提出了这一系列(爆炸)试验中分别由连续和离散型线形炸药的水下爆炸生成的水幕高度和外形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坦克火控系统的装备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坦克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力三大性能指标中,其首要的核心指标是火力,而火力控制技术又是制约坦克火力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在综述了国内外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和装备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坦克火控技术的对策,对于科研机关、生产厂家和部队指战员研制、生产和学习了解性能先进的新型坦克火控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烤燃试验是评价炸药装药安全性的重要考核项目,研究炸药装药烤燃过程的响应特性,进而指导工程设计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从炸药装药尺寸、长径比、壳体材料/厚度、泄压结构、物理界面及自由空间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缩比弹结构与实弹结构差异大、试验过程实测参量少、小尺寸试验结果难以预估全尺寸实弹的问题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随着导弹和宇宙飞行器的飞速发展,分离技术便愈来愈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在国内外受到很大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试验工作。目前,在国外导弹和宇宙飞行器的分离装置中广泛应用炸药索分离技术,而在这种方案中大多是根据聚能效应将炸药制成具有聚能槽的特殊剖面形状的炸药条,直接安装在结构需要分离的地方。药条的制造、安装检验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成本较贵,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助于我国小口径火炮和大口径机枪弹药的发展,对西方国家穿甲、爆破、杀伤和燃烧多功能弹现状和近30年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多功能化是小口径火炮和大口径机枪弹药的发展趋势之一。弹底触发引信灵敏度是配用弹底引信的多功能弹发展的主要关键技术,在我国已有重大突破。无引信而以烟火药引爆炸药装药的多功能弹在西方已得到推广,其突出特点是效费比高,但发射安全性略低,威力也偏小。研制中的配用中间引信的多功能弹是国外最新发展动向,它对厚装甲目标的穿甲效能几乎与实心穿甲弹的相当。  相似文献   

9.
2015年以来,国际出版集团连续、批量撤销中国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声誉和科技成果的可信性,我国科研诚信建设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科研诚信领域的研究现状,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基础,以科研诚信领域相关词语为检索词,检索到从相关研究起步至今的期刊论文共2402篇。结合科学计量学方法及可视化软件,从时序、机构、期刊、作者、研究内容等角度对我国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的发展进行分析,揭示研究现状的同时,分析相关研究的不足,以期作为相关研究的支撑,来进一步推动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发展,高能混合炸药及高能推进剂对高能单质炸药的使用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药试验及使用证明,超细粉体高能炸药能够显著改善装药的综合性能,同时可有效提高炸药的爆燃性能,因此,对炸药粒度指标的要求已趋向微细化、超细化。我国正在进行N-15的推进剂性能改进研究项目,对HMX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已规定具体的控制指标,目前正在深化研磨法工艺研究试验。由此可见,高能炸药的超细化已逐步形成一项新型产业,超细化工艺的升华改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科学研究是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科研工作必须不断谋求创新与发展,必须逐步采取科学合理的科研发展模式,保证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文章在厘清科研的组织形式、发展模式、发展要素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高校科研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归纳、比较,试图构建一系列的高校科研发展模式,形成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研发展模式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民用爆破器材(以下简称民爆)强制性国家标准切实得到贯彻实施,各企、事业单位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民爆产品的科研、生产、经营等活动,2000年8月1日至8月4日在浙江舟山召开了GB 12437—2000《工业粉状铵梯炸药》(代替 GB/T 12437—1990)、GB18094—2000《水胶炸药》、GB 18095—2000《乳化炸药》、GB 18096—2000《煤矿许用电雷管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GB 18097—2000《煤矿许用炸药可燃气安全度试验方法及判定》、GB 18098—2000《工业炸药爆炸后有毒气体含量的测定》等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宣贯会议。  相似文献   

13.
八一二厂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所属的集生产、科研和国内外贸易为体的大型骨干企业,是四川省重点军工企业。近年来,八一二厂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能力,不断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核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一条消息引起网上热议:随着多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我国自主研发的多种型号导弹武器定型列装。热议背后,是国内外对战略导弹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高度关注,更是第二炮兵党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印证:将多个武器装备研究重点学科实验室进行融合,初步构建一体化科研实验平台,资源和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科研效率和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与DNTF基炸药匹配的传爆序列设计技术,通过试验和数值仿真方法开展了该炸药的起爆传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和仿真得到该炸药的临界直径分别为4.96 mm和5.2 mm,二者基本吻合,误差仅为4.84%。起爆药长径比分别为0.25、0.5、0.75、1、1.25、1.5时,炸药的最小起爆药量分别为0.44、0.48、0.5、0.67、0.84、1 g,最小起爆药量随起爆药长径比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该研究成果可为该炸药的传爆序列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炸药爆炸时生成高温、高压的爆炸产物,在对外膨胀时压缩周围的介质,使其邻近的介质变形、破坏、飞散而作功,因而炸药的作功能力是评价炸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工业炸药作功能力的测定,在方法上有铅(土寿)扩孔法、弹道臼炮法、水下爆炸试验、弹道摆试验等。我国工业炸药作功能力的测定方法有GB 12436—90《炸药作功能力试验铅(土寿)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压剪加载下炸药这类粘塑性介质中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一种反映炸药装药中剪切带形成和发展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剪切带发展变化特性与炸药起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武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炸药。直到今天,常规武器的杀伤力仍取决于炸药的威力,无论枪弹、炮弹、炸弹、地雷都是如此。所以,有人把黄色炸药(TNT)的发明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称为“现代武器的奠基人”。他开办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炸药制造厂,被人称为“炸药大王”,并赚了很多钱,成了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9.
爆热是表征炸药能量释放的重要参数。GJB772A—97方法701.1 “爆热-恒温法和绝热法”规定了小当量炸药的测试方法,在各类炸药的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炸药爆热的理论计算和测量原理出发,介绍了恒温法和绝热法爆热测试仪的组成和测试方法,分析了高能炸药和金属化炸药的爆热测试结果,以及炸药爆热的影响因素。归纳了爆热测试仪几十年来不断更新和发展动态。TNT当量从50 g增加到300 g,内外桶测温精度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样品平行试验的最大偏差进一步降低。目前,中物院化材所研制的BR300g-I绝热法爆热测试仪是国内最大当量的爆热测试仪,能够满足多种较大尺寸炸药的爆热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中心,共有职工约11000人,其中从事民品的职工近3000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航天六院的科研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研制生产出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