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11月习主席在军委扩大会上指出“:必须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纵观我军发展历程,几乎每一支部队都有反映自身特点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而其所形成的“特有精神”更是各支部队优良传统的高度凝练和升华,集中体现了我军的特色和优势,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胡主席刚主持军委工作就明确指出:“充分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大政治意义,认真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个重大课题。要坚持不懈地对部队进行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不断从中汲取推动军队建设的经验、智慧和力量,使我军永葆老红军的政治本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着力实现传统与现实的最佳结合,无疑是发扬我军优良传统的有效选择。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我军历史传统的现代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当时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军委胡主席强调指出,要大力弘扬我军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积极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围绕贯彻落实胡主席的这一重要指示,推进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本刊编者近日就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旅团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采访了兰州军区某集团军5位政工领导.  相似文献   

4.
赵益 《政工学刊》2014,(4):17-18
习主席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这不仅为我军新时期的军事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部队战斗精神的培树提出了新的要求。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关键。新形势下培树战斗精神,必须紧盯强军目标,强化政治意识、锤炼过硬本领、弘扬优良作风,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相似文献   

5.
在战争年代,我军曾经涌现出许多英雄集体和英雄人物。他们把革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一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勇敢杀敌,创造出许多英雄业绩。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荣传统,促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本期起,我们特开辟这个栏目,介绍英雄集体的革命精神和模范事迹,供部队教育和学习。希望大家特别是获得过战斗荣誉称号的单位,积极提供材料和撰写稿件。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学习党的历史”,军队要“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在随后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胡锦涛向全军提出五点希望,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全军“永远坚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近平也强调指出,“必须始终保持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由此可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仅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军事软实力的根基和保证。编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书写和传承军队光辉历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编研工作来说,重点是要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真谛,自觉运用于工作实践,切实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军队光辉历史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认识模糊是造成战斗精神培育不经常的根本原因。战斗精神教育经常化,必须把握好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的关系,切实把战斗精神教育作为部队教育的主题牢固确立起来。军队是要打仗的,战斗精神乃军队之魂。拿破仑认为,战场上的胜利有四分之三取决于精神因素。克劳塞维茨则把精神要素列为战略五要素之首。但是我军作为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战斗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平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包括岗位创造一流的业绩,都需要战斗精神。分析近几年一些部队中战斗精神教育不经常的原因,其中固然有“仗打不起来”,当“和平官”、“和平兵”思想…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加强部党委的廉政建设,树立人武干部的良好形象,西昌市人武部根据党中央关手党政机关廉洁目律的有关规定精神,结合本部具体情况,制定如下廉洁自律“十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坚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保持革命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突出强调的重要问题。我们要从保持我军永不变质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大政治意义,认真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个重大课题,始终保持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和任务,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需要继承和发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之提供强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一、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抓住根本环节,紧紧围绕听党指挥、服从全局培育部队战斗精神。听党指挥、服从国家战略全局,是战斗精神的最高要求和根本属性。一些单位对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从根本上坚定政治立场关注不够、抓得不力,致使少数官兵对正义战争必胜的定律产生疑虑。这个问题不解决,战斗精神就失去了“灵魂”。(一)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核心之点,也是确保听党指挥、服从战略全局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铸造部队战斗精神的根本任务,并贯穿于整个培育工…  相似文献   

11.
坚持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远保持革命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是我军长远建设的根本大计。江泽民同志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说:"我军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军队,自红军时期起就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反映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我军的政治本色,是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告诉  相似文献   

12.
士官队伍战斗精神的强弱,关系到我军整体战斗精神的高低。当前增强士官战斗精神培育的实效性,一是认知教育要突出“辨析”;二是实践训练要加强“磨砺”;三是行为管理要进一步“精细”。  相似文献   

13.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气候恶劣,无霜期短,可耕地少。战斗在这里的部队官兵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他们种菜、养猪、捕鱼、种粮……想方设法发展农副业生产,创造了打破“生命禁区”理论的奇迹。目前驻藏部队的农  相似文献   

14.
我军在长期的军事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秀连队精神,如“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精神”等。一代又一代官兵在这些优秀连队精神哺育下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立下了卓越功勋。可以说,优秀连队精神是我军各连队的灵魂和宝贵财富。当前,一些连队却不善于运用这一宝贵财富来教育官兵,致使我军优秀连队精神有失传之忧。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李威 《中国民兵》2013,(10):29-29
过硬的战斗精神是优良作风的重要体现,如何适应强军兴军的新要求,不断锻造和提升预备役部队的战斗精神,足需要下功夫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6.
精神的脊梁     
《解放军生活》2014,(1):15-16
正走进四十七集团军军史馆,一幅幅反映历次战役战斗的图片变成了一个个血与火的课堂;一面面洞穿着弹孔的锦旗变成了一个个烈焰翻腾的熔炉……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这支部队,从1928年组建,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誓死完成任务,所铸就的优良作风和战斗精神。一件件历史遗物、一张张墨白照片,折射出这支部队骨子里忠诚于党、精武善战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7.
习主席强调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必胜。”军营文化作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内核因素,是官兵克敌制胜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其本质就是战斗文化。当前,加强军营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军事斗争准备这个紧迫任务,始终突出“打仗”这个鲜明主题,用文化激发战斗精神、催生战斗力,为提升部队打赢能力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 ,军事斗争准备要做好战斗精神和武器装备两个方面的准备。《政治工作条例》也强调要“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铸造过硬的战斗精神 ,是战斗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夺取未来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加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指示 ,必须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一起抓。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 ,新形势下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 ,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必须抓住根本环节 ,紧紧围绕听党指挥、服从全局 ,培育部队战斗…  相似文献   

19.
习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多次指出: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是我军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要始终扭住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要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加强和改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着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在半个多世纪里,我军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军队特色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军的传统和作风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和基本原则,反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在庆祝我军建军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