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海军历来十分重视核动力潜艇的建造和改进工作,“特拉法尔加”级是“快速”级攻击核潜艇的改进型。为了减少水中噪声,该级艇采用了新型的核反应堆和喷水推进器。艇体表面铺设有消声瓦,这在英国潜艇的发展历史上属于首次。为了加强在冰区的活动能力,该级艇的艇壳比“快速”级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2.
海军357艇艇长杨怀车,任艇长5年,先后2次率艇长航,创下了海军潜艇远航史上潜望时间最长,到达海区最远,所经海域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经过台风最多等“五项第一”。他率领官兵出色完成瞄准未来海战的战法研练,实现了自己不当远离风险的“太平官”的诺言。  相似文献   

3.
黄红波 《当代海军》2009,(11):63-64
提起“俄亥俄”级,军事爱好者都很熟悉,这是一级威慑力巨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最近几年,该级中一些艇的叫法可就要有所改变了,美国海军已把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成具有远程打击和特种作战能力的巡航导弹核潜艇。美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攻击型核潜艇兵力,节省建造新艇的经费,另一方面则体现了美国对核裁军所采取的两手策略——将来世界上一旦再次出现冷战局面,美国可以把这4艘经过改装的“俄亥俄”级核潜艇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到弹道导弹核潜艇状态。  相似文献   

4.
在我海军,“全训合格艇长”永远是一个与“艇”俱进的职称,无论是从小艇到大艇,还是从老艇到新艇,即使是本艇经过现代化改装,艇长和他的艇都要经过在实战条件下的全面检验,仗怎么打,考题就怎么出。因为通过全训合格考核越多,说明先进装备发展就越快,自身驾驭新装备的机会就越多、能力就越强。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战斗力的体现。初冬的某海域,海风萧萧,波谲云诡,看似平静的大海上,却处处隐藏着“杀机”。海军某潜艇支队314艇艇长马立新率潜艇,水下伏兵,与两艘装备着舰载机的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5.
2002年11月20日,“福清”艇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福州市举行,时任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政委杨怀庆,东海舰队司令员赵国钧、政委刘卫东,福建省省委书记宋得福参加了命名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海军授予“福清”艇“科技练兵模范艇”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1998年3月2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舰种——扫雷管制艇,它是由扫雷母艇“福江”号和扫雷艇“似岛”号改装而来的,这两艘艇分别作为该型艇的1号艇和2号艇。扫雷管制艇中的“管制”是指对自航式扫雷具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末,当世界各国海军掀起扫猎雷舰艇建造热潮时,挪威海军只有2艘布雷舰、1艘水雷供应船以及5艘艇龄超过40年的“鹳鸟”级扫雷艇(其中包含1艘改装的猎雷艇)。此种现实完全不能满足保卫长达2万千米海岸线和保证航道畅通的需要,可以说挪威海军根本不具备有效的反水雷能力。为了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拥有现代化反水雷舰艇,1989年11月挪威海军与克瓦纳船厂签订了高达4.3亿美元、建造2级9艘新型孪生舰艇的合同。从1994年8月15日“奥克索依”级首制艇“奥克索依”号猎雷艇服役,到1997年8月8日最后一艘“阿尔塔”级扫雷艇“格洛马”号交付使用,挪威  相似文献   

8.
雷炎 《环球军事》2012,(13):46-48
多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一直被外界吹捧为“世界上扫雷能力最强悍的部队”,在其现役舰艇中,英文缩写为“MST”(Mine Sweeper Tender)的扫雷母舰(日文为“扫海母舰”)几乎是他国海军里见不到的舰种,要解释其运用与定位,还得从传统扫雷舰艇的短板说开去。  相似文献   

9.
铸造海上“长城砖”──619艇争先创优纪实张卫星,孙建中,金毅如果把619艇的锦旗一面面挂起来,可以从艇首挂到艇尾。不服不行,为这条艇赢得荣誉的一茬茬官、一批批兵,都是海上长城的优质砖。“照我的样子锻造”一次,619艇领受了一项配合海关缉拿海上走私船...  相似文献   

10.
美海军正在为“海豹”突击队建造一种新型潜艇,旨在提高向敌方海岸秘密投送、回撤“海豹”队员的能力。该艇称作高级“海豹”输送系统(ASDS),外形呈雪茄烟状,长65英尺,宽8英尺,装备有一个加压水下进出闸舱室,可运载一个班的“海豹”潜水员及其装备。工程主承包商为诺思罗普·格鲁曼海洋系统公司,首艇预计1999年夏天交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是导弹艇诞生和辉煌的时代,以色列“埃拉特”号驱逐舰被“蚊子”级导弹艇击沉的战例,激发起人们对这类小巧灵活、攻击力强的快艇的极大兴趣。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导弹艇的级别和数量不但增加了很多,而且人们赋予了这类艇一个新的能力——贴近水面飞驰。这一功能来自于给导弹艇体加上水翼,意大利的“鹞鹰”级便是同时代中导弹水翼艇的优秀分子。  相似文献   

12.
马骏杰  袁晨 《环球军事》2012,(20):58-6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海军开始了,重建工作,在重建后的中国海军中,有“八舰”和“八艇”之说。其中的“八舰”是指美国按照“租借法案”赠与中国的8艘各种类型的军舰,而“八艇”是指英国赠与中国的8艘巡防炮艇。本文主要为您讲述的是“八艇”的来华过程及其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3.
10月15日,“库尔斯克”号回到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市。沉睡海底14月之久的“库艇”终于浮出水面。一波三折,“库艇”终于浮出水面 上月底,俄罗斯媒体纷纷报道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直接起吊沉没海底已一年多的“库艇”的海上作业马上就要开始。于是,记者于9月24日乘坐图-134型客机,从莫斯科起飞前往俄罗斯西北边陲重镇摩尔曼斯克,采访打捞“库艇”的过程。 共有1150名俄罗斯和外国记者报名参加打捞“库艇”的报道。为记者们工作方便,新闻中心安装了30台电脑、90条通信线路和150部电话、180张办公桌。新闻发布厅里还安装有巨大的电视显示屏。每天上午10时和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梳理了越南海军引进、仿制“猎豹”级护卫舰、“毒蜘蛛”Ⅱ级导弹艇、“毒蜘蛛”Ⅲ改进型导弹艇(“闪电”级导弹艇)、BPS-500级导弹艇、斯维特里雅克(svETLYAK)级巡逻艇、“海豚”/“野猫”级快速攻击/巡逻艇等新型水面舰艇的发展情况及其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指明了其新型水面舰艇具有对海打击能力突出、具备一定的自卫防空作战能力、反潜作战初步走向舰机一体化、支援保障能力比较强、吨位较小影响在南沙海域的活动能力、严重依赖外援消耗后无法及时得到补充等主要特点,分析了其新型水面舰艇与先进战机合同突击、在海上巡逻机岸站的引导下实施远程突击、在护卫舰和大型导弹艇的指挥引导作用实施远距离突击、实施分进合击、和岸基反潜直升机一起实施重要港口泊地航线的反潜作战等主要作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1年4月德国的反水雷编队抵达波斯湾水域,这支编队除了331B级猎雷艇以外,还有两套“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即两艘HL 351级主控艇和6艘“海豹”遥控艇,德国是惟一一个派出扫雷兵力的国家。由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对非接触扫雷,特别是装备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依卡”遥控扫雷能力持怀疑态度,所以他们更热衷于猎雷。然而,“特洛依卡”遥控扫雷系统在科威特水域联合反水雷行动中的成功表现,不仅证明了该系统卓越的扫雷  相似文献   

16.
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238艇艇长梁文广不断瞄准新纪录,被称为“创纪录艇长”。首次完成潜艇6雷齐射试验一天,潜艇到达黄海某海域。“下潜!”梁文广一声令下,238艇迅即潜入了“龙宫”“舰首发射管准备!”“鱼雷6发,定深x米!”随着梁文广的一个个口令,潜艇一排排充气阀、放气阀发出“嘶嘶”的声音,一台台仪器蜂  相似文献   

17.
郑明 《当代海军》2001,(1):32-33
“库尔斯克”号,这一级核潜艇从80年代中后期起陆续服役,参加过多次演习、训练、远洋执勤,甚至深入到太平洋、大西洋美国沿海及地中海等海域,艇载导弹、鱼雷都试验发射过,与艇上各种水声、光电指控等电子系统匹配协调,与岸基指挥引导联络畅通,是已形成战斗力的新型潜艇2000年8月,在巴伦支海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中,北方舰队再次动用“瘁尔斯克”号扮演攻击航母战斗群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臧兴震 《军事史林》2010,(12):35-35
2010年7月10日,法国国防部发表声明,称法国M51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当日成功完成了从“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可畏”号上进行的水下发射试验,验证了该艇在作战条件下发射M51导弹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海军357艇艇长杨怀军,任艇长5年,先后2次率艇长航,创下了海军潜艇远航史上潜望时间最长,到达海区最远,所经海域温度最高、湿度最大,经过台风最多等“五项第一”。他率领官兵出色完成瞄准未来海战的战法研练,实现了自己不当远离风险的“太平官”的诺言。 远距离快速鱼雷攻击命中  相似文献   

20.
“亦步亦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展道路1964年2月,英国开工建造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决心”号。该艇于1966年9月下水,1967年10月服役,从1968年到1969年间,英又陆续建造了3艘“决心”级艇:“反击”号、“声望”号和“复仇”号。限于财力与技术,在设计“决心”级之初,英国几乎全部照搬美国“拉斐特”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