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林 《政工学刊》2013,(11):68-68
孟子曾说:“口言善身能行之,国之宝也;口不能言善身能行之,国之器也;口能言身不能行之,国之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之妖也。”孟子的话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像上级忽悠下级的现象便是如此。有的领导对下级封官许愿,开空头支票;有的领导对下级的困难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有的领导言行不一甚或相悖,或说得多做不到,甚至没有做还要作秀。诸如此类的忽悠不仅会污染社会环境,而且还会加害于己。  相似文献   

2.
摸准实情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是解决问题的依据。然而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有些领导和机关却摸不准实情。那么 ,怎样才能知实情呢 ?笔者以为关键应把好三个环节。鼓励报忧听实情。听取下级的情况汇报 ,是了解掌握下级情况的重要途径。按说下级应如实向上级反映实情。但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一些领导热衷于“经验”、“成果” ,对汇报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成绩与问题是西瓜还是芝麻 ,也不去刨根问底。久而久之 ,使得下级对上级的汇报越来越“看菜吃饭” ,看脸色说话 ,首长的兴趣、爱好 ,更是下级关注的焦点、琢磨的重点。这样 ,很难掌握实情…  相似文献   

3.
某日,一位基层主官有一事拿不定主意到上级机关请示领导:“此事如何办才好?”可上级领导说:“你们单位的事,看着办吧!”一句“看着办”,使这位主官感到:“看着办,真难办啊!”如果下级把事情办好了,领导脸上有光彩;如果下级办出了问题,领导也便于推卸责任。“看着办”已成了某些领导干部的口头禅。这句口头禅,弹性极大,既可以理解成“这样办”,也可以理解成“那样办”,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便会就此钻空子。比如,在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上“看着办”,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查处走私问题上“看着办”,就会公私不分,不了了之;在接待标准上“看着办”…  相似文献   

4.
检查既是领导机关掌握下级工作开展情况的一个途径,也是领导机关督促下级落实工作的一个有效方法。但是,有些领导机关的同志在下基层检查中,经常会出现“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8点检查10点到.吃顿午饭往回转”的现象,没能很好地履行检查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一、坚持党性,敢较真。坚持党性原则,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是政治机关的威信所在,也是“生命线”的精髓所在。政治机关要坚决克服讲上级的问题怕“穿小鞋”,讲同级的问题怕“伤和气”,讲自己的问题怕“失面子”,讲下级的问题怕“丢选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克服怕矛盾揭多了,问题抓狠了影响单位声誉,妨碍个人进步的狭隘心理;克服关系网难冲破,人情风难抵制,“大气候”难改变的畏难情绪。切实纠正思想工作格调不高,政策把关不严,党内生活质量不高,干部管理不严,违纪问题查处不力的状况。坚持党性原则,敢于较真。首先,领…  相似文献   

6.
省军区系统经过几次大的体制编制调整后,现役部队除军分区、人武部外,其余均为省军区机关直接管理的直属单位。这些单位面广点多,上级控制难;任务多样,正规管理难;驻地环境复杂,思想工作难;多头领导,形成合力难,是省军区管理教育工作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调查研究,认清当前直属单位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以提高省军区系统管理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7.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赵良进谏商鞅时说过这样一句话 :“千人之诺诺 ,不如一人之谔谔”。诺诺 ,是指唯唯诺诺 ,无原则的恭维顺从 ;谔谔 ,则是指直话直说 ,敢于直言争辩。其含义是 :只知道趋炎附势 ,凡事“是、是、是” ,“对、对、对” ,即使有一千人之多 ,也不如一个敢讲真情实话的人。可见讲真话之不易。我以为 ,上级或领导肯听、愿听“谔谔”之言是下级或群众肯讲、敢讲“谔谔”之言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下级或群众 ,敢讲“谔谔”之言很不容易 ,需要一定胆量和勇气。因此 ,上级或领导一定要从部队建设和发展大局出发 ,做到善听“谔谔”…  相似文献   

8.
部分基层主官对当前流行基层到机关、下级到上级“化缘”的问题反映很大。调查中发现,对“化缘”现象出现大相径庭的两种看法:一种对本单位困难很多,不得不经常硬着头皮到上边“化缘”很苦恼,也极为反感;另一种对本单位能够经常得到上级机关的“关照”和“青睐”而深...  相似文献   

9.
去各种部门、机关办事,经常听到一个“经典”句子:“找我们领导去!”群众有意见,“找我们领导去”;事情不愿办,“找我们领导去”;麻烦难解决,“找我们领导去”。不是不能干,只是不想干;不是没权限,只是怕麻烦。在一些人那里,这个短句。成了万能托词。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如何树好形象?笔者认为: 一靠组织管。上级组织管,上级党委、首长、机关、业务部门,利用检查指导工作的时机,多层次多角度管理下级领导干部;同级管,通过民主生活会、交心通气等形式,互相帮助树好形象;下级管,下级在请示、汇报工作的时候,主动争取指导,督促领导把时间精力用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 二靠亲朋管。亲戚管,可营造奋发向上  相似文献   

11.
政治机关“笔杆子”断茬现象探微唐兴华近年来,各级政治机关特别是师团政治机关普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笔杆子”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上级机关调个象样的干事难,本级机关选个科股长也难。团政治处只有个把“上路的”,师机关稍好一些,但能“挑大梁”的人也不多,...  相似文献   

12.
落实中的不等式施志根抓落实是领导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反复强调却又没能得到彻底根治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落实难”是多种因素的并发症,既有思维方法不正确的原因,又有工作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同时,也与一些领导机关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有很大关系。领导机...  相似文献   

13.
徐宏林 《政工学刊》2001,(11):20-20
开展“上级关心下级、机关关心部队、领导关心部属、干部关心战士、党员关心群众”的“五关心”活动 ,是北海舰队党委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是加强和改进舰队党委对部队工作的领导 ,确保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扎实开展“五关心”活动 ,必须讲感情。 (一 )各级党委和机关对部队要知“实情”。各级党委机关要对部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摸准、摸透 ,做到心中有数。要十分清楚地掌握部队的需求是什么 ?部队建设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实际困难是什么 ?基层官兵的思想反映是什么 ?只有这样 ,才能及…  相似文献   

14.
1解决认识问题,增强大家参与监督的自觉性干部工作监督难,首先“难”就难在一些同志认识不到位。从被监督者方面说,有的认为部队干部实行的是任命制,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不需要监督;有的认为监督会妨碍党委决策,影响效率,不能监督。从监督者方面说,有的认为监督是职能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不想监督;有的认为后勤干部工作保密性强,群众知情少或不知情,无法监督;有的认为监督是“软件”,是“无权的管有权的”,监督不了。在这些思想影响下,一些单位和部门出现了上级对下级消极地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一味地捧着抬着,同级间相互包着捂着的庸俗风气…  相似文献   

15.
以“带学机制”带出热爱学习的新风气。风气是软实力,不具有强制性,却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风气是带出来的。(一)带头首先要从“头”做起。作为各级领导机关,要通过调查研究,建立完备的、可行的学习、考核、总结制度,把学习当工作,把学习当任务,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基层官兵对领导机关不仅畏其威,更要敬其德、服其才,形成鲜明的导向作用。(二)带头关键要着眼于“带”。在组织上,要有人带,上级党委要分工挂靠下属单位,负责指导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制度上,要经常带,要把下去带学纳入帮抓基层的整体计划,建立经常的上下联系,上级经常下去参加挂钩单位的大项学习活动,下级经常向上级汇报学习开展情况,经常研究分析本级和下级的学习形势;在指导上,要用成果带,要坚持一级带着一级学,一级学给一级看,用党委机关的学习成果推动基层部队的学习进程。  相似文献   

16.
领导干部是做领导工作的人,在领导工作中,怎样对待上级?怎样对待同级?怎样对待下级?怎样对待自己?这几个问题的核心是领导干部的人格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做到对上级不媚,对同级不损,对下级不伪,对自己不私,做到了这“四不”,你才可称得上是人格高尚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17.
100-1=0?     
刘志勇 《政工学刊》2002,(11):33-33
近闻 ,某部请基层主官给机关提意见 ,一名指导员提出一个奇怪的等式 :10 0 - 1=0。他解释说 :基层干工作 ,很想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圆满 ,但现在机关哪个部门都爱强调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 ,哪方面一出问题 ,其他的工作也会被“一票否决”掉 ,一年的工作算是白干了。这就好比是“10 0 - 1=0”。因此 ,他提醒机关干部 :慎用“一票否决”。这位指导员的意见既是提醒 ,更是呼吁 ,值得深思。也许“一票否决”的出发点是为了防止“一招鲜”现象的发生 ,促进基层建设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事事强调 ,实际上等于票票否决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现在有的基…  相似文献   

18.
乱调兵问题令人忧 在某团采访,团领导向我们谈及这样一个问题:近年来兵员非工作需要调动在一些单位比较突出。新兵下连后,来自各方关于兵员调动的商调函纷至沓来,既有上级机关和老首长“打招呼”的,也有友邻单位“求助”的;既有其他军区的,也有跨军兵种的。尽管团党委一再采取“拖延战术”,最终还是难抵压力。笔者到几个单位  相似文献   

19.
说“陪”     
“陪” ,是古今中外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旧时的陪拜、陪嫁、陪祭、陪房、陪驾等习俗 ,现今虽不复存在了 ,但现实生活中仍可看到盛行不衰的“陪”风。陪者 ,赔也。多余的陪来陪去 ,赔进的是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 ,也赔掉了基层同志宝贵的工作时间。上级也罢 ,下级也罢 ,都不欢迎这个“陪”字。既如此 ,为何“陪”风不减呢 ?其一 ,确有少数领导好摆架子 ,喜欢“威风” ,随身带的工作人员不说 ,往往是深入一层 ,多一层陪同 ,而且陪得也十分讲究 ,实行“兵对兵、将对将” ,有职务的按职务陪同 ,无职务的按级别陪同。结果 ,一个领导成了一群…  相似文献   

20.
抓落实,是我们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落脚点,也是一个难点。最近下部队调查研究,深感要抓落实,需要走出思想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制定了措施就是抓落实了。有的同志在向领导和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时,常常把制定的措施当成已经落实的内容讲,有的甚至拿出一打措施让你过目。在他们心目中。“措施”成了“落实”的代名词 误区之二:领导肯定就是抓落实了。有的忙于创“形象工程”,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为升官做“政绩准备”;有的抓一项工作刚有一点起色得到领导表扬后,头脑就不清醒,就松手不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