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的音韵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声律、韵律、节奏、旋律等几个大的方面,对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它繁盛时期出现的唐诗宋词的音韵美作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人生命情绪勃发与生命意识高扬的时期 ,此时期的文学可称为生命文学。魏晋士人以一种忧生叹死的自我意识去关注社会 ,体悟自然 ,表现自我 ,抒发他们心中的愤懑与惆怅 ,失意与忧伤 ,既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追求 ,又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慨叹 ,从而形成了慷慨悲凉、哀婉忧伤的文学风格。这一时期的诗歌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丰富生命内涵的诗歌  相似文献   

3.
寒山子的三百多首诗歌,内容复杂,风格多样,较难从整体上把握。结合寒山子的身世,通过对三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作简单分析,阐明其各个时期的处世哲学和信仰转变带来的诗歌艺术特色和风格的不同,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寒山诗。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上古诗歌、音乐、舞蹈就三者的关系产生发展来看.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乐、舞为主歌词(诗)辅之时期;诗、乐、舞并重时期;诗、乐、舞分化时期.乐、舞为主歌词(诗)辅之时期.这是艺术的始初阶段.这个时期的所谓“乐”,是在劳动功利、劳动形式约束下的反复咏唱表现出来的朴素而粗糙的旋律.舞则纯粹是某种生活动作的功利性实施.尚未转变为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5.
军医制度是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先秦时期中国军队中已经出现了掌管医药或医治士兵的相关人员,这是军医制度的起源;秦汉三国时期在军队中设置军医的现象已常见,并出现了军医工作分工,军医在军队中的存在呈现常态化和制度化趋势;两晋南北朝时期,"军医"一词正式见于史料,并且设置了明确的军医官职,军医制度正式确立;从唐代中后期开始,中央的医事机构以及地方的医事机构开始担任军队的医疗工作;宋金元时期关于军医制度的规定更加细致,并出现了地方性质的军医院——"医药院","正骨金簇科"在元代正式从医学分科中独立出来;明清时期在军队中设有明确的军医编制,航海军医也在这一时期设立。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经历了前段(五十到六十年代)极力反传统、极力西化之后,从七十年代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努力回归传统,认同社会,诗歌意象单纯而明确,语言朴实而清新.诗意也趋向明朗.  相似文献   

7.
<正> 声律是中国传统诗其所以为诗的重要标志,又是以声传情的唯一手段,沈约以色比声,而分冷暖明暗;李重华以箫籁之音律喻诗歌之声律,而辨凄锵要渺。声律象一首无词的乐曲,以音程的高低轻重,节奏的快慢缓急,创造出一个古朴而独特的境界。言诗必言律,无律不成其为诗。 我国传统诗歌是伴随着音乐产生的。诗乐同源,音(五音)声(四声)一体,决定了诗和音乐的渊源关系。声律是诗歌音乐美的具体体现,要追求诗歌本身和谐悦耳的旋律,要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关键在于选择有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调质,它是诗歌表达到音义协调理想境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诗经》又叫《诗》、《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贯穿了西周初叶至春秋五、六百年的漫长时期。周人本是古老习于耕作的姬姓部落,公刘时期逐渐强盛,至文王、武王时期,更是所向无敌,灭殷朝,建西周,进入奴隶制社会。后因厉王、幽王倒行逆施,激起国人不满,于是杀幽王,立平王,东迁洛阳,称东周。自此,绵延256年的西周王朝进入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诗经》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  相似文献   

9.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先秦时期的战争方式与兵学思想亦随之演变、递嬗,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激荡。原始社会末期战争出现,兵学萌芽,早期防御观念产生;夏商时期随着国家与王权的出现,战争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兵学思想亦随之形成,重视情报,强调战场纪律等在卜辞中已有反映;随着西周礼乐文明的兴盛,周礼笼罩着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古司马兵法"为载体的军法和兵法是兵学发展的特色;春秋争霸时期,普遍兵役制出现,步兵崛起等一系列变革,与以尚诈、逐利、崇力为特征的《孙子兵法》的出现相同步;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特征的战国兼并战争兴起,兵器愈加精良、郡县征兵制施行、四大兵种协同作战等是其战争形式的表现,政治伦理思想为本、兵书思想地域特征明显、兵书与诸子学术的融合均是战国兵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是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他们对政治乌托邦的解构,对诗歌语言和形式的探索,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内涵,对后来的诗歌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这些诗歌所显示的复杂性、探索性和悲剧性内涵,直到今天仍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韩旭东 《环球军事》2010,(12):14-16
最近,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军事举措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无核世界”、“绿色武器”和“绿色战术”等新概念不断出现,“空天飞机”、超高速巡航导弹等新式武器装备不断试验;一面与俄罗斯签署新的核裁条约,一面加大改进核能力的投入;冷战时期属绝密的核武器数量也拿出来“晒一晒”。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人们在欣赏诗歌,在研究、探讨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同时,忽略了隐含在诗歌创作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歌语言的变形。这种艺术手法如同现代的摄影技术,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调整光圈,变换焦距以实现其时间、空间的变化,虚与实的变化以及人与物的特殊变化,各种独特的艺术视觉随着诗人的一声快门将一幅幅画面跃然纸上,而这一幅幅画面中所流淌着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带给读者思想感情上的震撼往往更为强烈。因此,我们欣赏诗歌时对其中的变形美应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素有“诗国”之誉。先秦时期产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今天已经有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其间诗家选出,卷帧浩繁,绚丽的诗篇已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4.
论建国以来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建设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公共课《教育学》教材建设分为四个时期:一、以引进为主,创建中国化的时期;二、 教材的政治化、政策化的时期;三、恢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时期;四、《教育学》教材科学化的进程与困惑时期。《教 育学》教材的建设随着教育理论研究几经周折,发展至今逐步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正>“变异”的英国“雌性”坦克《突击队1917》一片中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出现了一辆货真价实的英国一战时期的坦克,使得整部影片为此而增色不少。从外形上来看,本片中的这辆英国坦克应该是一战后期投入使用的MakeV型坦克,而且是一辆“变异”的“雌性”坦克。  相似文献   

16.
SBT—5型示波器是一种性能较好的电子仪器。经我们长期使用,发现该示波器易出现熔断保险丝的故障。这类故障大多出现在仪器使用一个时期以后,在开机时出现。  相似文献   

17.
漫话鸡毛信     
提起鸡毛信,人们很自然会从那部同名的电影,联想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军民所采用的那种简便的传递军情的方式。其实,鸡毛与军事文书结缘远不止这个时期,其历史可称得上是十分悠久了。据《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早在秦末汉初时,刘邦就曾“以羽檄传天下兵”。当时的“檄”是指刻在竹简上的军事命令。“羽”指飞禽鸟类的羽毛,象征鸟的翅膀,把它插在绑竹片的绳索上,借以表示军情急迫,必须火速传递。这恐怕是我国史书上关于用禽类羽毛递军事文书的最早记载。此后,随着东汉造纸术的出现和广为流传,使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轻薄而便于携带的纸张代替了笨重难收的竹、木简。然而,羽檄传令这种特殊的军事通信方式却依然被保留下来。据《三国志》记载,东汉末年,曹操奏章中就有“今边有警则露插羽”之语。“露檄”是指快马携带的不封口的军事文书;“插羽”是指将鸟羽插装在檄文边上,表明军情急迫,使人一看就知道是驰骋于边关、要地的急件。对此,唐代诗歌中曾  相似文献   

18.
"虚静说"这一创作理论的提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影响甚大。"虚静"式构思就是在情绪的静态中寻求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诗人在"虚静"状态下曾创作出大量意境优美的"短歌",可以唐诗为代表。另外,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性格、审美趣味、诗歌风格以致诗人创作时"虚静"式构思状态的形成是这一创作理论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创巨痛深的一场浩劫。这场战争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世界人民的最终胜利而告终。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出现了持续几十年的冷战时期。冷战是基于二战后期横空出世的核武器的强大杀伤威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主要标志,以战后迅速发展的核力量为威慑利剑,是一种虚拟战争状态。军事斗争领域,战争与威慑就像车之  相似文献   

20.
对兵器工业解困问题的再认识张建华一、充分认识兵器工业三年解困的艰巨性自七十年代末我国国防工业实行战略转移以来,兵器行业大体经历了三个严重困难时期:第一时期是1978年-1981年;第二时期是1988年-1990年;第三时期是1996年至今。从兵器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