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事史林》2010,(6):65-66,F0003
在抗战史上有十几张表现八路军在长城上战斗的珍贵历史照片.我们称之为长城上的“红色经典”。令人遗憾的是这些作品都没有标明拍摄地的准确位置.而是用战场地名发表。在我们关注长城的二十多年当中,这些没有准确位置的红色经典照片一直是我们心中一个抹不去的结。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曲折、长期摸索作出的新的历史选择。邓小平作为这一选择的总设计师,他的“设计”方法,不论对于我们理论上研究历史选择的一般原则,还是实践上进行现实具体的选择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 我对《军事历史》是期期必读的。在我们这里,也普遍地欢迎它。因为它给了我们许多军事历史知识,启发我们思考未来战争中的一些问题。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忽视对军事历史的研究,结果对军事历史若明若暗,不甚了了。其实,凡是有用的科学的东西,无论是今天的还是过去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应该加以研究和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解放思想,人们对中外军事历史的研究和学习也更有兴趣了。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很清醒很明智,不愧为一代明君令主。虽然他没有留下什么“太宗文集”,于“立言”上小有遗憾,但他的历史功绩却一直被人们传诵,史家一直把他列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帝王,他所开创的盛唐也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高峰。 当然,唐太宗不肯出书,不等于说我们的官员就不能出书。我以为,如果确实是出自自己之手而不是找人捉刀,或作为历史见证,或作为经验总结。又有一定参考价值,那就不妨出上一本。  相似文献   

5.
香港出版的《天生射手》杂志近期刊登了一组珍贵图文,介绍了冲锋枪在上世纪进入中国的一段特殊历史。冲锋枪是一种现代单兵武器,其战术使命是消灭近距离的敌军有生力量。因它短小精悍,火力猛烈,携带方便,在短兵相接的冲锋或反冲锋作战中,更易显其英雄本色。故中国人习惯称其为“冲锋枪”。至于“冲锋枪”这个称号在中国起于何时,尚无从考证。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绚丽多彩的历史舞台上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冯玉祥。这位被称之为“基督将军”的军界巨擘 ,他的一生 ,与命运多舛的基督教入华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他身上 ,我们不仅可以窥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从碰撞到结合的一个契合点和同化过程之一斑 ,亦能重新审视基督教———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 ,它是如何与特定的时代、特定的人物相联系 ,并表现出它不同的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精神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冯玉祥一生思想信仰变化的阐述 ,着重描述其如何从接受基督教到“背离”基督教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基督教对其个人…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当和煦的春风吹绿祖国大地的时候 ,《军事历史研究》第七十期奉献于读者面前。孔子自述进德修业的过程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以期为年 ,我们自问能做到“不逾矩”了吗 ?矩是规矩 ,是事物的规律 ,要掌握它确是不易 ;何况 ,我们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部分———军事历史。研究历史 ,不论是中国历史还是外国历史 ,也不论是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文化史抑或其更小的分支学术史之类 ,都是为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以推动社会历史的繁荣和发展。这正是哲…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军事思想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杰出军事家。他一生丰富多彩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尤其是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和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在军事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早在本世纪20年代初旅欧期间,他使树立了“当信共产主义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的信念,坚信中国革命“非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1924年秋回国后,任…  相似文献   

9.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即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具有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两次会议召开的动因都是为了结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机、挫折;两次会议的灵魂都是纠正“左”倾错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两次会议的历史贡献都是初步形成了党中央领导集体。两次会议比较研究昭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情相结合,才能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都说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是人类的未来,可是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是所谓“农耕文化”、“黄色文明”的传承者。郑和的宝船、欧洲的大航海,我们只有在书里读到……欧美的“蓝色文明”称强数百年了,我们却刚刚从历史的风尘中站起。蔚蓝的海洋真与我们息息相关吗?对于海洋你又如何认识?我们都有自己的“海洋观”吗?专职海军学术工作数十载的李杰、彭津平研究员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艘军舰,在它40年的生涯中,历经三个时代,留下了一段从没落走向新生的历史。它初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宇治”号护航驱逐舰,后来是中国国民党海军的“长治”号护航驱逐舰,最后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南昌”号护卫舰。这样的沧桑变化,在人类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我们通过回顾这一艘军舰的历史,可以从中了解现代史中这一段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我们乘坐的“快轮”运输机朝着美国“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飞去。这艘航空母舰重9.5万吨,由核动力驱动,在人类历史上它是最大的战舰。新闻官对航空母舰作了这样的介绍:“在冲突不是频繁发生的年代,它是一种超级武器。”听得出他的口气是自豪的。他说,航空母舰确保了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因为,只有航空母舰才能承担起“进行先发制人的和进攻性的打击,直至深入到敌人中心的。任务”。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着陆之前,除了亮起了  相似文献   

13.
内核———优良传统的现代转换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不能割断历史,中国几千年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许多好东西,我们要“批判地继承”。江泽民也再三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发展,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由此可见,传统道德是我们今?..  相似文献   

14.
“专注是金”,从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身上,我们对这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基层连队干了12年,先后研读了党史、军史、中国历史和世界通史;他在国防大学图书馆工作11年,博览群书,开发研制的“国防相关信息情报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46岁被选调为教员,7年后成为频繁亮相高端机构的。学者明星”  相似文献   

15.
赵焕 《军事文摘》2023,(16):50-53
<正>在中国科技馆四层“守护地球家园”展厅的最内侧,有一个“镇馆之宝”——高达2.1米的岩心。岩心柱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带领大家穿越到2.3亿年前的地球深处。展厅板块“岩心的奥秘”,就是围绕这根珍贵的岩心实物设计研发的。这段岩心来自哪里?岩心来自“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该工程是中国大地上首次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CCSD-1),即该工程的第一口钻井,位于江苏省东海县,于2001年8月4日开钻,2005年3月8日完钻,主孔钻探到5158米,是当时亚洲最深的科钻井。科钻一井是中国入地计划的先驱,也是中国在地球内部设立的第一架“望远镜”。凭借它,我们可以突破时空局限,探索2.3亿年前的板块汇聚和山脉形成。  相似文献   

16.
以“控制”为“轴心”的新战争形式——“高控制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翔 《国防》2003,(5):25-26
战争带给军事理论研究工作者最珍贵的“礼物”,是它所展示的新面貌和新特征,启示我们积极探寻应对未来战争的制胜之道。如果要对伊拉克战争的面貌和特征作一个描述,我认为,这是一场“控制层次高、控制需求高、控制程度高”的“高控制战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我国几千年教育史上一面光辉的旗帜。它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为民族解放培养了数十万德才兼备的革命干部。它的教育方针、办校原则以及优良传统等,对于我军的军事教育以及解放区的教育事业,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历史影响。它所创造的办校经验,具有显著的革命特色。学习和研究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新时期我军的院校建设仍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被人羞辱 ,特别是当众被人羞辱是最让人难堪 ,让人愤怒 ,让人无法容忍 ,让人刻骨铭心的。然而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有时某些“羞辱”却是十分珍贵和不可多得的 ,它让人终身受益。记得一位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 ,有一次 ,一位英语老师让他背单词 ,而他当时正聚精会神地读一本武侠小说。老师很生气 ,便当众对他说 :“你真是没出息 ,不仅糟蹋爹娘的钱 ,还耗费自己的青春 ,如果你能考上大学 ,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听了老师当众“羞辱”他的这番话 ,他既生气 ,又暗自下决心 :“你不要瞧不起人 ,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他…  相似文献   

19.
莫彤 《当代海军》1999,(1):42-43
英国皇家海军“40号房间”在历史上颇具神秘色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40号房间”破译了大量的德国密码电报,获取了许多极有价值的珍贵情报,为英国等协约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40号房间”的历史并非全是由成功和荣誉写成的得意之作,其中曾轰动英国的陆军大臣基钦纳勋爵之死事件,就是它在一战期间最大的一次“败笔”。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民的夙愿,凝聚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光荣与梦想。邓小平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深情的爱,使他时刻倾听着人民贯穿历史的呼声,感受到民族内心的渴求,始终以“振兴中华民族”作为基本政治追求。1989年9月在致中共中央政治局辞职信的最后,他“坚信”:“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