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作为中国的近邻,是世界上最早接受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影响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3世纪,就有记载包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的文献。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据日本最早的历史文献《古事记》(公元712年编成)和《日本书纪》(720年编成)载,285年,百济学者王仁到日本,“献《论语》十卷”。应神天皇令太子菟道稚郎子以王仁为师.学习中国的儒家典籍。《论语》不仅记载有中国大思想家孔子关于“修身、齐家、治国”的言论:也记载有孔子论兵的内容,如关于“王道”政治、“安内攘外”、重视武备、慎兵事,以及关于军事训练的论述等。王仁既然  相似文献   

2.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武装组织。在中国历史上,“民兵”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据《魏书》卷五十一记载,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淮阳王皮豹子曾向朝廷上表报告抵御氐羌的详情经过。他说:“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这里的民兵即指健壮的农民平时从事生产,战时被征召参战。 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则天下令在边境地区建立民众武装,配合军队守卫边疆,称团结兵。后至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团结兵扩展到关内各地。时团结兵一般“选丁户殷赡、身体强壮者  相似文献   

3.
《军事历史》编辑部: 去年《军事历史》第2期中,有一篇文章题为《论辽金军事改革的成败》(作者:刘庆)。该文说:“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后,即进行军事变革。”我认为阿保机称帝时间的提法不正确。据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1987年版)第二册第9页载:“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国”,又据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1980年版)第1035页载:“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创辽,国号契丹。”这都说明阿保机是916年称帝建立契丹国的。该文说“建立辽朝奴隶制国家”而非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我国第一所军事院校我国古代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创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二月。由五胡十六国时的前秦国君苻坚创办。苻坚(公元338—385年),字永固,略阳临谓人。因寿光帝昏虐狂暴,他发动兵变,杀寿光自立。在位时(公元357—385  相似文献   

5.
“民兵”,是《县志·军事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县志·军事篇·民兵》如何贯彻修志的指导思想,如何历史地、本质地记述民兵,突出当代民兵的编纂重点问题,本文拟就此发一孔之见。一、民兵制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已使用“民兵”一词。《魏书》卷五十一载,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淮阳玻豹子曾上表:“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北宋时,民兵(亦称乡兵)逐渐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隶属兵部。政府把农民中体智兼  相似文献   

6.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犯的战争,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秦在宰相王猛去世后,法制颓靡,统治集团的生活日渐奢侈。统一北方后,不断向  相似文献   

7.
《政工学刊》2005,(8):64-64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老百姓对州官、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时隔不足百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  相似文献   

8.
发生于公元1259年的宋蒙钓鱼城之战,及后来该城军民持续抗击蒙古(元)军进攻的战斗,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山城要塞防御作战的典范.钓鱼城军民上下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巧借地利,因势制敌,防御灵活,守法得当,守土御敌20年.这场山城要塞防御战,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值得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隋唐及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分别为隋朝37年(公元581年至618年),唐朝289年(公元618年至907年),五代53年(公元907年至960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阶段,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这个时期和田玉器在雕工上更加精细化,向写实方向发展,并摆脱了前朝程式化、图案化等特点。这个时期和田玉文化与当时的绘画、雕塑艺术紧密结合,使和田  相似文献   

10.
(一)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是宋代编订的“武经七书”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屡建奇功。武德(高祖年号)9年(公元626年),通过“玄武门之变”,即皇帝位。其文治武功,极为彪炳,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盛世之君。  相似文献   

11.
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  相似文献   

12.
古今“炮王”吴健现代火炮,是在中国古代管形火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存最早的管形火器,是我国元朝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铸造的铜火铳。顺着火器发展的这条脉络,火炮现已走过了6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美誉。这一期间,出现了许多曾被称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初的三军建制 中国商朝后期,军队以“左、中、右”三营屯驻。这是后世军队组织编制的起源。我国古代以军为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周孔·地官·小司徒》载:“5人为伍,5伍  相似文献   

14.
“间谍”一词,渊源于“谍”——这是中国古代对侦探人员的通称。《说文解字》载:“谍,军中反间也”。“间”字最初指敌人的弱点、罅隙。“谋知敌情,而乘间隙入之也”,正是谍的目的。①后来“间”和“谍”复合成一个词,古人则把使用间谍的行为简称为“用间”。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军事学各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其他专门人才,军事科学院1990年招收9个学科专业,共18名硕士研究生。其中:马恩列斯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招收1名;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招收2名;外国军事思想(苏联、美国、日本军事思想),招收3名;军事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战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招收2名;战略学(中国军事战略),招收2名;合同战役学(集团军战役、战区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火器技术历史悠久 ,而火器技术趋于成熟和大发展则在明代。明代产生了我国火器技术的专著、巨著 ,数目累计达十多种。本文对明代火器文献综合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论述它们在研究我国明代火药配制工艺、火器制造与使用的指导思想、火器种类、制造技术、火器文化等方面的科学成就及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以就正于方家。一、我国明代的火器文献历史渊源与时代背景公元 1 0世纪之初 ,中国已将火药用于军事。据《宋史·兵志》记载 :公元 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 )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公元 975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 ) ,宋军用火箭、火炮与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有“杨大眼”这样一个条目,内称:“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武都(今属甘肃)人,民族、生卒年不详。”条目颂其功,也违其兵败“被免官为兵”。此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古代高级将领,《魏书》和《北史》,都为其立传。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曾是北魏屡战屡胜的名将。这样一位名将,使人很难想像,竞然是一个还没有脱离文盲状态的人。可是他“恒遣人读书而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皆口授之”。看来,他确实是个能人,自  相似文献   

18.
霍炬 《中国军转民》2014,(11):67-69
<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郑观应等认识到,片面发展军事工业的现代化路线不符合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要求,不利于中国新式经济的发展,所以纷纷要求改变优先发展军事工业的路线。清朝后期,从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840年至公元1911年),历时71年时间。其间清朝政府逐渐走上了崩溃灭亡之路。尤其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此同时,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开始传入中国,给沉睡多年的中国以强  相似文献   

19.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20.
白马关原名鹿头关,在四川省德阳县罗江镇北鹿头山上。相传古代有一人叫张鹿头,在此修建住宅,因此以他的名字为山名,鹿头关又以山得名。鹿头关是成都北方的门户,为西川防守要地。 鹿头关为什么后来又改名为白马关呢?说起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庞统以军师中郎将随刘备入川,屡出奇策制胜,其雄才胆略与诸葛亮并论,当时有“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