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军转民》2005,(12):24-25
本刊讯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船重工)和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新船重工)整合重组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尘埃落定,12月9日,在大连市人民文化俱乐部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这是两个企业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新起点。两个企业此番强强联合,志在携手打造中国造船业的新型“航空母舰”。大船重工与新船重工整合重组,是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深化改革,加大调整力度,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体现,他将有利于优化大连地区造船资源配置,促进大连地区造船工…  相似文献   

2.
到2010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25%以上,形成中日韩三足鼎立格局;到2015年,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达到35%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同时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力争4-5家造船企业进入世界10强,20家企业进入世界50强。这是我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规划》于8月16日在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也于9月1日组织召开了贯彻落实《规划》座谈会。船舶工业处在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2…  相似文献   

3.
努力开创船舶工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徐鹏航当前是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继续落实邓小平同志对船舶工业的重要指示,使我国船舶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出口支柱产业,使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一、进一...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18岁的女青年杨文华,焊接专业职高毕业后来到了大连造船新厂(现大连新船重工船舶舾装公司),在这里一干就是二十年,与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大连新船重工船舶舾装公司,她用汗水、泪水和快乐凝结出朵朵绚丽多彩的焊花。当笔者问及她都获得过什么荣誉时,她淡淡地一笑。笔者从一些资料中得知:她从1997年至今一直是地区、公司的劳动模范,去年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船舶工业集团技术能手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5.
一艘艘新型船的下水.一张张新订单的签约,我国造船企业的造船能力越来越强.造船的吨位越来越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都在努力争创世界一流造船集团.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猛.近十年来稳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船舶行业的上升趋势.鼓舞着我国的造船人。  相似文献   

6.
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他要求大连地区造船企业紧紧抓住当前加快船舶工  相似文献   

7.
青岛结合自身综合条件,作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将进一步推动青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优势地区集中打造造船产业集群区,是国外许多先进造船国发展船舶工业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船舶工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船舶工业是为国防建设、航运交通和海洋开发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船舶工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外贸航运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以及增加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船舶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造船力量,…  相似文献   

8.
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船重工)是由原大连造船厂整体改制而成立的,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大型综合性骨干造船企业。2002年4月,大连造船厂成功改制,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大船重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生产经营,全面实施“五个创新”。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适应公司未来发展,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连续八年稳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20年,我国船舶工业具备有利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世界一流造船大国;但在2021年前冲击世界造船强国目标的征途将是艰难的,并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0.
5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辽宁省领导、大连市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在新船重工,李长春对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继续发扬“新船”精神,力争使新船重工有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8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考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新船重工有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船舶工业紧紧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并且实现了大有作为,使造船年产量由当时的34万吨提高到现在的460万吨;造船产量由占世界的0.6%提高到10%左右;造船地位由世界第17位上升到1994年的世界第三位并连续保持至今。中国人制造的船舶进入了包括世界九个航运大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出一批国际品牌,走出了一条我国民族工业自强振兴的发展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针对我国船舶工业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3.
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大连造船新厂,她是于 1990年成立的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船舶总装厂,国家大型船舶出口基地企业和特大型重点企业。 2000年8月18日,造船新厂成功实施债转股,正式挂牌成为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回顾造船新厂成立十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爱新船、建新船活动为新船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成为新船党委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十年来,我们以“爱建”为主线,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使工厂先后荣获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先进党委”、“…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船舶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争创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然而目前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立法尚属空白。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法律手段在行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立法对于促进和加强现阶段我国船舶工业行业管理、为造船业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转变造船模式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认识现代造船模式及"转模"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船舶工业进入国际船舶市场 以来,就发现中国的造船模式还是沿用50年代的船体建造、 船台散装、码头舾装、全船涂装的传统造船方式,生产效 率低。从此开始,中国船舶工业开始学习日本造船企业的 生产设计,到1995年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转换造船模式(以 下简称"转模"),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促进了中国造船 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2007年新承接船舶订单首次跃居全球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3%、42%和33%。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造船强国阔步迈进。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船舶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工业是我国军民结合的战略产业.中央领导一贯重视关心造船业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去年7月视察外高桥造船基地时指出:“从我国国情来讲.我们有优势.一是有国内外市场.国际贸易、海洋运输都有很大需求,二是造船即是技术密集.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廉价而又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只要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发挥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造船工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于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设计、制造水平。不仅要努力成为世界造船大国.还应该要树雄心壮志,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造船强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大做强实现我国造船业跨越式新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连续多年实现多项经济指标跨越式增长的渤船重工集团公司群情振奋,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制定了新的长远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造船业为主导,以争创世界一流造船企业为目标,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一流造船企业。 “九五”以来,渤船重工公司在以贺荣光总经理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9.
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是当今世界上只有极少数造船强国才能制造的高科技船型。近年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硬是凭着“重工重任、兴企兴船、强军强国”的价值观,凭着“始  相似文献   

20.
刚刚闭幕的全国船舶工业工作会议,是在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战略转型、全面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战略任务,吹响了引领船舶行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冲锋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