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平天国既定都南京,就必须控制长江中上游,以解决粮饷供应,确保天京。欲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关键在于建立安徽根据地。俟安徽根据地巩固之后,再逐步经略江西、两湖,才有成功的可能。事实上,无论在太平天国前期或后期,清军或太平军在安徽都曾展开激烈争夺,安徽成为敌我双方一个斗争焦点。正由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对建立巩固的安徽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足,才使得湘军反动势力逐渐挤进安徽,而最终导致天京屏障尽撤,粮道尽绝,天京陷落,天国败亡。这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是值得人们记取的。  相似文献   

2.
太平军攻入南京前,清方的情报工作毫无起色,这与清军的腐败和将领自身的军政素质不高有关。太平军奠都后,这种状况随着湘军的崛起逐渐改观。由于湘军对太平军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情报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也需要一个阶段,1856年之前其情报工作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实力大损,叛降事件不断发生,为清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且随着曾国藩军事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军政权力的统一,清方的情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即今南京)以后,从1853年5月开始出师北伐和西征。北伐由于孤军深入,于两年后失败。西征一开始曾取得重大战果,一直打到湖南,占领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但由于战略指挥的失误,兵力分散,缺少协同,从1854年7月开始,在曾国藩湘军的凶恶反扑之下,节节败退,岳州、武昌、田家镇等地相继重陷敌手。到12月初,曾国藩气势汹汹地扑到九江,狂妄叫嚣要“肃清江面,直捣金陵”。这时的军事形势对太平军十分不利。如果九江、湖口再失,曾国藩将直扑安庆,打开天京的西大门,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就有夭折的危险。太平军只有在鄱阳湖地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挫败敌人的攻势,并进行反攻,夺取西征的胜利,才能确保天京的安全,发展革命形势。但要打胜这一仗颇不容易。在士气上,太平军由于节节败退,战斗情绪受到很大影响;而曾国藩的湘军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将士皆骄”,急欲以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西征军入湘后碰到两支强大的势力:一是以曾国藩为首领的有组织的湘军,一是分散于各地的、起来骚动造反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劳动大众。以往的一些著作在论述这近半年的历史中,大多着眼于太平军与湘军之间的战斗和较量,而对湘省人民在这场斗争的作用述论不够。事实上,湖南人民的活动和斗争不仅影响着太平军和湘军的战事,而且对整个西征战局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太平军入湘后的军事史实只作一些概括和说明,着重述论湘省人民的抗清斗争以及它同整个湖南、乃至于西征战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湘军是清政府赖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一支主要军事力量,而其水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太平天国天京失陷后,清廷论功行赏,湘军水师之功位居榜首。本文就湘军水师的组建作一粗浅介绍。在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朝的绿营水师,无战斗力可言。金田起义爆发后,太平军出广西,进湖南,于1852年12月攻克益阳、岳州等地,获民船万只及大批军械炮位,遂组成水营。水营兵种的增设,使太平军实力大增。从此沿长江东下,水陆并进,不数月,在连续攻克汉口、武昌之后,迅即进据南京,  相似文献   

6.
安庆之战是决太平天国生死存亡的一场大会战。会战双方全力以赴,恶战接连。终因战略战役方针的失误,陈玉成太平军败北,天国败亡命运大定。本文拟对此战经过作一扼要叙述,并分析陈玉成的失误。1856年秋至1857年夏太平天国内江接连,政务兵势迅速颓坏。清军乘机反攻,连连得手。到1858年夏秋,东线,清军的江南大营进逼天京外郊,江北大营阻断了天京通皖北的粮运江上水道;西线,曾国藩、胡林翼的湘、楚军攻陷九江解围南邑,进迫安庆;北线,袁甲三、翁同书部步步向淮河以南推进;清军逐渐成战略包围态势。太平天国只保有天京至安庆一段的…  相似文献   

7.
湖州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在苏、浙、皖根据地进行的最后一场保卫战。战役自1864年3月底杭州失守后开始,至8月28日太平军撤出湖州城结束,历时5个月之久,历经天京沦陷前后两个阶段。太平军在湖州战场上英勇地抗击着左宗棠所部湘军和李鸿章所部淮军从南北两个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从起事之初到定都天京,仅两年时间。几十万大军驰骋江南,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然而一碰上湘军,即连遭大败,最后竟败于湘军之手。罗尔纳先生说得好:太平陆师不比湘军逊色,问题在于水师。而清廷论功行赏,首推曾国藩水师之功。曾氏自己也把湘军水师作为一生中值得炫耀的政绩,把它视为维护封建统治,镇压人民革命的劲旅。本文拟从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的比较研究中得出这一历史的结论。一、湘军水师营制与太平军水师营制比较湘军水师的营制,主要来自明代戚继光束伍练兵成法。曾国藩曾于同治七年上奏指出:“咸丰三年衡州试办水…  相似文献   

9.
作为湘军集团的重要将领,曾国荃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先后攻陷吉安、安庆、天京的“战功”,为湘军摆脱不利地位、取得战争主动权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清王朝最终扑灭太平军尽了犬马之劳。此后,曾国荃所部“吉字营”虽被裁撤,但他的军事将领身份并没有随之很快改变,又投入到镇压捻军、捍卫边防的战争中。曾国荃及其所部与湘军集团共同走过了从崛起、发展至衰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陈玉成与三河战役李景恩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著名将领,后期军事统帅之一。1858年(清咸丰八年)11月,太平天国前军主将陈玉成指挥太平军同湘军在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成为太平天国军事史...  相似文献   

11.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军事艺术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本文从战略角度肯定太平军以外线作战为主旨的战略构想,分析促成其实现的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特点和对清军方面的相对优势,并揭示这一胜利经验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同治三年 ( 1 86 4年 )七月 ,湘军主力一举攻克了天京 ,镇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在湘军为清王朝剪除内患的盖世大功告成之际 ,湘军首领曾国藩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奏请裁撤湘军 ,在以后一年多的时间里 ,除湘军水师被改编为国家经制兵长江水师 ,鲍超、刘松山等陆营军万余人留存外 ,其他直辖军和所属湘军都相继被裁汰。由此 ,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 :曾国藩为何要在功成名就的时候 ,选择裁军之路呢 ?以往的学者在分析湘军裁撤的原因时 ,主要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去考虑 :诸如湘军首领曾国藩此时已权高位重 ,为避权势 ,谙知封建理义之学…  相似文献   

13.
1860年春,太平天国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解除对天京的包围后,领导集团议决下一步目标为:东征进取苏常,后攻天京上游。5月15日,东征大军数万人由天京出发,在李秀成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一个半月之内,占领了除上海之外的长江三角洲大部地区,兵临上海城下。此时,在太平军与满清上海守军的对峙中,出现了另一支军队──“洋枪队”(常胜军)前身,它是由满清上海道吴煦和上海泰记银号经理、买办巨商杨访雇用美国人华尔出面组织的一支雇佣军。关于这支军队,中、西史书虽有涉及,但多支离不全,缺少比较完整的研究,以至于人们看不…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一位很有影响的军事人物,他在创办湘军和镇压农民起义中,坚持改革,励精图治,提出了建立战略后方基地、裁兵节饷和实行经费限额管理等额有建树的军队后勤建设方略,从而保证了湘军战略方针的实现。他的后勤建设方略,是其治军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采的内容。因而,成为后来历届统治阶级治军建军的样板。本文就此作些初浅探索。一、建立稳固的战略后方基地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基地,是曾国藩军事战略的核心,也是他镇压太平军农民起义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曾国藩在创建湘军时,就对清军的军事体制进行大刀…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第一军事家石达开赵海军石达开(1831~1863),清末广西贵县客家人。太平天国最杰出的军事将领。曾任太平军左军主将、太平天国翼王。他谙韬略,勇征战,“文武备足”,在作战中屡建奇功,谱写了太平天国军事鼎盛时期最为光辉的篇章。倾家助义左军主将初...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西征军曾经两次大规模入湘,并同纷起响应的湖南农民群众、会党武装互相配合,共同进行抗击湘军的斗争。对这场斗争的重要意义和失败原因,拙文《论西征军入湘和湖南人民的抗清斗争》①已作了详细的说明,本文论述的重点则是西征期间太平军大队离湘后,即请咸丰四年闰七月初至六年夏秋间,湖南境内人民继续进行抗清斗争的情况和特点;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抗清斗争主要集中在湘南、湘北以及湘赣、湘黔边境地区,本省“土匪”与邻省“股匪”的结合与分离;湘省境内的抗清斗争与整个太平天国西征战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西征…  相似文献   

17.
西征、北伐是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所采取的至关重要的二大战略行动,在太平天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史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本刊凭着实事求是精神,就这两个问题的有关不同的学术见解,一并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面对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清军与外国侵略者,太平天国通过仿制与使用西式武器等途径积极谋求提高军事技术水平。在此过程中,它展现出了肯定学习近代军事技术合理性的伦理价值取向、"各做忠臣劳马汗"的军事技术道德要求、"你有那长,我便用你那长"的军事技术人才伦理观、不以武器装备论成败的军事技术作用观。太平天国军事技术伦理思想具有强烈的近代起义农民特色、浓厚的宗教色彩及起义农民军事技术伦理思想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特色。太平天国军事技术伦理思想对于提升太平军战力、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技术伦理理论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当前我国的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太平军是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自1850年11月“金田团营”就诞生了。洪秀全、杨秀清、洪仁牙等太平天国农民领袖,凭籍这支武装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从1850年到1864年坚持了14年之久,从而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到了高峰。洪秀全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太平天国农民军又是拜上帝会指导下的革命武装,在上述的历史背景下,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不能没有自己的特色。本文试图将太平天国农民领袖的军事伦理思想及其特色,作一乌瞰式描述,不当之处,祈读者指正。一、…  相似文献   

20.
太平军使用的几种水上战具张一文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顶峰。它不仅曾拥有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还有一支庞大的水师,在与国内外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创造过不少辉煌的战例。为了遂行作战任务,太平军曾经搭造浮桥、构筑木排水城和拦江铁链,在中国军事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