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白的宗室身份确定之后,一个异乎常人及其理解的李白形象就凸现在世人面前.在李白的意识中,一方面他是太祖之后,如无“玄武门之变”,他是嫡系继承人,天下本来就是他的,再差也不失王侯之位.于是他高视阔步,自命不凡,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狂放之士.他之前的所谓东晋名士如阮、稽之流的狂放是对现实的逃避,是时代的异化,而李白的狂放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和高贵感,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另一方面,他又是隐太子的后代,是被开除了宗室属籍、侥幸逃脱诛杀而苟全性命者的后代.这使他的一生特别是出川后的生存状态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矛盾、惊悸之中.他  相似文献   

2.
兵制,即国家的军事制度,是整个政治制度中的一大部门。兵制的得失,常常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唐杜佑论兵时说:“若制得其直,则治安;失其宜,则乱危。”他注意到兵制之重要,但在唐以前,人们对兵制之研究,并没有引起重视,就在杜佑这部专载历代典章制度、卷帙浩繁的《通典》中,也没“兵制”这一门类。陈傅良的《历代兵制》,当是系统研究我国兵制的肇端。  相似文献   

3.
历代研究者大多把书信当作第一手资料来研究这位作家的生平、思想、情感及个性等.这种对书信资料的重视远远超出对其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审美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我们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战争史。在历代许多举世闻名的战争中,不断产生出许多优秀的军事思想和杰出的军事人物,中外莫不如此。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六韬等等,以及现代的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是我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世界各国的军事历史上,也不乏杰出的军事人物和宏篇巨著,如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军事学说等。浩瀚的军事典籍,形成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研究军事历史,就是要不断开发和利用这个宝库。  相似文献   

5.
二千五百多年来,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孔子思想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其阶级立场的封建性.如其言语中随处可见的“君子”、“小人”之谓的封建等级观念.二是基于这种封建性的唯心主义天命观.如他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下文中凡引《论语》中的话皆只注篇名)然而,“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新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07页),在我们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对孔子的某些思想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它可以成为我们现时代道德精神的养料.  相似文献   

6.
1 论国粹,圆明园自然是数得着的。在以“御制”字典为一大政德的康熙皇帝眼里,当年的“圆明三园”,属于赐给皇四子胤祯、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的一件玩物。从伦常上说,其意义与今之好爸爸、坏爸爸们送给“小皇帝”一件变形金刚差不多。从东方古代文明的角度看,这个移天缩地,鬼斧神工,集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汇历代珍稀之大观  相似文献   

7.
怎样正确认识、实现和永远保持军队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这是当代军队革命化建设提出的新课题,很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纯洁性”一词是近代使用和流行的.在古代,“纯”与“洁”多是分开使用.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来说,所谓“纯”,主要含义是纯一、纯粹、纯正不杂的意思.如《诗·周颂·维天之命》说,“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庄子·刻意》说,“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另外,“纯”还作美、善、好、皆等解释.所谓  相似文献   

8.
稻香湖之星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京城名胜多,海淀尤为最。近几年。西北角又冒出一个新景点:稻香湖。这是由苏家坨乡农民集资自建、被列为新北京40景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公园。苏家坨静电粉末厂就座落在稻香湖畔。本文就从“稻香湖之星”——厂长王振海身上展开——  相似文献   

9.
思想工作过程中,由思想工作者代表社会对工作对象接受教育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评价,对促进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往我们对评价的认识很简单,以为评价无非就是说个“好”与“坏”、论个“是”与“非”,但在具体的思想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真正由思想工作者作出,又能为工作对象认可的合理评价并不多见.这种实践经验促使我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评价才是合理的评价?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用“结构——功能”法,通过剖析合理评价的构成要素,找出其发挥功能的结构和机制,由此提供给思想工作者一个合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飞行人员,由于其职业的特点,多数同志言行比较谨慎,这就使得通过细节来了解和掌握飞行人员的思想十分必要.然而细节是现象的片断,纷繁复杂.就其反映飞行人员的思想而言,有真象、表象之分,直接、间接之别.因此,飞行大队教导员如何及时把握真实的细节,进而准确地了解飞行人员的思想,就成为飞行政治工作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分析细节的来源渠道.细节的可靠性是研究细节真实性的前提.分析细节是否可靠,首先应研究细节的来源渠道,而细节来源渠道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在这里着重要研究的是间接渠道.间接的渠道来源大体上有:思想骨干反映、上级反映、兄弟单位反映、对象及其家庭亲友反映、同乡好友反映、地方组织或个人反映等.一般地说,大多数反映的细节都是可靠或比较可靠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排除不真实的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弦高三赞     
范俊劼 《国防》2005,(12):73-74
弦高何许人也?据《左传·僖公》载“:三十三年春(前627年),秦师……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这就是弦高犒师的故事。依笔者之见,弦高显然是一个“隐于市”的高人,今天我们重新品味这则故事的话,同样会对弦高其人其事发出由衷赞叹。一赞其机…  相似文献   

12.
文育富 《国防》2007,(11):70-70
战争动员文化属于文化范畴.尽管世界名家对于文化的阐述有上百种,但总结这些论述,基本不外乎两种阐释,即如余秋雨在《中华文化的记忆》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文化说大一点,是人类留给自然界的一切痕迹;说小一点,则是不同人群对于各种痕迹的选择方式."因而,从狭义的角度讲,战争动员文化即是战争动员的方式.方式因国家、民族而异,并伴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相似文献   

13.
军人的价值     
文学家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思想家说,军人是民族之魂;历史学家说,军人是战争的产物;政治家则说,军人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保证。有人说,军人是绿色的。因为陆军在大地上匍匐,与大自然的绿色融为一体,他以青春和生命为代价,孕育着新的更美好的生命和生活;也有人说,军人是蓝色的。因为海军在碧海游弋,空军在长空搏击,他像大海一样深邃,像蓝天一样宽广,具有碧海一样清澈、纯洁的心灵,具有蓝天一样宏伟的目标和使命;更有人说,军人是红色的。因为军人们用自己的鲜血将红旗染成红色,绽放着悲壮、激烈的情怀。我要说,军人最无私、最勇敢。他们用血肉之躯构筑了一座又一座的胜  相似文献   

14.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游击队长李向阳,广大民兵是最熟悉不过了;但你可知道李向阳这个传奇式人物的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吗?一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赶到保定市民政局新建的干休所,访问作家邢野同志。我们见到邢老。寒喧几句后,就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邢老点燃烟,沉思了一会,微笑说:“写东西离不开生活,而且是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邢老告诉我们,1950他调  相似文献   

15.
1.论思想: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这棵参天大树,会不断抽出些新枝来。2.论道德:天下最真的是婴儿,最善的是婴儿,最美的是婴儿,最执著的是婴儿,最快乐的是婴儿,最安全的是婴儿。修为修到婴儿境界,便成了圣人。3.论人生:少年,缺少的是一根火柴;青年,缺少的是一把雕刀;中年,缺少的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兵书,是一批巨大的闪烁着伟大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军事遗产。它集中地阐发了我国历代的军事理论,总结了历代战争的实践经验,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思想,具有极为珍贵的军事学术价值,堪称国之瑰宝。在我军指导思想建设实现战略性转变的新时期,充分发挥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已成为时代赋予的崭新课题。我们增设这个栏目,是想通过对古兵书的源流、分类、版本、真伪、作者以及成书时代等问题的考究,开兵书研究之法门,去伪存真,继承优秀的军事遗产;更想通过对古代军事理论、军队建设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军事思想等方面的研讨,辟论兵之新章,去粗取精,觅求在今天或将来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同时也希望通过与西方军事著作的比较研究,更深入地认识我国古兵书的特质及其对世界军事史的影响,为军事理论的现代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理论体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军事爱国主义是解读《孙子》与孙武其人的关键思想要素。《孙子》中的军事爱国主义思想元素主要包括:"兵者,国之大事"的军事价值观;"安国保民"、"安国全军"的军人价值观;"君命有所不受"的道德选择方针;"兵以利动"、"非利不动"的军事功利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德环境效应说五个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著名的“境界”说理论由“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部分组成 ,但很多研究者承认前者的存在而否认后者。通过对这两种理论的深入辨析 ,可把握王国维“无我之境”诗学标举的精义  相似文献   

19.
韩愈在《原毁》一文中说:“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意思是说凡事业上有了成就、人格上有了名望,总是随之遭受别人的毁谤。这是为什么呢?韩愈分析道,“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就是说,毁谤诬告别人的人不是懒惰者就是忌妒者。这两种人看待别人都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意思是说抓住人家的一点不及其余,只看人家的过去,不看人家的现在,惟恐人家出了名。韩愈之说,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干部提拔前表现尤为突出。据说在有的单位,如想整谁,只要传闻此人将要提升或者看到干部提…  相似文献   

20.
王新民 《政工学刊》2003,(12):28-28
做好个别人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基层思想工作骨干,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对开展工作大有裨益。配角与主角的定位。一台戏,有主角和配角之分。配角主要是围绕主角来唱戏。在个别人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中,从全盘来看,我们每个思想工作骨干都可以说是配角,围绕支部去展开工作。但又要确立“主角”的意识。这是因为,从局部来看,每个思想骨干可能会直接面对个别人进行谈心、开导教育,此时此刻,也就成了主角。这就要有独挡一面的意识,要有独立面对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如果思想上始终认为自己是配角,就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