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装备零部件表面疲劳失效的问题,开发了一种能够在堆焊修复层表面制备纳米晶粒的预压力滚压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设备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和纳米压痕仪对堆焊层表面纳米晶层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滚压加工后,零件表面形成明显的塑性变形层,其中严重塑性变形层厚度约为15μm;最表层形成了细化均匀的纳米晶层,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0 nm;表面硬度提高了3倍。该技术能够有效地细化表面晶粒,达到优化金属零件表面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当前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的生产、再生以及活性炭表面处理方面的一些研究应用情况,分析了这种技术在脱除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金属切削原理中,用切削用量可以估计理论表面粗糙度。由于切削过程的复杂性,实际加工表面粗糙度和理论表面粗糙度有较大差距。本文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切削用量和表面粗糙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本人介绍的理论方法、实现技术路线和实验结果,为以后开展FMS或CIMS中智能化质量监控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音速轰击技术(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SFPB)对调质态合金钢38CrSi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表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表面纳米层的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SFPB处理后,材料表层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表面形成了晶粒尺寸约为15nm的纳米结构层,微观应变约为0.19%;表面纳米层的厚度约为20μm(晶粒尺寸〈100nm),纳米晶粒的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在距表面40μm的范围内,高密度的位错墙和位错缠结将晶粒分为了尺寸为200~400nm的胞块结构,分析表明表面纳米化主要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高速微粒轰击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晶,利用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技术对距表面不同深度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铁素体相晶粒细化过程。结果显示: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减小结构尺寸逐渐减小,在最表面形成了纳米晶层,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 nm。通过不同尺寸位错胞的逐步形成,以及位错墙不断向晶界演化,晶粒被细化为细小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6.
潜艇表面涂层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有机涂层失效机理的现代研究方法,将电化学测试技术与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和传统的涂料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涂层失效机理分析和寿命评估中.探讨了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在研究变海水压力作用下潜艇表面有机涂层的失效机理,以及建立腐蚀性介质渗入与涂层失效之间数学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图像处理技术在桨叶表面应力分布测试试验中的应用情况 ,对实际使用中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讨论 .经过处理后的桨叶试验图像 ,不仅增加了图像的清晰程度 ,而且从中可获得半定量以至定量的参数 ,以帮助对桨叶表面应力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氧化陶瓷膜具有阳极氧化膜和陶瓷喷涂层的双重优点,能够克服铝合金硬度低、耐磨性能差的缺点,在军工、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简要介绍了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性能、生长机理及技术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应用活性屏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表面制备出以FeS相为主的渗硫层。实验表明,在40#油润滑条件下,活性屏离子渗硫表面的摩擦因数比未渗表面大约降低了13%,与渗硫表面相近;体积磨损量比未渗表面减少了30%左右,与渗硫表面相似。由于活性屏离子渗硫层的主要成分为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FeS,且其结构疏松多孔易于储存润滑油,因此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7B04铝合金孔结构机加质量差、易腐蚀的问题,采用超声振动抛光技术,对原始机加孔和腐蚀孔分别进行了抛光处理,旨在改善和提高7B04铝合金原始机加孔和腐蚀孔的表面完整性。从孔壁处理前后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变化情况可知:超声振动抛光可有效去除表面加工刀痕,去除腐蚀产物,同时表面粗糙度降低了43%以上,孔壁局部应力集中系数降低了24%以上,这有利于提高孔的抗疲劳性能。超声振动抛光技术为飞机孔结构的加工和维修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