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下部队走访时,听了两起“摆平”的故事。一是某连战士小周不假外出被纠察。连队主官不是据实向领导汇报,反而在该战士的“请求”下,拍胸脯帮他“摆平”,假称该战士已经请假,外出是为了看病。如此几次,导致该战士多次私自外出,而被机关行政看管。另一起  相似文献   

2.
战士小胡,文化水平较高,入伍前以4分之差高考落榜。他抱着到部队考军校的动机入伍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复习文化课。报考院校时,总分超过了录取线,但因档案不合格未被录取。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感到理想化成了泡影。一天晚上,他悄悄躲进连队杂品库,写好遗书准备一死了之。排长看见双眼红肿的小胡立刻警觉起来,进入库房发现遗书。他感到事态严重,迅速向指导员作了汇报。面对这生命攸关的事,如果处理不好,不但毁了战士的一生,而且还会造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做好小胡的思想转化工作刻不容缓。连队党支部认真分析了小胡产生悲观厌世的原因,要求大家…  相似文献   

3.
故事,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我在连队工作的几年中,把笔记本上抄下的、大脑里记住的故事用在了做官兵的思想工作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史泰龙与一名落榜生巧用故事做思想疏导工作,首先要选好故事。好的故事有很多,但是能够打通官兵思想“关节”的故事并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材上下足功夫。战士小王一心想考军校,但考了两年都因成绩不合格而落榜。没有实现愿望的小王痛苦不堪,情绪低落,工作消极。我观察了好长时间,决定帮小王重振信心。那年我带新兵的时候发现小王特别喜欢史泰龙,还带了一大本关于史泰龙…  相似文献   

4.
王群 《政工学刊》2004,(9):27-27
日前,笔者参加了一次政工干部座谈会。会上,大家对照《纲要》畅谈带兵体会,并剖析了近年来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常见病”。通过摆问题,谈看法,解扣子,各抒己见,使与会同志受益匪浅。事例一:指导员的“大实话”。某部二连战士小王,去年报考军校落榜后,一时想不开,  相似文献   

5.
同所有向往军营的同龄人一样,胸怀大志的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军营; 同那个年代所有的“幸运儿”一道,作为战士的他成为我军的首批军校学员;同部队所有优秀的干部一起,而立之年的他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团职干部,并先后6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6.
四、能征善战的粟裕大将 粟裕是我军唯一一名从普通战士走上野战军指挥员岗位的将军。他虽然未上过正规军校,但经过多年征战和辛勤摸索,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上都达到了很深的造诣,素养很高。他擅长于机动作战,指挥果断,敢于攻坚,善于防守,战略战术机动灵活,敢于大胆地迂回穿插,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7.
法官信箱     
我部驻地新开了一家大超市,贴出告示宣称"保证真货、假一赔十"。我连队一名战士小周回家探亲为了给小侄子准备礼物,花了两百多元在该超市购买了一把某知名动画片中出现过的玩具枪,回家后发现是盗版货,小周向超市提出按十倍赔偿,超市却声称,法律有规定最多赔三倍,赔十倍的承诺是无效的,请问这件事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8.
[案例]某装甲 团修理营士官小周是个 入伍已8年的老兵。开 始几年,小周潜心钻研 坦克的修理技术,不 仅正课时间一丝不苟地 学,业余时间也全都用 在了修理场,相关修理 书籍看了一本又一本, 有关修理能手请教了一 个又一个。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小周果然脱 颖而出,在全团修理竞赛 中,先后两次夺得了 第一名的佳绩,成了全 团小有名气的修理能 手。但是,最近这两年, 人们发现小周的干劲已 大不如从前,业余时间 很少看见他在看业务书 籍,在全团进行的业务 竞赛中,他居然连前五 名都没有进入。为什么 一个原本精益求精的修 理能手,现在却落伍了 呢?团首长在纳闷,小 周的战友也在纳闷。  相似文献   

9.
报考军校,是许多士兵的成才梦想。然而,考军校也有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惊心动魄,有人成功到达了彼岸,有人则不幸落榜,我就是属于被人挤落桥头的其中一个。十多年前,我抱着考军校、学技术的念头,怀着美好的军官梦入伍。新兵时,我工作热情极高,训练拼  相似文献   

10.
力擎一片天     
力擎一片天陈建华,向智广,郝占奎王更生当班长3年来,从班里走出6名党员.8名正副班长,2人考上军校;他本人年年立功受奖,被上级评为"训练标兵"、"优秀党员"和"优秀带兵骨干"。战士们称赞说:"进他们班是铁,出来就是多!"领导们赞扬说:"如果全军的班长...  相似文献   

11.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为了金钱,这个人世间不知演出了多少悲剧!” 一 1994年孙××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殷切希望,满怀着对军队的憧憬,从沂蒙山来到了某军事指挥院校教练营,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身处军校,整天和未来的军官——学员打交道,耳濡目染,对这些军中骄子,真是羡慕不已,梦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军校  相似文献   

12.
一年一度的军校考试又在大家关注与期待的目光中揭榜,部分考生因各种原因而落选,如果不进行正面教育和疏导,会引发一些思想问题。那么,怎样做好落榜考生的思想工作,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鼓足工作的勇气,走出生活的阴影,是摆在各级基层主官面前一个极其严肃而又认真的话题。失败,对落榜考生来讲,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与心理压力。同样的失败,有的人感觉压力大,有的人感觉压力小;有的人自卑感持续时间长,有的人持续时间短;有的人会从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有的人会变压力为动力,争取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现在的年轻战士绝…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 ,与几位政工干部切磋思想政治工作技艺。一位被树为标兵的指导员的话激活了这次讨论的兴奋点。他说 ,如果说我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有什么独到之处的话 ,那就是善于倾听战士的心声———别人听不到的话我能设法听到 ,别人不愿听的话我能耐心地听下去。一名刚探家归队的战士在熄灯后声泪俱下地向他诉说家中的不幸和个人的苦恼 ,他一听就是三个多小时 ,直到这名战士心情平静地回去就寝 ;一名有精神病史的战士 ,一天到晚总是神经兮兮的 ,连队许多人都烦他 ,可指导员不烦 ,经常找他聊天、下棋 ,直到这名战士平安地退伍……。与这位指导员相…  相似文献   

14.
"战士的事就是我的事。"这是张学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全营官兵的"知心大哥",大家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对他讲,战士的事成为了他的事。3大本兵情日记,记录着他知兵的点滴,一大摞战士家属的感谢信承载着他爱兵的信条。张学明常说,对战士提工作要求多,生活上关心不够,那不是一名党员干部的作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感动的  相似文献   

15.
某连战士小于入伍前考大学差几分 ,来部队的目的就是想报考军校。指导员不是对其进行我军性质、宗旨教育 ,引导他端正入伍动机 ,而是私下对他说 :“要抓紧复习 ,只要考上军校 ,就什么都有了 ;考不上 ,兵就白当了。”结果小于在全军院校招生统考中由于高度紧张 ,又一次“名落孙山”。他感到非常苦恼 ,工作一蹶不振。对战士小于存在的实际问题 ,这位指导员不仅不用先进的思想和进步的理论耐心启发引导 ,反而用庸俗的歪歪理去做工作 ,结果事与愿违 ,使其误入歧途。谈到此事 ,该指导员还振振有词 ,认为眼前利益是最现实的 ,如果只讲大道理 ,就脱…  相似文献   

16.
提起肖华鹏班长,连队官兵无不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带兵严厉,爱发脾气,而是因为他能真诚解兵心……肖华鹏班长,个头不高,身体不壮,人也长得清秀,由于学习训练刻苦,工作成绩突出,第二年新兵下连后,身为上等兵的他由班副晋升为班长,班里的战士有的个头比他高半头,有的块头比他大一半,在全班的合影照片上,他站在中间俨然像个兵娃娃。起初,有的战士不服从肖班长的管理,还有两名战士与他阉起了别扭,令肖班长十分苦恼。随着训练强度加大,睡在肖班长  相似文献   

17.
应征统招学员,是指由地方青年学生经过参加国家统一招生高考,被军队院校录取并应征入伍的军校学员。他们在军校大学的四年里,要实现由高中生到大学生和由老百姓到军人的两个重要转变。他们的加入给军营注入了新的血液,促进了部队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作为青年百姓,他们在生活经历上与战士学员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作为高考的胜利者,他们在知识结构上又有较大的优势。应征统招学员自身所客观存在的这些  相似文献   

18.
某教导团战士小周问:我一位战友的弟弟因犯强奸罪于1990年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他在服刑期间,由于表现好,被减刑1年。1996年出狱后,到一家乡镇企业工作。1997年11月,由于他工作出色,受聘担任该乡镇企业经理。于是就有许多人提出他是被判过刑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因此不能够担任经理,过多类似的指责使其弟弟的工作很难开展。所以,请问律师同志,这种说法是否有法律依据?小周同志,关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解答:什么是剥夺政治权利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  相似文献   

19.
1981年11月,我揣着一颗年轻而火热的心,带着对绿色军营的无限遐想。走进了素有“梨乡”美誉的一座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通信兵战士。如今掰开指头一算,直线加方块的军旅生涯已有21个年头,其间有许多令人心潮澎湃、跌宕起伏的事儿,但最使我难忘的是“官之初”前的三次落榜……  相似文献   

20.
手杖     
在某集团军举办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上,解放军报社一位记者给我们讲了一名报道员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名基层战士写了99篇稿子都没有发表,但他不气馁,第100篇稿终于发表了,因为这名基层战士报道员始终坚信,下一个成功的就是自己。这名记者绝对不会想到,他讲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就坐在下面听课,而我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是报道员队伍中的一名成功“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