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仿生学推动潜艇驶入新世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襁褓中的隐身“皮动潜艇” 潜艇尽管对海面舰船的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以至被称为“水中杀手”。但随着反潜武器的发展,潜艇的生存也同样受到了威胁,因为:潜艇在航行中由于艇内机器的运转会发生噪声,容易被敌人探测;以特种钢材制作的艇体在运行时还会发射“红外线”,容易被探测并受到攻击;运行中的潜艇还会有尾流并排出废气,很难不被灵敏度极高的敌舰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沿海浅水作战和网络中心战使潜艇面临的空中威胁更为突显。潜艇在发射对陆攻击导弹,或在使用升降式传感器和天线时,都会增大被探测到的几率。潜艇一旦执行上述任务,会很快被敌方反潜部队发现,敌方会立即派遣反潜机对潜艇进行攻击。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概况随着国外潜艇数量的持续增加以及性能的不断提升,美国海军面对的水下威胁逐渐增加,而目前在大洋深处和近海环境下,有效跟踪敌方先进潜艇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动用大量兵力。利用无人艇探测与跟踪敌方潜艇不仅可以减少人员伤亡,还可到达一般有人平台无法抵达的区域,并能在不补充能源的情况下长时间执行任务。基于此,美国对使用无人水面艇执行反潜任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潜水艇的耐攻击性依据它们逃逸被探测目标的能力而定。目前,在开阔的海洋中,潜艇位置的隐蔽性能比探测潜艇的能力好得多。而海洋是浩翰的。很明显,潜艇探测不是十分有效的,事实上苏联和美国双方均继续创建了更多的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和攻击型潜艇就足以说明了,这些新艇比以往的更有战斗力,而且隐蔽性能好。 从战略观点来看,反潜战技术和性能与战术反潜战技术和性能是极不相同的。战略攻击艇(能发射弹道导弹的潜艇)能携带它们的导弹——运载核武器,用以对付敌对国家。与此同时利用部署和作战逃逸模式以减少白身的易损性。另一方面战术或攻击型潜艇必须逼近其  相似文献   

5.
在法国海军的俚语 里,潜艇兵素有"金小猪"的雅 号,借此打趣他们个个是不胖不瘦的 身材。 你知道,在这艘人均只有1.28平方米的 艇上,他们是怎样度过240天的潜艇生活? 你知道,登艇前官兵都要严格称量体 重,一旦超标会怎样吗? 你知道,到"紫水晶"号巡航 的客人会被安排到哪里吗?  相似文献   

6.
潜艇航行引起的流场压强变化称为潜艇水压场,其特性常被应用于水雷,以实现目标探测,攻守兼备。考虑指挥台围壳、尾翼影响,以全附体艇体为研究对象,在验证性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粘流理论研究了潜艇水压场特性,揭示了附体对艇体表面、周围流场、水底流场的压强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附体对艇体表面的压强分布影响显著,但影响范围局限于附体小区域,而对水底处的水压场影响仅在潜艇近底航行时才略显著,可见非近底航行工况下可忽略附体影响,实现潜艇水压场的快速预报;在研究近水面航行工况时,水面兴波对海底潜艇水压场的分布存在影响,具体影响潜艇水压场的峰值大小和位置等。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潜艇威胁判断原理和D-S证据推理基本思想。针对潜艇水下收集目标信息的特点,引入了D-S证据推理系统分析了潜艇威胁判断中的两个关键性环节。判断目标发现本艇与否、判断目标可能采取的攻防决策问题,在把不确定推理应用于潜艇威胁判断研究上作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8.
微型或小型潜艇以及输送艇作为一支重建的兵力再次出现,并对海岸设施构成最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小鸟能在天空中飞翔,靠的是翅膀;飞机能飞上蓝天,靠的是机翼;潜艇在大海里自由地航行,也需要有“翅膀”。潜艇的“翅膀”就是舵翼。人们称它为升降舵。由于它是水平地安装在潜艇上的,因此,人们又叫它水平舵。它能操纵潜艇上下升降,保持或改变潜艇在水中的深度。现代潜艇上都装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升降舵,一个安装在艇艏,一个安装在艇艉。艇艏的叫艇艏升降舵,艇艉的叫艇艉  相似文献   

10.
212型潜艇,或称 U 212,是德国海军新一代潜艇,它装有最先进的水下武器系统,能在被敌舰发现前较长一段时间先探测到目标,并发射鱼雷攻击。根据它的多种使命任务,并且考虑到今后可能会出现的潜在威胁,该型潜艇的设计突出考虑三个主要方面:隐身性、通过 AIP 扩大水下续航力、有效的传感器和作战系统。  相似文献   

11.
潜艇为什么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下潜到水下的一定深度并且能在水下保持长时间的潜航状态呢?要想解开这个谜,就应从了解潜艇的结构形式和潜艇所具有的结构强度开始。现代潜艇的艇体基本上是由耐压结构和轻型结构两部分组成。耐压结构包括耐压艇体、耐压指挥台以及耐压液舱等,是保证潜艇在安全深度之内能够从事水下运行的基本结构。轻型结构包括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上层建筑以及一些液舱等。轻型结构又进一步分为非耐压  相似文献   

12.
酒瓶与潜艇     
潜艇是在水下进行战斗的“蛟龙”,也是科考探测的得力工具。熟悉它的人都知道,潜艇艇体通常是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即双壳体构成。说起双壳体潜艇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战争中,潜艇因成为海军的主力武器而备受青睐。由于潜艇活动于可视光线无法穿透的水中,很难探测到,即使是电磁波,也将被水吸收,使探测能力大为减弱。但是,在高科技武器“流行”的现代战争中,通信手段相当重要。潜艇优越的隐身性能限制了它与外界联系的自由和能力。如果潜艇在海中昼夜巡逻却不能及时接收到指挥系统发来的发射导弹对敌进行攻击的命令,那它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通信手段落后便成了潜艇发挥最佳作战效能的障碍,甚至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刘杨 《现代舰船》2012,(7):48-51
潜艇隐蔽性良好,具有强大的攻击力,是各国海军的重要战斗舰艇之一。但潜艇在深水中潜航,一旦遭遇事故或在战斗中被击中,小小的潜艇很可能就会成为艇上官兵的公墓。二战期间,德国各兵种中死亡率最高的既不是飞行员,也不是坦克兵,而是U艇艇员——死亡率达到了70%,就是一个例证。除了战斗伤亡,潜艇诞生以来的数百年间,因事故造成的潜艇沉没也屡见不鲜。本文记录了历史上离奇的潜艇事故沉没案例,在回顾大洋深处生死瞬间的同时,也为今天备受关注的潜艇安全问题敲敲警钟。  相似文献   

15.
5月22日,为新加坡海军改装的原瑞典海军的“海狗”号潜艇,在瑞典的考库姆公司的卡尔斯克鲁纳造船厂下水,并被重新命名为“酋长”号。“酋长”号是新加坡海军的第4艘也是最后一艘进行改装的潜艇。该项目是对4艘瑞典“海蛇”级潜艇进行改装,适于热带地区作战。第1艘艇于1995年定购,而到1997年,新加坡提出增加改装3艘艇。项目中还包括了提供文件、备件和人员培训。  相似文献   

16.
“33”型潜艇是前苏联于50年代后期设计并建造的常规动力(柴油机、电动机)中型鱼雷攻击型潜艇。为了适合在水下航行,它的整个艇体呈流线型。在艇首的下部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球形综合导流罩。在艇首的两侧各有三个鱼雷发射管的出口,当发射鱼雷前,出口处的防波板会自动收缩到里面,鱼雷射出后再自动恢复原状。艇首的上部也呈球状流线型,那是潜艇水  相似文献   

17.
33.潜艇隐身是怎么回事? 在战场透明度日趋增大的今天,海水不再是难以视探的铁幕,潜艇赖以生存和进攻的隐蔽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潜艇的隐形技术已受到各国海军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外常见的隐身方法有以下五种: (1)雷达隐身。主要是在潜艇外壳容易露出水面的部分覆盖能吸收入射电磁波的材料,(象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以降低被敌方雷达探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咨询园地     
Q吉林读者李佰霖问潜艇是如何进行电池充电的? 潜艇对蓄电池充电的方式大体上分为水面状态充电、通气管航行状态充电以及利用艇外电源充电这三种方式。水面状态充电,指的是潜艇处于锚泊状态或者停靠在码头边上时对艇上的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潜艇处于非航行状态,艇上的柴油机运行,带动艇上的发电机运转,把产生的电能充注到蓄电池中。通气管航行状态充电指的是,潜  相似文献   

19.
国外潜艇作战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潜艇作战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环境与目标分析、战术图像与威胁评估、软硬杀伤武器的协调与控制、战术导航、艇上模拟训练、系统监视,以及广泛的数据集成,是潜艇作战平台的核心。首先详细叙述和归纳了美国、英国以及其它欧洲国家潜艇作战系统的技术发展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主要国家潜艇作战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目前潜艇作战系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德海军为使猎潜部队能进行富有成效的反潜训练,最近研制了一种供猎潜部队训练使用的潜艇模拟靶标。它可将潜艇的声、磁等特征真实展示出来,供猎潜舰艇或反潜直升机部队训练使用。而在此之前,猎潜训练采用由本舰队或友邻舰队中的某艘潜艇作为目标靶船,训练舰员在近似于战斗状态下对目标靶船实施探测定位,而后选择适当的武备实施攻击。战后德国海军研制的潜艇排水量均较小,而且大都是单壳艇,因而在受到操雷攻击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