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文科”和“大外语”的背景下,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核心素养、培养思辨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的需求迫在眉睫。经典阅读课程作为一门集语言学习、文化介绍、思想引导于一体的输入型为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本土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理论指导,发挥文学文本的“教诲”作用,同时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设计指导,探析经典阅读课程的思政路径,以期实现该课程在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意义,培养具有文化间交流互鉴能力和承担文化输出之责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2.
批评中的冷与热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批评对象、时机、场合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冷处理和热处理。冷热时机要准确。一般来讲批评前忌热宜冷,批评后则忌冷宜热。批评前最忌头脑发热,感情用事,在没有搞清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只凭个人平时印象、好恶,或偏听偏信个别人的一面之辞,就随意批评战士,甚至拍桌子、瞪眼睛训战士。而且问题发生时,战士情绪往往比较激动,很难听进不同意见,这种情况下贸然批评战士往往使问题更加严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批评前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清醒,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理智,不气、不恼、不怒,…  相似文献   

3.
所谓“伪批评”,就是打着批评之名,不行批评之实,使批评走了过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不痛不痒”式,只讲皮毛,不点要害,如“今后要加强理论学习”等,就像搔痒痒一样,使批评的对象听了不服;“明贬暗褒”式,如“处事原则性太强,灵活性不够”等,看似批评,实则是表扬;“千人一面”式,批评不分具体对象,都是那么几句敷衍的话,既可以套给你,也可以套给他,言之无物,没有针对性,使批评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忌不掌握实情。有的批评者喜欢坐在办公室内打电话、作指示、听汇报,一旦听说某个人存在缺点和不足,就凭自己的感觉,猛讲狠批。最后是张冠李戴批错了致使被批评者有意见,发牢骚,情绪不稳,并对批评者另眼相看,感情对立。因此,批评者应该深入实际多听、多问、多查、多看、多分析、多研究,将情况了解清,把握准,然后批评到“点”上,这样被批评者才会心服口服。(二)忌讽刺挖苦。某学校有位后进生,经常翻墙逃学,班主任教育了几次,收效甚微。一天他翻墙进校,被校领导送到班里,同学们议论纷纷。班主任了解到他想从门口进校,但当时校门口正统计迟…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分析评议阶段党员之间要进行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以党内生活质量的提高,保证教育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致思”与“致用”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的“致思”提供了正确方向,也为我们的“致用”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指导。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一书,以高度概括、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华。这对广大党员及党员干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全球化”现象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20世纪的全球化实践,给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坚固的基石。但是,当今的“全球化”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全球化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8.
批评与自我批评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内生活原则性战斗性的本质体现,是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可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不讲实话,而是空话、套话一大堆,胡话、乱话一箩筐,不但收不到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对己无所助益,对人伤害感情,对班子破坏团结。开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坚持相应的“八荣八耻”批评观。  相似文献   

9.
批评与表扬是指导员工作中既对立又统一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度,掌握不好,只会适得其反。通常,批评应注意“八忌”。一忌琐碎。有的指导员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厌其烦地实施批评,战士做错了大事批,小事也批,不分主次,不看轻重,不作个体分析,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收不到好的效果。其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实施批评时犯了“碎”的毛病,批评缺乏重点,见什么不对就批什么,什么都想批,什么都批不好。批评不能偏离“指向点”,即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及时地批评那些与指向点相违背的言论和行动,才能抓住…  相似文献   

10.
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讲究批评的方式方法和时机场合等艺术,不仅可以避免正面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而且易使人乐于接受,增强批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世界》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描绘了我国改革前后,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的转变历程,刻画了老一辈人与新一辈人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苦难。老一辈人对苦难更多的是一种认同感,以及深层心理中形成的宽容的生活哲学。而新一辈人经过苦难的炼狱以后,更多的是对苦难的超越,对生活中正当愿望被嘲弄与压抑的反抗。苦难在浅层意识上是不幸的象征,但通过作者情感的深度参与,已被赋予更深刻的关学内涵:在苦难中可以展现人性之美,苦难可以成为腾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应该有文献史料运用的意识,在文学作品解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列的文献史料,并认真查阅,从文学史现象的历史和文学史叙述本身的过程中掌握现代文学史的知识脉络。同时也需结合时代发展下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新习惯,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上使用编写者提供的文献史料资源,多方面、多层次地进入到现代文学史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对学生的文化判断和道德判断能力提出了挑战 ,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育人价值及其体现 ,指出在现代课堂教学中 ,理论的选择和比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育人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离现实、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生活,既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需要在哲学的内容、形式、品格、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必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理论研究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它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基本规律以及若干问题的研究之中;要深化马壳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理论视域,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论的研究困境并积极找寻摆脱研究困境的可能性出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知”是一种知识、才智、智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容广泛,可粗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知”来源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孔子主张通过多见、多闻、多习、多行等方式“学而知之”。“知”是为了获取一种“智”的生命智慧,为了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月亮是夜晚的一点明白》是作家査舜近年来创作的又一部力作。作品通过对主人公丁玉清几十年生活、命运的描述,展示了宁夏东部地区数十年的曲折历史过程、矛盾冲突、民族生活风情,艺术地再现了作者对历史、社会、生命、道德、爱情的独到的体味与思索,是一部颇见作者阅历历练、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的作品。同时,这部作品在某些方面也流露出作家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相似文献   

18.
从党和国家当前所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出发,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总体战略思路、系统战略部署三个方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其《决定》的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9.
American policy-makers are predisposed towards the idea of a necessary war of survival, fought with little room for choice. This reflects a dominant memory of World War II that teaches Americans that they live in a dangerously small world that imposes conflict. Critics argue that the ‘choice versus necessity’ schema is ahistorical and mischievous. This article offers supporting fire to those critiques. America's war against the Axis (1941–45) is a crucial case through which to test the ‘small world’ view. Arguments for war in 1941 pose overblown scenarios of the rise of a Eurasian super-threat. In 1941 conflict was discretionary and not strictly necessary in the interests of national security. The argument for intervention is a closer call that often assumed. This has implications for America's choices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