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需要,维护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环境,俄军高度重视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在规划军队发展时,始终把提高军队的整体信息战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深入分析了俄罗斯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其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聂云 《当代海军》2003,(10):37-37,36
目前,在海湾地区,拥有比较强大海上实力的国家不是很多。一般来说,多数国家的海军都比较弱小。其中,沙特和伊朗海军的实力稍微强一些。伊朗海军面对严重老化的武器装备,正在设法提高自己的海上作战能力,包括进行技术更新和少量购买外国的战舰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世界武器装备建设经费的规模和强度,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周边国家(地区)武器装备建设经费规模、占军费的比例以及军人人均武器装备建设经费投入强度。主要国家武器装备建设经费的构成以及装备科研费、购置费、维修费之间的比例关系。论述了其对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投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革命,提出了建设我军未来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设想,阐述了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客观需求,分析了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总体要求,并给出了建设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的对策,对未来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处理好技术引进、武器进口与军工生产、部队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发展中国家搞好国防建设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在考察了巴列维时期伊朗武器装备建设历程后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搞好装备建设和军工生产,首先考虑的应是要适合于自己的特定战略需要,自然气候条件、科技基础与工业经济条件以及人力资源情况,将国防现代化建立在完善牢固的基础上,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拥有最新式的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6.
武器装备建设资产,主要是指国家为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直接投入的资金、划拨使用的土地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用于军事目的的武器装备、国防科研专用设备、军用物资器材、国防科技成果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资产管理是大势所趋。其基本构想为:国家拥有武器装备建设资产产权,即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国家行使国防资产所有权,并授权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依法对这部分资产的占有、使用实施管理和保护。总装备部依法授权有关部门或机构对指定的武器装备建设资产实行监督。在武器装备研制订购合同中,要有明确的资产产权条款,以保障武器装备建设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能打仗、打胜仗"的物质基础是高新武器装备,而高新武器装备的发展依赖于高新技术储备。高新技术储备是高新装备成功研制的"孵化器",是武器装备建设自主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是武器装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是武器装备战斗力持续生成的"接力器",是决定武器装备建设速度和水平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和装备总体发展水平落后的局面下,对高新技术储备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为实现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然而,随着高新武器装备建设任务日渐紧迫,武器装备高新技术储  相似文献   

8.
新华 《环球军事》2012,(9):38-39
4月17日,伊朗在首都德黑兰南郊的霍梅尼陵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庆祝建军节。阅兵式上,伊朗海陆空三军以及民兵,接受了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及军方高官的检阅。阅兵式上还展示了伊朗国产飞机、坦克、雷达及导弹等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9.
肖力 《国防科技》2015,36(2):76-81
武器装备建设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回顾新中国武器装备体制的创建、调整、改革与转型,以及现代化体制的确立,总结了60多年来中国武器装备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中国武器装备体制发展必须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国特色武器装备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武器装备动员潜力是指国家通过动员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资源扩大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能力的活动。武器装备动员潜力是工业动员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动员潜力是国防经济动员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经济动员潜力是国家经济动员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武器装备动员潜力是寓于国家经济潜力之中,要建设武器装备动员潜力,首要任务是发展国家经济。因此,党中央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 国家工业动员潜力是指国家工业能力扣除最低民用需求后剩余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近似等于武器装备动员潜力。要建设武器装备动…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个国家的武器装备体制采用何种规格和标准,既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军队建设对武器装备技术的选择侧重,也蕴藏着该国对地缘政治及安全环境的考量。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防武器装备的发展水平也差异甚大。加强对这些国家装备体制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这些国家国防工业体系,预判这些国家装备和国防  相似文献   

12.
民兵武器装备,是民兵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国防实力,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各级一定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围绕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能力和确保自身安全稳定,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当前制约民兵装备建设带根本性和全局性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进全区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防科技工业》2009,(5):58-61
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掌握武器装备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手段和提升军工核心能力的重要保障。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建设任务与能力结合型军工、开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关键技术攻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建设创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迫切需要,一定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全面实施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14.
驻厂军代表作为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卫士,对我军武器装备质量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军代表是参与和从事武器装备科研和检验验收第一线的人员,他们的工作特点说明标准化工作在完成军代表各项任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总部标准是我们工作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15.
张福元 《国防科技》2013,34(2):81-85
文章总结了主要军事国家加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共同经验,论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当前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的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的演化与形成,并结合我国国情军情,提出了科学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装备经费的需求趋势装备经费需求是指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军队在一定价格条件下需要购买,并且有能力支付的,对于实施和保障作战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及与其配套的军事技术与器材的品种和数量的费用需要。在实现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大幅度提高,造价越来越高,装备经费的需求不断增加,主要表现在:1.武器装备向高精尖发展,成本费用成倍增加。一是军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无形损耗在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是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量科技成果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军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和无形损耗在不断加快。据估算,武器装备每更新一代其造价平均要增加一倍,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武器装备的造价,坦克从10万美元增加到400万美元,增加了40倍;战斗机从20万美元增加到2000万~4000万美元,增加了20倍~40倍,F-117A 隐型战斗  相似文献   

17.
对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分析,是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首先明确了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质量的评判标准,进而构建了反映装甲兵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质量的评估体系,为装甲兵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湘黔  袁军 《国防科技》2011,32(6):12-16
武器装备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与创新是建立军民融合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武器装备建设投融资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武器装备建设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将风险投资这一机制和模式运用于武器装备建设,对武器装备建设引入风险投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历程的回顾,结合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武器装备建设的重要指示,系统总结武器装备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基本规律进行了新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孙晓文 《国防》2016,(1):43-46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建立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武器装备发展是关键。本文从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方面论述了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内容,从需求牵引、体系建设、创新驱动、质量至上、实战化运用、军民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武器装备发展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