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聚溴化苯乙烯阻燃聚乙烯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溴化苯乙烯作为阻燃剂,制备了阻燃聚乙烯(PE),利用TG方法研究了PE和阻燃PE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动力学行为,并用改进的非等温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其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加入阻燃剂后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前,阻燃材料的热解区间变宽,阻燃体系的平均失重速率下降,最大失重速率下降,主要分解阶段的残炭率高于未阻燃PE,聚溴化苯乙烯阻燃效果明显,可用于聚乙烯阻燃,说明大分子溴系阻燃剂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氮气气氛下未阻燃聚乙烯的热解过程只存在一个失重阶段,而阻燃材料在相同温度范围内呈现不同的失重阶段,且在各失重阶段其反应机理函数也发生变化;活化能、指前因子都有所不同,阻燃材料的活化能大于未阻燃材料,且活化能在整个失重阶段是随着温度和转化率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阻燃剂的加入改变了材料的热解行为。  相似文献   

2.
用有机磷系阻燃剂Pyrovatex CP以及尿素、二氰二胺和三聚氰胺3种氮系的协效剂组成的整理液对纯棉织物进行阻燃处理,利用热重仪对其热解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TG-DTG曲线,研究了阻燃剂对棉纤维热解过程的影响,并对协效剂的协效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棉纤维热解主要分3个阶段;阻燃剂使棉纤维的起始分解温度降低,剩炭率提高;在磷氮比固定为1:0.1的情况下,尿素的协效作用相对最好,并对其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分析技术和锥形量热仪测试法,研究了多种阻燃剂对PVC热解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种类的阻燃剂对PVC的阻燃机理不同,对PVC热解过程和燃烧特性影响各异,有的阻燃剂将PVC的初始分解温度提前,分解反应的活化能降低,使PVC提前脱水成炭,达到阻燃的目的;另一些阻燃剂显著推迟PVC的热分解,以延迟PVC的着火。从锥形量热仪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阻燃剂的加入,使PVC的热释放速率明显降低,起到了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烟密度仪、锥形量热仪研究了阻燃剂对聚氯乙烯燃烧产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锑、三聚氰胺等四种阻燃剂使PVC热解燃烧的产烟量大幅度增加,促进PVC热解燃烧失重;红磷、氢氧化镁等四种阻燃剂对PVC热解燃烧的产烟量及燃烧失重影响较小;硼酸锌使PVC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质量损失速率减小,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随着氢氧化镁、十溴二苯乙烷在PVC中含量的增加,其燃烧产烟量减少。氢氧化镁的量对PVC燃烧失重速率和失重量影响明显。三氧化二锑和氢氧化镁混合、十溴二苯乙烷和聚磷酸铵混合阻燃对PVC热解燃烧的产烟影响较小,而三氧化二锑与硼酸锌混合阻燃剂对PVC的燃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磷系阻燃剂毒性小、低烟、价格较低,在阻燃剂开发领域中最引人注目。介绍了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机理,无机和有机磷系阻燃剂在阻燃聚丙烯中的研究现状,并论述了磷系阻燃聚丙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层建筑的内装修阻燃问题,介绍了一些建材用阻燃剂及内装修各部位的阻燃处理方法。分析了我国装修阻燃现状,并对我国装修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我国开发的三种新型溴系阻燃剂的性能、阻燃配方、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8.
锥形量热仪在阻燃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锥形量热仪在阻燃材料研究中可以研究阻燃机理、阻燃剂在材料中的阻燃效果,评价阻燃材料的燃烧性和阻燃性以及烟和毒气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以五氧化二磷/季戊四醇/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聚合型膨胀阻燃剂,并制备了膨胀型阻燃聚丙烯。比较和讨论了热分解动力学方法,通过测定体积流速评价了流变性,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了膨胀型阻燃聚丙烯的热分解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棉类纤维素的阻燃机理,并介绍了国外常用的三种阻燃剂及经阻燃处理后棉织物的性能,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介绍裂解气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和装置 ,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对高分辨裂解色谱技术在火灾物证鉴定中的具体应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粘胶基碳纤维毡经过CVD工艺进行沉积碳增密处理后,采用酚醛树脂浸渍—裂解对C/C素坯的密度进行调节,通过气相硅渗透反应工艺制备了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树脂浸渍—裂解对C/C素坯密度和气孔率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树脂裂解碳对C/SiC显微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浸渍—裂解循环次数的增加,素坯密度增加,孔隙率降低;裂解碳含量为27wt%时,C/SiC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31MPa和209GPa。通过控制裂解碳含量,可以实现对C/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裁剪。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西藏高海拔条件对古建筑火灾的影响,分别在拉萨与廊坊进行了中等规模木垛燃烧实验。测得了木垛燃烧的质量损失速率、火焰高度和燃烧温度,并分析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和大气压力对木垛引燃和燃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拉萨低气压条件下,木垛引燃难度加大、燃烧时间增加、质量损失速率降低、木垛中心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为先驱体,采用快速升温裂解制备了3D-B Cf/SiC复合材料.结果证明:裂解升温速率的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制备周期,同时可以提高材料密度和形成较好的界面结合,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制备得到的Cf/SiC材料室温弯曲强度达到556.7MPa.  相似文献   

15.
先驱体转化法制备连续SiC纤维无机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失重和收缩,造成了纤维弯曲,从而影响了纤维的单丝强度和束丝拉伸性能。根据聚碳硅烷(PCS)纤维的无机化过程,探讨了SiC纤维弯曲的种类和形成原因,通过力学分析研究了弯曲对SiC纤维性能的影响;根据弯曲形成原因,提出利用加张热交联和加张烧成的方法解决纤维的弯曲问题,从而提高SiC纤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聚硅氧烷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SiCf/S i-O-C陶瓷复合材料.研究了惰性填料(SiC、SiO2及SiO2空心微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填料引起的界面结构与密度的变化是影响SiCf /Si-O-C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从战场恶劣环境通信设备无法正常通信的条件下,介绍了一种自组织网络稳定度的模型。通过比较自组织网络结构中微结构和巨结构的优缺点,动态地描述了结构间的聚合和裂解。基于结构分析,考虑单点突变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从时间因素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预测最稳定链路生存时间的一种分布式成群策略。通过合理建模以及优化路由算法,尽可能地维护网络结构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存在碳-酚醛材料烧蚀的高超声速再入流场,分析烧蚀和热解对流场热化学参数、电子数密度分布等的影响。采用19组元双温度的热化学模型,耦合热化学非平衡流Navier-Stokes方程组和烧蚀壁面边界条件,进行定常烧蚀流场求解;通过对比无烧蚀、非催化和辐射平衡壁温条件下的流场分析烧蚀的影响;讨论了壁面处碳-酚醛材料热解产物化学组成的确定方法,研究了不同热解率的影响。以RAM-C球锥的两个典型飞行条件(速度7.65km/s、高度61km和71km)为代表的研究表明:最主要的烧蚀热解产物是CO、H2、H,烧蚀产物和烧蚀的影响均局限于边界层内;烧蚀使原子和离子组元含量下降,当离子组元含量峰值出现在边界层内时,烧蚀使电子数密度峰值下降;随热解率增加烧蚀影响程度增强,烧蚀在后身区影响范围大于头部区,随飞行高度增加烧蚀影响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