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频繁出现“大水冲了龙王庙”的“战场误伤”事件,造成多人死伤,许多装备损坏。据美国五角大楼2003年4月28日公布的最新数字,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人数为137人,其中114人在作战行动中死亡,另外23人死于误伤或事故。这些事件经过传媒的渲染后,给美英联军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人们不禁要问:高度现代化的美英军队,为什么会接连发生这种——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9日下午,日本政府正式批准了关于向伊拉克派遣自卫队的基本计划,将于2004年春季向伊拉克派遣一支以陆上自卫队为主的约1000人的部队,协助美英联军维持伊拉克治安。这是二次大战后日本最大规模的海外派兵行动,而更令世人关注的是,这次出兵日本自卫队不只带有自卫用的个人武器,还有进攻性的无后坐力炮与肩扛式火箭筒,同时还配备有搭载12.7毫米重机枪的轮式装甲车。这些进攻性武器是近年来日本参加一系列维和行动中从来没有装备过的。虽然目前日本军方还没有公布派往伊拉克部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的安全形势正向着好的方向发 展。联军为恢复秩序所作的努力得到了广泛 认可。一个没有暴君、没有专制的民主政权 已开始在海湾地区扎根……”伊拉克战争结 束后,特别是最近一年来,类似于这样正面 报道伊拉克战后局势的文章在该国各类媒体 上屡见不鲜。这些文章的作者通常署的是当 地人的名字,给人以亲历者“实话实说”的 感觉。然而,美国一些媒体最近却披露说,这 些报道并不可全信,因为其中的一部分是驻 伊美军斥以巨资买来的“新闻”,而在这些 “有偿新闻”的背后,隐藏的是美军不择手段 进行“舆论战”的诸多丑闻。  相似文献   

4.
1月3日,伊拉克中部城市费卢杰和拉马迪两地遭受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人,这是多年来伊拉克遭受的最严重暴力袭击事件;4日,“基地”组织攻占距离伊拉克首都不足100千米的军事重镇费卢杰,并公开宣布建立“伊斯兰酋长国”;5日,此事引发了西方媒体一片质疑和惊呼。自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  相似文献   

5.
世人瞩目的伊拉克驻德国大使馆被占领,包括伊拉克驻德国临时代办在内的外交官被扣为人质的事件,在5小时后宣告和平结束。德国反恐突击队没流一滴血就逮捕了全部五名犯罪嫌疑人。 尽管这起事件已于德国当地时间8月20日晚(北京时间8月21日凌晨3时左右)落下帷幕,但有关这起事件的诸多谜团却有待揭开:伊拉克驻德国使馆到底是怎么被占领的?占领使馆劫持外交官的恐怖行径真如一些西方媒体报道的那样“和平”吗?这个神秘的组织到底是什么人?他们对外交机构实施国际社会共同谴责的恐怖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3月21日,美、英联军领导下的澳大利亚海军发现并缴获了4艘伊拉克伪装的布雷艇和艇上的86枚水雷。该事件向人们发出了一个新信号,没有制海权和制空权的伊拉克海军难以再次打水雷战这张王牌,伊军水雷成为了撒不出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7.
1987年5月17日21点12分,美国海军的“斯塔克”号导弹护卫舰在波斯湾执行油轮护航任务中,被伊拉克空军“幻影”F-1型战机发射的两枚“飞鱼”AM-39型空舰导弹命中。已经上床睡觉的水兵被气浪掀得东倒西歪,7人被直接抛入大海,最终造成37人死亡。美海军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美国绷紧了反恐这根弦。一日,反恐特种部队值班室突然铃声大作,接到报告离纽约300海里,一艘十万吨级的油轮被恐怖分子劫持!这艘油轮相当于一枚当量级核弹,一旦在城市附近引爆,将是一场不可想象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美军虽然在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中取得了速胜,但战后伊拉克局势并未向美国所期望的那样朝着稳定的方向快跑。针对驻伊美军的各种袭击事件层出不穷。针对伊安全部队、平民以及驻伊外国人的恐怖爆炸和绑架事件也是此起彼伏。面对战后伊拉克的严峻局势,美国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企图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来迅速恢复伊拉克的秩序,但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并没有达到目的。伊拉克境内的各种袭击和恐怖事件远未停止。面对无处不在却又无处搜寻的对手,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常是无可奈何;拉姆斯菲尔德所倡导的各种新战略  相似文献   

10.
石油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的海湾地区历来风云诡谲。1991年,这一地区爆发了牵动全球的海湾战争。时隔12年,伊拉克战争又在那里爆发。人们不禁要问,这两场战争有何内在联系,又有哪些不同? 显然,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和伊拉克都扮演了主角。伊拉克两次都是被打击的目标,而美国两次都是对伊拉克实施打击的主导者。这两场战争的内在联系在于海湾战争后美伊矛盾不但没有化解反而不断加剧。然而,这两场战争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别。比较这些差别,人们会发现,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 从战争诱因来看,海湾战争的直接原因是1990年8月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吞并。伊拉克的入侵不但非法剥夺了科威特的主权与独立,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都知道伊拉克武装组织在频频制造袭击事件,也知道这些武装分子大胆地用手机互相联络协调行动时,美国情报机构也在对这些手机进行跟踪、监听。可是,拥有最先进监听技术的美国情报机构为何不见其监听有什么效果呢?原来,伊拉克武装分子也摸索出一套简单、灵活的反监听手段。 移动通信网有了"副产品" 在美国制定的伊拉克重建计划中,重建伊拉克通信网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与其他重建工程相比,伊拉克的通信网恢复得最快。现在人们在巴格达等城市的街头到处可以看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前,美国对该战争的战后设计存在严重失误,表现在对伊拉克战后形势估计错误,将战后重建与作战行动严重剥离,筹备战后工作起步晚、准备不足,战后计划没有连续性,没有建立战后工作协调机制,忽视伊拉克国情军情做出错误决定等。这些失误为伊拉克战后重建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在伊拉克的外国人遭绑架的事件频频发生,并在不断升级。这让人们看到,在美军占领伊拉克一年后,伊拉克境内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为目标的抵抗运动出现了新的形式和动向。当前伊境内的抵抗力量正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制造人质危机作为反美和破坏伊政治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国际舆论称,人质事件已成"人质战争",成为伊拉克的第二战场。那么,从伊战爆发到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被绑架?到底是谁在实施绑架?人质危机何时才能平息?这已成为困扰世人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4.
6月15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声明称,布什总统已提名四星上将、现任陆军副参谋长乔治·W·凯西替换里卡多·桑切斯中将,成为驻伊拉克多国部队最高统帅,统领目前在伊拉克的所有军事单位、特别行动组以及负责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观察组,并与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内格罗蓬特一起负责开展伊拉克自治和重建进程。尽管五角大楼强调驻伊美军司令这一职位调换与美军虐囚事件无关,但是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政府走马换将正是在为美军虐囚事件寻找替罪羊。尽管凯西将军在这之前并不为公众所熟悉,却能荣升伊拉克多国部队“总管”,成为“无可争议的人选”,这与其所具备的深厚背景有关。然而凯西接收一个烂摊子后,能否重树美国形象,搞定伊拉克局面,仍是世人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新闻界称为“虐俘门”。在这起事件中,躲在背后的美国情报部门难逃其昝。事实上,发生虐俘事件的伊拉克监狱里面,大都有美国情报部门插手的背景。为了获取情报信息,美国情报机构不惜采取各种残酷的刑讯手段、特别是针对穆斯林信仰的羞辱,来摧毁战俘的心理防线以获取口供。美国情报部门虐待战俘的做法粗暴地践踏了基本的人权,违背了公认的国际准则和日内瓦公约。透过“虐俘门”可以看到美国情报部门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当地时间8月19日下午4时30分(北京时间当晚8时30分)左右,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的巴格达运河饭店遭到自杀性汽车炸弹袭击,包括联合国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德梅洛等至少27人丧生,另有百余人受伤。这一事件引发了许多疑团:联合国驻伊办事处为何没采取更加严密的安全措施?炸弹袭击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伊拉克重建会受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11月2日对于驻伊拉克美军来说,绝对是一个黑色星期天:一架CH-47D型“支奴干”双旋翼纵列式全天候中型运输直升机被不明导弹击落,至少16名美军士兵葬身火海,另有20多人受伤。这是自萨达姆政权垮台以来在单起袭击事件中美军士兵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同一天,在伊拉克其他地区的美军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袭击。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重建给西方商人创造了赚钱良机,然而,伊拉克目前险恶的局势又让他们担心自己的安全。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他们不敢迈出大门半步。英国一些退役的皇家空军特种部队成员瞅准这一机会,纷纷来到伊拉克,充当西方商人的保镖。他们以风险为价值,每天可以赚到1000英镑—— 比战争期间还危险 目前,参与伊拉克重建工作的西方商人主要在巴格达、巴士拉和其他几个规模较大的城市活动。这些地方自然成为英国保镖的淘金之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数百名精于个人保护技术的包括前空军特种部队成员在内的退役士兵来到伊拉克,干起了保镖行当。  相似文献   

19.
李大光 《环球军事》2008,(22):14-15
10月20日,一队新入伍的警察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遭到恐怖袭击,4人死亡,4人受伤。回顾今年尤其是近几个月以来,恐怖袭击事件频发,恐怖主义依然严重威胁着全球安全。  相似文献   

20.
《宁夏科技》2001,(10):58-59
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10年里,美国一刻也没有放松时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人民不仅生活在物资匮乏的环境里,而且时刻面临着“人在家中坐,灾从天上来”的命运因为美英战机经常出没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上空。伊拉克尽管在实力上远不及美国,但在精神上并不害怕,至今仍坚持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