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0年11月27日,台湾媒体宣称,台陆军导弹部队分布在台湾岛的防空导弹密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仅次于战火中的以色列。 据有关资料显示,台湾陆军防空导弹指挥部编制有两个防空导弹群,目前是以美制“霍克”(HAWK)防空导弹,配备6个以台湾自造“天弓”防空导弹为主体连级单位,以及3个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单位。台军方宣称,这些防空导弹单位共同担负台湾、澎湖与东引防区的防空任务,而且一旦处于战争状态,除了陆军导弹指挥部所属的防空导弹群之外,陆军各地面部队也将会以编制内的“榭树”导弹、“西北风”导弹、车载“针刺”导弹等,共同针对要点防空进行对空射击。同时,海、空军也将运用“鱼叉”、“雄风”、“响尾蛇”、“米卡”等各型舰对舰和空对空导弹进行“有效”反击。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陆军防空兵是在前苏军防空兵的基础上于1992年5月建立的,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野战防空体系、最精良的地面防空武器装备以及先进的作战思想。俄罗斯陆军防空兵的总体编制结构、性质作用和运用原则与前苏军相比没有本质区别,但根据形势的变化做了调整和改进。以地空导弹为主的野战防空体系俄罗斯拥有型号多、数量大的地面防空武器。90年代初俄罗斯陆军防空兵已建成以地空导弹为主、小型高炮为辅的先进野战防空体系(详见本刊2003年5  相似文献   

3.
德国联邦国防军陆军的精简整编已经基本完成。精简后的防空兵力只编有一个防空旅。虽然从人员编制的数量上大大地减少了,但是为完成其作战任务,联邦国防军陆军防空兵在发展武器装备上,下了极大的功夫,装备的自行防空火炮的作战能力十分强大,无论是火力、机动能力和指挥控制能力,还是防护能力,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其防空兵装备的主战自行高炮——“猎豹”,作战能力更是强大。  相似文献   

4.
江帆 《现代军事》2008,(12):55-57
俄罗斯的军队防空和目标防空分别由陆军和空军负责,并由此形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防空组织指挥体制。2008年1月1日,俄罗斯军队将担负军队防空作战任务的远东军区、西伯利亚军区和列宁格勒军区直属防空导弹旅和直属雷达旅正式纳入担负目标防空作战任务的俄罗斯空军空防集团军指挥编制体制.  相似文献   

5.
冷战以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韩国开始调整军事战略,加快了陆军改革的步伐,编制体制更趋合理,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1999年4月20日,韩国原陆军航空兵司令部改组为陆军航空作战司令部,总部设在汉城,直接隶属于陆军参谋部,负责指挥全军陆军航空力量。改组后的陆军航空作战司令部主要任务由原先的日常管理转向联合作战指挥和战时空中保障。经过多年建设,该司令部现已拥有在1小时内将3000名士兵及相应装备投送到300公里以外的作战能力。编制装备韩国陆军航空作战司令部隶属于陆军本部,由情报本部、作战本部和战略本部编成,下辖有9个航空旅(团)和1个防空营,其中——第1航空旅为空中强袭旅,直属于陆军航空作战司令部,下属第1空中强袭大队和第103、105、107、109共4个航空大队。  相似文献   

6.
由于防御空域大、抗饱和攻击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强、攻击精度高,新型防空导弹已经成为现代高技术防空作战的主力武器装备,倍受世界各国重视。目前,美国和俄罗斯陆军防空已全部实现“导弹化”,都形成了超低、低、中、高空相结合和超近、近、中、远程相匹配的防空火力配系,单纯的高炮因无用武之地而全部撤编;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陆军的防空武器也以防空导弹为主,高炮只作为防空导弹  相似文献   

7.
陆军是最古老的一个军种,也是最大的一个军种.一个国家可以没有空军,也可以没有海军,但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陆军.在人类的战争史上,陆军为捍卫国家的领土立下赫赫战功.在其他军种迅速发展的今天,陆军仍然具有其他军种无法替代的稳定地位和作用.在陆军的编制序列中,陆军师是基本的战术兵团.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以及军队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陆军师走过了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漫长发展历史,不同时代的陆军师在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作战方式上都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防空兵体制编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了如何定量评估其信息化程度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综合评分分析法建立了防空兵体制编制信息化评估模型。并以某防空旅为例进行了实例测评,基本上反映了该旅体制编制信息化建设的真实水平,证明建立的模型是可行和正确的。而且,通过对不同元素测评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测评对象体制编制各元素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态势,找出下一步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从冷战结束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可以看出,“一超独霸”的美国拥有绝对的制空权。美陆军尽管无需对此担心,却仍然重视发展野战防空反导武器装备,原因何在?首先,近年来战术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扩散,使追求“零伤亡”的美陆军感到了在“异国他乡”作战时面临的威胁;再者,出于体系建设的考虑,各军兵种的防空力量都不能弱小,陆军也不例外。因此,美陆军近年来在发展野战防空反导武器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10.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特殊三三制步兵师、四团制步兵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三制步兵师、装甲师,二战后的改编陆军师、五群制原子师、改编目标陆军师、空中突击师(试验)、三重能力师、陆军师重组研究师、86师、高技术摩托化师、轻型步兵师,再到21世纪部队试验部队,考察了20世纪初以来美国陆军师的结构与编制经历的重大发展变化,扼要总结了美国陆军师编制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以作战理论和战场实际情况为基础,使编制改革具有明确、合理的理由;向试验机构和整个陆军指明方向,使编制改革的目标得到广泛理解;为试验机构制定详细具体的目标,确保评估过程对编制改革方案进行有效检验。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陆军野战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陆军面临的空中威胁目标出发,分析了陆军野战防空的主要特点及对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陆军野战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设想,并建立了基本的结构模型.最后,根据系统论的思想更深层地说明了陆军野战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陆军现有防空导弹装备,提出了一种增加其作战效能的信息化改造方法。阐述了改造思想、改造方案,并简单讨论了改造后的陆军防空导弹构建作战体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结合陆军未来作战样式和实际需求,描述了陆军进攻(反击)战役防空体系的构成及其各系统的主要用途,提出了陆军防空效率评估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制空权指标的观点,分析了影响该指标的主要因素,用航空集群和导弹集群战斗效率对比的方法描述了陆军战役进攻(反击)防空制空权的评估模型,结合示例说明了制空权评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系统效能评估是体系建设的的重要内容.给出了基于ADC方法研究的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可用性和可信性定量评估模型,并结合应用示例评估了两种作战模式下某防空系统的作战能力和系统效能,通过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海军》2009,(12):7-7
俄罗斯“金刚石-安泰”防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SA-15“护手”系列防空导弹最新型号Tor-M2E将于2010年底以前装备俄罗斯陆军。该导弹由位于伊塞夫斯克的库波尔机电厂生产,有更好的电子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系统效能评估是体系建设的的重要内容.给出了基于ADC方法研究的陆军武器装备综合集成体系的可用性和可信性定量评估模型,并结合应用示例评估了两种作战模式下某防空系统的作战能力和系统效能,通过评估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兵家素有“海上无掩体”之说,空中优势对于渡海登陆、对敌发动毁灭性打击意义重大。台湾军方一直把防空作战能力列为发展重点,近年又提出“战略持久,拦截第一,有限反制,保存战力”的防空作战方针,加紧研制和购买先进的防空武器装备,提高防空作战能力。2004年4月1日,台军还成立了新的防空导弹司令部,该司令部将掌管所有属于陆军和海军的陆基导弹部队。由此可见。台军的地面防空力量是台湾防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简单分析台军地面防空武器装备的配置特点、性能局限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推进信息化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转变,2011年,四川某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组织了信息化条件下防空作战单元合成训练试点。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未来信息化反空袭作战能力为目标,采取"拓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美陆军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基本情况,重点论述了一体化防空反导作战指挥系统的重大进展和未来发展,最后提出了三点启示:一是陆军防空反导装备发展应向中高空拓展;二是应尽快建立基于一体化防空反导指挥控制系统的一体化先进防空反导体系;三是应加强实兵实装训练和演习以尽快形成中高空中远程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海明 《国防》2012,(6):65-67
一、编制重组 俄军以前的六大军区被新组建的西部、南部、中部和东部四大军区(联合战略战役司令部)取而代之,军区将直接指挥各自辖区内的陆军、海军、空军和防空部队.此举大大简化了决策机制,指挥机关数量因此减少了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